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1),不稳定。
采用该思路失败的代码:
import java.util.*;
//快速排序:借助二分法的思想,使用递归,选定中间元素,将小于该值的元素放到左边,大于等于的放到右边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int[]quickSort(int[] A, int n) {
//特殊输入
if(A==null||A.length<=0)return A;
//调用递归方法进行二分和元素的移动,完成排序
this.adjust(A,0,A.length-1);
return A;
}
//写一个递归的分割方法,将数组二分,然后以此元素为界将数组进行移动,小于等于的位于左边,大于等于的位于右边
/*public voiddivide(int[] array,int start,int end){
//递归一定要写终止的边界条件
if(start==end)return;
//找任意一个元素作为分界点,但是通常选择中间元素作为分界点
int middle=(start+end)/2;
//对当前的数组根据中间点进行分界,使得小于等于的位于左边,大于的位于右边
this.adjust(array,start,end);
//继续对2个子数组进行二分
this.divide(array,start,middle);
this.divide(array,middle+1,end);
//调用adjust()方法将[start,end]范围内的数组以middle为界进行移动使之按照大小位于2边
this.adjust(array,start,end);
}
*/
//写一个方法adjust(),将[start,end]范围内的元素按照中间值分成2个部分并调整大小,小于等于的在左,大的在右
public voidadjust(int[] array,int start,int end){
//递归一定要写终止的边界条件,这里的边界条件是需要分界的数组只有一个元素
if(start==end)return;
//显然分界元素是middle
intmiddle=(start+end)/2;
//核心逻辑,将小于middle的元素放到左边,大于middle的元素放到右边
//①先将分界元素与最后的元素交换使得分界元素位于最后面
this.swap(array,middle,end);
//②设置指针p指向抽象的小于等于middle的数组smallArray{}456123;指针i用来遍历原始数组array,每次调整都是从0开始进行遍历调整
int p=start-1;
for(inti=start;i<=end;i++){
if(array[i]<=array[end]){
//如果元素i小于分界元素,那么就与小于等于数组区间{}的下一个元素进行交换
swap(array,++p,i);
}
}
/*
③本次调整结束,小于等于array[middle]值的元素全部位于数组的前列,大于的位于后面,注意,middle只是位置上面的中间,并不是大小的中间值(中位数),于是调整后的数组原来的分界值并不在中间位置,只是确保该值前面的都是小于该值的,该值后面的都是大于该值的而已。于是在此之后要继续对分界后的2个子数组进行分界排序,即对2个子数组调用递归过程。注意此时的2个子数组的分界位置是调整后的分界值所在的新位置,即上面循环过后的p的位置。于是对[start,p]和[p+1,end]进行调整
*///假设执行adjust()方法后就完成了调整功能,即将[start,end]范围的元素进行了分界,不要考虑递归细节
this.adjust(array,start,p);
this.adjust(array,p+1,end);
}
//专门写一个辅助函数用来交换数组中的2个元素
public voidswap(int[] array,int p1,int p2){
inttemp=array[p1];
array[p1]=array[p2];
array[p2]=temp;
}
}
对于快速排序,换成这种思路:
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一样,都采用分治的思想,先分再合,写一个divide(array,start,end)方法来对数组array中从start到end范围的数组进行分界;显然需要递归的划分数组,要想递归的划分数组需要求得分界元素,于是在递归调用divide()之前,写一个分界函数partition()来确定[start,end]范围的分界值—将数组元素进行分界—返回分界后分界元素位于的新的位置p1。即在divide()方法中通过先调用partitiom()方法返回分界后的新的分界元素下标mid然后递归的调用divide(start,mid);divide(mid+1,end)来进行新的分界。
即核心的逻辑是写一个partition(A,start,end)方法,选择以中间位置的元素作为分界点,middle=(start+end)/2,先将这个元素与最后的元素array[end]交换位置,使得该分界元素位于数组的末尾,然后将小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移动到数组的前面,将大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移动到数组的后面部分,使用的交换策略是设置2个指针p1,p2分别从数组的start和end-1开始进行遍历,p1逐步向后面移动,将元素逐个与分界值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分界值就不交换,直接p1++,直到遇到array[p1]>=分界值为止;p2从数组的end-1开始向前遍历,如果array[p2]>分界值则不交换,p2--,直到array[p2]<=分界值为止,此时array[p1]<=分界值;array[p2]>=分界值;此时将array[p1]与array[p2]进行交换,依次进行,直到p1>=p2,即p1和p2交错时停止,此时p1所在位置是第一个大