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们来讲等级最低的那个分支,看企业非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是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关的偶然发生的经济活动,比如处置固定资产,接受捐赠,是偶然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区别开收入,利得就好认定了。

利得主要有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债务重组的利得等,这些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另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形成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

这些话,都可以在课文上找得到的。所以学习最忌讳的是知识点之间相互孤立,这样学习不了什么。以后的知识学的越多,会把自己堵死。高效的学习才是有用的,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不会整合的,就不会内化。学习,首先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再执行学习,就简单的多了。

无敌的洞察力,就是能够理解层次模型。否则,学的知识点多,却不能落地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中,最重要的思想叫做层次化展开,面对一个对象先做一级大纲的展开(具体百度搜下:电梯法则),如果有时间就进入到二级大纲再继续展开。没有结构化思维的伙伴,经常会缺乏一种稳定性:某一个级别遇到困难就卡住,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细节上又会深挖不已。所以,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每个层级上使用检视阅读的方法。

我做的思维导图,底下加上注解,注解是用线性文字做的,句子不长可以不用样样都用图解来做。

做思维导图是干什么的,围绕这句话,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眼睛看文字,看的是结构比较容易,看线性文字,就会浪费时间花在找文字上,整体的意思看不出来。我也非常不看好那种没有图解的书,看起来特别地累。我理想中是有课本,有图解的书,这样对着来看就很明了了。

托尼布赞就是根据科学家数学家的笔记,发明出来的思维导图,很多事情来表达出来,用符号或者图形更加容易。

当我自己用思维导图去解释一本书的时候,其他人并不理解,认为我是在画足添蛇,但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即使是“众叛亲离”,我也会做下去。我的性格就是这个样子。

当自己强迫自己做图解,做得多了,思路就清晰很多。很多事是经过刻意训练的,很少人是天生的神通,孔子也说是“后而知之”,这里的意思是刻意训练成为某一种人才。而不能误解成是迟钝的意思。

不会只是因为懒惰罢了,没有什么头脑不正常,最可怕的是思维的懒惰。缺少了关注战略上的高度,有了高度,才去拿战术做支撑。

或许一开始我会眼高手低,但我不会觉得说,行不通的就是失败。

为了深入了解我的专业,我很喜欢找该领域中的第一人,了解他本人,了解他本人,就要看他的著作,是一个知识体系,他一生的价值经验都写在了他的著作上。

我并不是一个爱多嘴多舌的学生,我的行事作风就是为了学习别人散落的经验,多嘴并不能了解什么,我是个内向型的人,内向就更加注重于逻辑支撑起来的思维。

但有时候我跟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我是不是果真像别人眼中的眼高手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