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格式化实训操作说明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知识:Linux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联系和区别
Linux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一个硬盘主分区至少有1个,最多4个,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1个。且主分区+扩展分区总共不能超过4个。逻辑分区可以有若干个。在linux下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都可以用来放系统,引导os开机。分出主分区后,其余的部分可以分成扩展分区,一般情况是剩余磁盘空间全部配成扩展分区,但也可以不全分,那剩余的磁盘空间就浪费了。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用,是以逻辑分区的方式来使用,所以说扩展分区可分成若干逻辑分区。他们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扩展分区的一部分。

 

实训任务:新增加一个20G硬盘,划分成3个主分区sdb1,sdb2,sdb3,1个扩展分区sdb4,3个逻辑分区sdb5,sdb6,sdb7;其中主分区sdb1空间占1G磁盘空间;主分区sdb2空间占2G,并设置为交换分区swap;主分区sdb3占2G,扩展分区sdb4分配剩余全部15G磁盘空间,并在sdb4这个扩展分区上分出3个逻辑分区分sdb5,sdb5,sdb7,并各占5G空间,所以实际可作为存储空间使用的分区是主分区sdb1,sdb3,以及逻辑分区sdb5,sdb6,sdb7(主分区sdb2被用作为交换分区swap)

 

一 分区操作

1 )首先添加一块新硬盘,在Vmare虚拟机的菜单中,选择”硬盘“,点【添加】,按全部默认设置点【下一步】完成新硬盘的添加,然后重启虚拟机

2)打开终端,提升到root权限,输入ll /dev或输入ls /dev | grep sdb命令,发现多了一个sdb文件,这个文件就是新增加的第二块硬盘,而sda是第一块硬盘

3)执行分区命令fdisk对第二块硬盘sdb进行分区,但分区之前先执行fdisk -l查看当前分区情况,会发现第二块硬盘sdb仍未分区

4)执行fdisk /dev/sdb命令,进入fdisk分区程序的英文提示,开始对第二块硬盘sdb进行分区

5)按照英文提示,先输入p,查看当前分区,再输入n,创建第一个主分区sdb1,第一个分区必须为主分区,因此输入p,即primary partition

 

6)继续按照英文提示,输入分区号,因为是第一个分区sdb1,所以分区号为1

7)继续按照英文提示,first cylinder选择默认值直接回车即可,last cylinder输入+1G,意思是为sdb1增加1G空间,然后再输入p查看当前分区是否多了一个sdb1

 

8)下面设置第二个主分区sdb2,将主分区sdb2设置为交换分区swap,并s为db2分配2G空间,步骤与分配sdb1的操作相同

9)然后更改sdb2的分区类型为交换分区swap,输入type,再输入分区号2,再输入swap分区类型编号82并回车

10)再输入p查看当前分区类型,会发现sdb2的分区类型变为了Linux Swap

11)类似上面的操作,再划分第三个主分区sdb3,给sdb3分配2G空间

12) 接着划分第四个分区为扩展分区sdb4,先输入n新建分区,再输入e创建扩展分区sdb4,再连续按两次回车,将剩余全部空间分配给扩展分区sdb4

13)继续划分sdb5,sdb6,sdb7为三个逻辑分区,空间都分为5G

14)最后的分区结果sdb1,sdb2,sdb3为主分区,sdb4为扩展分区(显示占15G),sdb5,sdb6,sdb7是在sdb4上又划分出来的3个逻辑分区

15)分区完成后,必须要将分区结果输入w存盘,上述分区操作才能最终生效

16)输入fdisk -l命令,查看sdb分区的结果,再输入命令ll /dev | grep sdb,查看分区对应的设备文件

二 格式化操作

1)依次对主分区sdb1,sdb3,以及逻辑分区sdb5,sdb6,sdb7进行格式化,格式化的文件系统类型是ext4,命令是依次输入mkfs -t ext4 /dev/sdb1,mkfs -t ext4 /dev/sdb3,mkfs -t ext4 /dev/sdb5,mkfs -t ext4 /dev/sdb6,mkfs -t ext4 /dev/sdb7,但是千万不要对扩展分区sdb4进行格式化,会报错的,因为扩展sdb4分区实际上又被扩展划分为了逻辑分区sdb5,sdb6,sdb7

2)交换分区sdb2执行mkswap命令进行格式化,依次执行mkswap /dev/sdb2, swapon /dev/sdb2创建并激活交换分区,再执行 swapon -s查看已存在的交换分区

三 分区挂载操作

1)首先在根目录创建5个目录,分别命名为sdb1,sdb3,sdb5,sdb6,sdb7,执行命令mkdir sdb1 sdb3 sdb5 sdb6 sdb7

2)将创建的分区sdb1,sdb3,sdb5,sdb6,sdb7依次挂载到sdb1,sdb3,sdb5,sdb6,sdb7目录上,依次执行命令

mount  /dev/sdb1 /sdb1, mount  /dev/sdb3/sdb3, mount  /dev/sdb5 /sdb5, mount  /dev/sdb6 /sdb6, mount  /dev/sdb7 /sdb7

 

3)依次输入ls /sdb1,  ls /sdb3,ls /sdb5,  ls /sdb6,  ls /sdb7, 如果出现一个lost+found的目录,则说明该分区挂载成功

lost+found 是一个特殊目录,用途是用来存放文件系统出现错误,导致文件丢失后,找回所丢失的文件片段的位置。这个目录在分区的根目录上(注意是分区的,而不是整个系统的),所以一个分区挂载后的目录里面会有这么个东西,不过这不是绝对的ext2/3/4 文件系统有这个目录,但是有些文件系统比如 reiserfs,tmpfs 没有这个目录,其他文件系统有的有,有的没有,不是绝对的。一般分区挂载后使用这个分区时,不用关注这个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分区格式化实训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