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将array[p1]与分界值array[end]进行交换,此时完成一轮分割,于是小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都在前面部分,大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都在后面部分,分界值的新的下标是p1,即此时[start,end]数组的分界值在p1位置(注意,这里采取的交换策略中,对于左边的指针p1,认为大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都应该移到右边;对于右边的指针p2,认为小于等于分界值的元素都应该移动到左边,即都包含等于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得结果均衡,避免出现最坏情况。)在完成了这一轮的分界之后,应该对分界后的2个子数组进行递归的分界,即已经得到了分界值p1,于是对于[start,p1]和[p1+1,end]要分别调用partition()方法进行分界。
与归并排序不同的是,归并排序是先递归调用divide(),再调用非递归方法merge()方法进行合并;
this.divide(array,tempArray,start,middle);
this.divide(array,tempArray,middle+1,end);
this.merge(array,tempArray,start,end);
快速排序是先调用非递归方法partition()确定分界值,再递归调用divide()进行进一步分界。
int mid = partition(A, start, end);
quick(A, start , mid);
quick(A, mid+1, end);
注意对于递归方法,一定要有递归结束的边界条件。
注意:快速排序非常容易出错,不仅要理解,对于易出错的点还要记住解决方案,直接按照规范的操作来,不要随便写,直接避免出错就行了。
①例如如果对于区间[6,7]进行快排,那么(6+7)/2=6;p1=6,p2=6,将44与44进行交换,之后p1=7,p2=5,结束循环,将array[p1]与array[end]进行交换,即array[end]与array[end]自身进行交换。相当于没有交换,于是程序陷入死循环,死递归最终出现栈溢出的错误。
这里快速排序采用的分组方式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找到之间元素后与最后的元素进行交换,在对i、j进行遍历交换最后再将最后的元素更换回来并记录分界点新的位置。采用的分组策略是这样的:partition(array,start,end)方法用于对数组array中[start,end]区间内的元素进行分界,注意partition()方法不是递归方法,它先找到[start,end]数组中间位置的元素值,注意时值middleValue,不需要将其与最后的元素交换,然后使用2个指针从头和尾开始向后和向前进行遍历,这里指针可以直接使用start和end,比较的逻辑还是一样的,如果array[start]middleValue则end继续向前移动,当遇到array[end]<=middleValue,array[start]>=middleValue时将array[start]与array[end]交换然后start++,end--;直到start>=end即交错时结束交换并返回此时的start值到quick()方法中进行继续的分界,此时这个返回的start作为待分界数组的分界点,之后分别对2个子数组进行分界即可,但是这里千万千万注意,有一个麻烦的细节,在得到int middle=this.partition(array,start,end)即数组的分界点后,通过递归调用quick()方法对两个子数组进行分界,此时采取的分界方式是[start,middle-1]和[middle,end即为:
this.quick(array, start, middle-1);
this.quick(array, middle , end);
为什么不是用:
this.quick(array, start, middle);
this.quick(array, middle+1 , end);
进行分界:如果使用[start,middle]和[middle+1,end]进行分界,那么存在一种情况:对于quick(0,2)即
对于[0][1][2]3个元素,是顺序排列的,交换时在start=end=1之后start=2,end=0;此时返回的middle=2,即以[2]作为数组[0,2]的分界,相当于没有进行分界,于是递归调用quick(array,0,2)一直陷入死循环,死递归,最终导致栈溢出。而采用[start,middle-1]和[middle,end]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记住这个问题直接避免即可。
quick()是一个递归方法,它的结束的边界条件还是if(start>=end) return;
总结:快速排序方法逻辑还是很清楚直接的,和归并排序一样,需要写2个方法,quickSort(array,n)是调用者方法;写一个quick(array,start,end)方法,这是一个递归方法,用来计算intmiddle=partition(array,start,end);即数组[start,end]的分界点;然后递归调用quick(start,middle-1)方法和quick(array,middle,end)方法来对子数组进行分界;关键是写一个partition(array,start,end)方法,用来先找位置中间值middleVlaue,然后将数组元素分界到middleValue的2边,然后返回新的分界点位置,即start的位置,将其返回到quick()方法中作为int middle即数组分界的分界点。
