英寸 | 厘米 | 毫米 | 磅 | pc |
---|---|---|---|---|
inch | cm | mm | pt | pica |
是网页设计中使用最多的长度单位,包括px、em、rem
等
指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单位是英寸,1英寸=2.54厘米
iPhone 4/4S | iPhone 5/5C/5S/SE | iPhone 6/6S | iPhone 6S Plus | iPhone 7 | iPhone 7 Plus | iPhone 8 | iPhone 8 Plus | iPhone X |
---|---|---|---|---|---|---|---|---|
3.5英寸 | 4英寸 | 4.7英寸 | 5.5英寸 | 4.7英寸 | 5.5英寸 | 4.7英寸 | 5.5英寸 | 5.8英寸 |
指在横纵向上的像素点数,单位是px,1px=1个像素点。一般以纵向像素*横向像素
来表示一个手机的分辨率,如1960*1080(这里的1像素指的是物理设备的1个像素点)
机型 | 分辨率 | 机型 | 分辨率 | 机型 | 分辨率 |
---|---|---|---|---|---|
iPhone 4/4S | 960*640 | iPhone 6S Plus | 1920*1080 | iPhone 8 Plus | 1920*1080 |
iPhone 5/5S | 1136*640 | iPhone 7 | 1334*750 | iPhone X | 2436*1125 |
iPhone SE | 1136*640 | iPhone 7 Plus | 1920*1080 | ||
iPhone 6/6S | 1334*750 | iPhone 8 | 1334*750 |
屏幕上每英寸可以显示的像素点的数量,单位是ppi,即pixels per inch的缩写。屏幕像素密度与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有关,在单一变化条件下,屏幕尺寸越小、分辨率越高,像素密度越大,反之越小
1920^2 + 1080^2 ≈ 2203^2 //3686400 + 1166400 = 4852800
2203 / 5 ≈ 440
PPI(Pixel Per Inch by diagonal):表示沿着对角线,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
PPI数值越高,代表显示屏能够以越高的密度显示图像,即通常所说的分辨率越高、颗粒感越弱
ppi与dpi | 描述 |
---|---|
ppi | pixels per inch ,屏幕上每英寸可以显示的像素点的数量,即屏幕像素密度 |
dpi | dots per inch ,最初用于衡量打印物上每英寸的点数密度,就是打印机可以在一英寸内打多少个点。当dpi的概念用在计算机屏幕上时,就称之为ppi。ppi和dpi是同一个概念,Android比较喜欢使用dpi,IOS比较喜欢使用ppi |
移动端开发中,通常我们都会采用meta
标签设置viewport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user-scalable=no">
通俗来讲,移动端的viewport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手机端浏览器的可视窗口大小,但viewport又不仅仅局限于可视窗口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它是比默认窗口大小要大的,这是因为考虑到移动设备的分辨率相对于桌面电脑来说都比较小,所以为了能在移动端正常显示为桌面浏览器而设计的网页,移动端的浏览器都会默认把自己的默认的viewport设为980px到1024px不等,但其后果就是会出现横向滚动条,因为移动端浏览器可视区域的大小是比默认的viewport宽度要小的
参数 | 描述 |
---|---|
width | 设置layout viewport的宽度,为一个正整数,或字符串”device-width” |
initial-scale | 设置页面的初始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
minimum-scale | 允许用户的最小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
maximum-scale | 允许用户的最大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
height | 设置layout viewport 的高度,这个属性对我们并不重要,很少使用 |
user-scalable | 是否允许用户进行缩放,值为”no”或”yes”, no 代表不允许,yes代表允许 |
在css中我们一般使用px作为单位,在桌面浏览器中css的1个像素往往都是对应着电脑屏幕的1个物理像素,这可能会造成我们的一个错觉,那就是css中的像素就是设备的物理像素。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css中的像素只是一个抽象的单位,在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环境中,css中的1px所代表的设备物理像素是不同的。在为桌面浏览器设计的网页中,我们无需对这个津津计较,但在移动设备上,必须弄明白这点。在早先的移动设备中,屏幕像素密度都比较低,如iphone3,它的分辨率为320x480,在iphone3上,一个css像素确实是等于一个屏幕物理像素的。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屏幕像素密度越来越高,从iphone4开始,苹果公司便推出了所谓的Retina屏,分辨率提高了一倍,变成640x960,但屏幕尺寸却没变化,这就意味着同样大小的屏幕上,像素却多了一倍,这时,一个css像素是等于两个物理像素的。
在移动端浏览器中以及某些桌面浏览器中,window对象有一个devicePixelRatio属性,它的官方的定义为:设备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比例,也就是devicePixelRatio = 物理像素 / 独立像素
。css中的px就可以看做是设备的独立像素,所以通过devicePixelRatio,我们可以知道该设备上一个css像素代表多少个物理像素。例如,在Retina屏的iphone上,devicePixelRatio的值为2,也就是说1个css像素相当于2个物理像素
其实就是移动端和PC端的px是不同的,移动端的屏幕可视区域(viewport)小但像素多,所以跟PC相比的每个独立像素点的物理像素是多的,也就是移动端物理像素更密集,所以更PC的独立像素有dp
的倍数转换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前,首先得知道下面这些关键性基本概念(术语)。
一个物理像素是显示器(手机屏幕)上最小的物理显示单元,在操作系统的调度下,每一个设备像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值和亮度值。
设备独立像素(也叫密度无关像素),可以认为是计算机坐标系统中得一个点,这个点代表一个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虚拟像素(比如: css像素),然后由相关系统转换为物理像素。
所以说,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设备像素比。
设备像素比(简称dpr)定义了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对应关系,它的值可以按如下的公式的得到:
设备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设备独立像素 // 在某一方向上,x方向或者y方向
还可以通过window.devicePixelRatio获取到当前设备的dpr
window.devicePixelRatio
机型 | iPhone 3G/3GS | iPhone 4/4S | iPhone 5/5C/5S/SE | iPhone 6/6S | iPhone 6S Plus | iPhone 7 | iPhone 7 Plus | iPhone 8 | iPhone 8 Plus | iPhone X |
---|---|---|---|---|---|---|---|---|---|---|
屏幕尺寸 | 3.5英寸 | 3.5英寸 | 4英寸 | 4.7英寸 | 5.5英寸 | 4.7英寸 | 5.5英寸 | 4.7英寸 | 5.5英寸 | 5.8英寸 |
独立像素(CSS像素) | 480*320 | 480*320 | 568*320 | 667*375 | 736*414 | 667*375 | 736*414 | 667*375 | 736*414 | 812*375 |
物理像素(分辨率) | 480*320 | 960*640 | 1136*640 | 1334*750 | 1920*1080(2208x1242) | 1334*750 | 1920*1080 | 1334*750 | 1920*1080 | 2436*1125 |
ppi/dpi(像素密度) | 163 | 326 | 326 | 326 | 401 | 326 | 401 | 326 | 401 | 458 |
dpr(倍图) | 1 | 2 | 2 | 2 | 3(2.5) | 3 | 3 | 3 | 3 | 3(2.9) |
如果APP要同时兼容iPhone3GS~iPhone6+,则需要提供icon.png/[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三种分辨率的图片
在Android中,规定以160dpi为基准,1dp=1px。如果密度是320dpi,则1dp=2px,以此类推
2K分辨率指的是屏幕分辨率达到了一种级别,指屏幕横向像素达到2000以上(iPhone X是2K屏)
如果网页设置了一个背景颜色,那么最简单解决方案是,在body节点设置background-color
,使背景颜色填充整个屏幕,从而解决横屏显示左右白边的问题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viewport-fit=auto">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viewport-fit=contain">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viewport-fit=cover">
viewport-fit | 描述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
auto/contain | 默认值,页面内容显示在safe area 内 |
示例1 | ||
cover | 页面内容充满屏幕 | 示例1 | 示例2 | 示例3 |
横屏列表侧刘海 | 横屏下列表环绕刘海 | 示例1 |
在设置viewport-fit=cover
之后,Web中会新增四个常量
safe-area-inset-top
safe-area-inset-right
safe-area-inset-left
safe-area-inset-bottom
分别表示safe area和可视窗口viewport顶部,右边,左边,底部的间距,可以用于设置margin和padding或者绝对定位时left和top
注意:在横屏和竖屏状态下,safe-area-inset-*的值不同
为了解决应用viewport-fit=cover
之后,有些显示内容被裁剪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边距使得网页主要内容处于safe area中不被裁剪,解决方式如下
padding: constant(safe-area-inset-top) constant(safe-area-inset-right) constant(safe-area-inset-bottom) constant(safe-area-inset-left);
示例,比如下面是顶部导航条的适配,能让左上右都能出现padding来让元素保留在安全区域以内
总结为,我们可以利用safe-area-inset-*
做以下适配,详细请看DEMO
padding-bottom: constant(safe-area-inset-bottom);
,其他设置是无意义的safe-area-inset-*
,对头部设置左和右的safe-area-inset-*
,其他设置也是无意义的<header><button>返回button> 头部header>
<style>
* {margin: 0;padding: 0;}
body {
width: 100%;height: 100%;
//设置背景颜色,也是一种适配方案
background-color: #A4F4B0;
}
header {
background-color: red;height: 50px;line-height: 50px;width: 100%;color: white;position: fixed;left: 0;right: 0;top: 0;bottom: 0px;
//cover下元素出现对应的padding来适配
padding-left: constant(safe-area-inset-left);
padding-right: constant(safe-area-inset-right);
//padding-bottom: constant(safe-area-inset-bottom);
padding-top: constant(safe-area-inset-top);
}
button {
display: inline-block;background-color: blue;color: white;border: none;height: 50px;width: 80px;
//字体记得必须设置,不然按钮会有像素的误差
font-size: 18px;
}
style>
device-width |
device-height |
-webkit-device-pixel-ratio |
注意-webkit-device-pixel-ratio
必须加前缀,否则无效
/*iPhoneX的适配*/
@media only screen and (device-width: 375px) and (device-height: 812px) and (-webkit-device-pixel-ratio: 3) {
header {
background-color: black;
}
}
/*iPhone8P的适配*/
@media only screen and (device-width: 414px) and (device-height: 736px) and (-webkit-device-pixel-ratio: 3) {
header {
background-color: deepskybl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