import java.util.*;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思想,通过递归来分割地解决问题,关键是返回分界之后分界点的位置,以便进行下一次的递归分界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int[] quickSort(int[] A, int n) {
//特殊输入
if(A==null||A.length<=0) return A;
//调用一个递归的quick()方法来实现快速排序
this.quick(A,0,A.length-1);
return A;
}
//写一个递归方法quick()通过递归调用自己来不断分割给定的区间,假设执行quick(array,start,end)方法后数组就完成排序
public voidquick(int[] array,int start,int end){
//递归方法一定要有递归结束的边界条件,本题结束的边界条件是要分割的区域只有一个元素
if(start>=end)return;
//调用partition()方法来对[start,end]范围的数组进行分界,并返回分界元素的位置下标
intmiddle=this.partition(array,start,end);
//递归调用divide()方法对已经得到的2个子数组进行分界,假设调用divide()方法后数组就可以对该范围完成分界
//if (middle > start + 1) {不需要写,递归终止条件已经可以终止递归
this.quick(array,start, middle-1);
//}
//if(middle
this.quick(array,middle, end);
//}
}
//核心方法partition(),用来对[start,end]范围的数组进行分界并且返回分界值的新下标
public intpartition(int[] array,int start,int end){
//先找出分界值
int middleValue=array[(start+end)/2];
//以start,end作为2个指针,分别从数组的开头和结尾向后和向前遍历数组,符合交换条件时就进行交换,不符合就继续移动,直到2个指针交错或者重合(重合时交换与不交换等价,于是是否包含=号不影响结果)
while(start<=end){
//当数组有序排列时是start和end移动可能导致越界,但可以在后面交换条件时再进行判断
while(array[start]
start++;
}
while(array[end]>middleValue){
end--;
}
//可以防止越界的情况
if(start<=end){
//交换2个元素的位置
this.swap(array,start,end);
start++;
end--;
}
}
//start是大于等于分界值的第一个元素,下一次就在以此分界点形成的2个子数组中进行递归分界
return start;
}
//辅助函数,专门用来交换数组中的2个元素
public voidswap(int[] array,int p1,int p2){
inttemp=array[p1];
array[p1]=array[p2];
array[p2]=temp;
}
}
3.堆排序
所谓堆就是优先队列,就是先进先出的队列,即两端开口的序列。先将数组建立成为大小为n的大根堆,堆顶是最大的元素,将堆顶元素与堆末尾的元素进行交换,并让这个最大元素脱离数组,再对剩下的堆进行排序,通过对堆进行调整,使得最大元素调整到堆顶的位置,然后再将堆顶元素与最后的元素进行交换。
4.希尔排序(shell排序)
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改良版本,插入排序中前面是有序序列,每次将元素array[i]插入到前面有序序列中的合适位置,直接插入排序在插入时是逐个与前面的元素进行比较,即比较的步长为1,而希尔排序中,步长是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对于数组6 5 3 1 8 7 2 4。例如第一次插入时步长为3,于是对于下标为0,1,2的元素不需要排序,从i=3即第4个元素开始进行插入,此时比较array[3]与array[0]的大小,如果array[3]
这个序列即可,即抽取这几个元素组成一个新的当前待排序的子序列数组。比较大小决定是否进行交换,注意,一个元素array[i]要与之前的所有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直到再往前跳跃时越界,不能仅仅比较和交换1次。对于步长k=3遍历比较交换完成后对k进行调整,通常是k--;按照相同的过程进行遍历比较交换,此时从元素i=k=2进行向前的比较,前面的2个元素不用考虑顺序,比较array[i-2],array[i-2*2],array[i-3*2]……直到向前越界。不管步长的大小如何调整,最终步长k一定要调整为k=1,即对所有元素进行逐一比较交换,使得整个数组完全有序。当步长k=1时的排序就是一个直接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其实和任意步长k的插入排序思想都是一样的,就是逐个比较array[i-k],array[i-2*k],array[i-3*k],进行比较交换,只是当步长为k=1时的交换就是两个相邻元素之间的交换,前面插入排序中所将的将array[i]插入到前面有序序列中的j位置,其实就是通过对array[i-1],array[i-2],array[i-3]……逐一进行比较交换得到的,并不是找到位置后再将目标位置后面的元素统一向后移动一位,即还是基于比较交换的。
希尔排序进行了好几轮的插入排序,看似麻烦,但是当k值较大时,排序的粒度较粗,交换的元素较少,当k逐渐减小时,当前数组已经排序的程度逐渐提高,需要进行交换的次数变少,当最后k=1时只需要对很少的几个元素进行交换即可。根据统计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当步长k选择恰当时可以使得时间复杂度减少,最优时间复杂度为O(n),最劣时间复杂度为O(n^2),平均的时间复杂度为O(n^1.5),空间复杂度为O(1).
其实对于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都是基于元素交换来实现的。
在写代码时,步长总是从int feet=length/2开始,逐步减小为一半(常识,除以2用>>来实现),直到feet>0不再满足,即最后一次遍历的步长总是1;对于每一个步长feet,从i=feet(注意对于步长为1时就从第2个元素即i=1,因为总是与前面的元素进行比较,开始遍历数组)开始遍历数组,对于每个i,比较array[i]与array[i-feet]、array[i-feet-feet](直到向前越界)进行比较。如果array[i]<前面某个元素就与它进行交换,直到找到在该步长数组中的合理的位置,即希尔排序是步长为feet的插入排序,插入的原理是不变的。希尔排序程序中有3层循环,最内层是对于元素array[i]遍历前面的元素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中间层循环时对每个元素进行遍历和向前插入,外层循环时feet的遍历,由于feet是有限的,所以外层循环复杂度是常数C而不是n,对于内层的2层循环,最坏情形复杂度为O(n^2),即等于直接插入排序,但是一般复杂度为O(n^1.5)。在写代码时对于不同步长feet的遍历可以使用for循环、while循环也可以使用递归,显然这里使用的是尾递归,很容易的,就是while循环的递归形式而已。
importjava.util.*;
//希尔排序,对步长feet进行循环或者递归地缩短,直到收敛为步长为1的直接插入排序
publicclass ShellSort{
public int[] shellSort(int[] A, int n){
//特殊输入
if (A == null || A.length<= 0)
return A;
//调用递归方法(尾递归)sort()来完成希尔排序
//注意习惯,题目中的数组通常以A给出,而自己喜欢用array表示数组,因此在调用函数时要记住传入的是A
sort(A, A.length >> 1);
//记得要返回排序后的结果
return A;
}
//写一个排序方法sort(array,feet)用来使用步长feet对数组进行插入排序,内部调用的方法最好写成private方法
private void sort(int[] array, intfeet) {
//递归一定要有停止递归的边间条件
if (feet <= 0)
return;
//按照步长feet对数组array进行插入排序
//初始位置为i=feet;初始的比较位置是index=index-feet
for (int i = feet; i
// 要与前一个元素进行比较需要设置一个指针index,总是比较2个相邻的元素array[index]和array[index-feet],第一个元素是array[i]
int index = i;
//如果index-feet<0说明index不要再往前交换了,本元素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停止循环
while (index - feet>= 0) {
if(array[index] < array[index - feet]) {
//如果后一个元素比前一个元素要小,应该交换元素
this.swap(array,index, index - feet);
index-= feet;
} else {
// 注意,还要有else,如果后面的元素大于等于前面的元素,不需要交换,说明元素array[index]之前已经找到合适的位置于是不需要再往前遍历了,结束本元素array[i]的插入,开始下一个i的向前插入
break;
}
}
}
// 本步长的插入结束,此时需要更换步长feet,再次进行插入,于是递归调用sort()传入新的步长即可
this.sort(array, feet>> 1);
}
//写一个辅助函数用来交换2个元素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ay, int p1,int p2) {
int temp = array[p1];
array[p1] = array[p2];
array[p2] = tem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