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设计模式

代理模式

什么代理模式

通过代理控制对象的访问,可以详细访问某个对象的方法,在这个方法调用处理,或调用后处理。既(AOP微实现)  ,AOP核心技术面向切面编程。

常用设计模式_第1张图片

代理模式应用场景

SpringAOP、事物原理、日志打印、权限控制、远程调用、安全代理 可以隐蔽真实角色

代理分类

静态代理(静态定义代理类)

动态代理(动态生成代理类)

Jdk自带动态代理

Cglib 、javaassist(字节码操作库)

静态代理

什么是静态代理

由程序员创建或工具生成代理类的源码,再编译代理类。所谓静态也就是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存在代理类的字节码文件,代理类和委托类的关系在运行前就确定了。

 

静态代理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UserDao {
	void save();
}
public class UserDao implements IUserDao {
	public void save() {
		System.out.println("已经保存数据...");
	}
}
代理类
public class UserDaoProxy implements IUserDao {
	private IUserDao target;

	public UserDaoProxy(IUserDao iuserDao) {
		this.target = iuserDao;
	}

	public void save()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物...");
		target.save();
		System.out.println("关闭事物...");
	}

}

动态代理

什么是动态代理

1.代理对象,不需要实现接口

2.代理对象的生成,是利用JDK的API,动态的在内存中构建代理对象(需要我们指定创建代理对象/目标对象实现的接口的类型)

3.动态代理也叫做:JDK代理,接口代理

JDK动态代理

1)原理:是根据类加载器和接口创建代理类(此代理类是接口的实现类,所以必须使用接口 面向接口生成代理,位于java.lang.reflect包下)

2)实现方式:

1. 通过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创建自己的调用处理器 I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InvocationHandlerImpl(…);

2. 通过为Proxy类指定ClassLoader对象和一组interface创建动态代理类Class clazz = Proxy.getProxyClass(classLoader,new Class[]{…});

3. 通过反射机制获取动态代理类的构造函数,其参数类型是调用处理器接口类型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new Class[]{InvocationHandler.class});

4. 通过构造函数创建代理类实例,此时需将调用处理器对象作为参数被传入Interface Proxy = (Interface)constructor.newInstance(new Object[] (handler));

缺点:jdk动态代理,必须是面向接口,目标业务类必须实现接口

// 每次生成动态代理类对象时,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调用处理器对象 
public class InvocationHandlerImpl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这其实业务实现类对象,用来调用具体的业务方法
	// 通过构造函数传入目标对象
	public InvocationHandlerImpl(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result = null;
		System.out.println("调用开始处理");
		result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调用结束处理");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SecurityException, Instantiation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
		// 被代理对象
		IUserDao userDao = new UserDao();
		InvocationHandlerImpl invocationHandlerImpl = new InvocationHandlerImpl(userDao);
		ClassLoader loader = userDao.getClass().getClassLoader();
		Class[] interfaces = userDao.getClass().getInterfaces();
		// 主要装载器、一组接口及调用处理动态代理实例
		IUserDao newProxyInstance = (IUserDao) Proxy.newProxyInstance(loader,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Impl);
		newProxyInstance.save();
	}

}

CGLIB动态代理

原理:利用asm开源包,对代理对象类的class文件加载进来,通过修改其字节码生成子类来处理。 

什么是CGLIB动态代理

使用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实现动态代理,并不要求委托类必须实现接口,底层采用asm字节码生成框架生成代理类的字节码

CGLIB动态代理相关代码

public class CglibProxy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private Object targetObject;
	// 这里的目标类型为Object,则可以接受任意一种参数作为被代理类,实现了动态代理
	public Object getInstance(Object target) {
		// 设置需要创建子类的类
		this.targetObject = target;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enhancer.setSuperclass(target.getClass());
		enhancer.setCallback(this);
		return enhancer.create();
	}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obj,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MethodProxy proxy)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物");
		Object result = proxy.invoke(targetObject, args);
		System.out.println("关闭事物");
		// 返回代理对象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glibProxy cglibProxy = new CglibProxy();
		UserDao userDao = (UserDao) cglibProxy.getInstance(new UserDao());
		userDao.save();
	}
}

CGLIB动态代理与JDK动态区别

java动态代理是利用反射机制生成一个实现代理接口的匿名类,在调用具体方法前调用InvokeHandler来处理。

cglib动态代理是利用asm开源包,对代理对象类的class文件加载进来,通过修改其字节码生成子类来处理。

Spring中。

1、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默认情况下会采用JDK的动态代理实现AOP

2、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可以强制使用CGLIB实现AOP

3、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了接口,必须采用CGLIB库,spring会自动在JDK动态代理和CGLIB之间转换

JDK动态代理只能对实现了接口的类生成代理,而不能针对类 。
CGLIB是针对类实现代理,主要是对指定的类生成一个子类,覆盖其中的方法 。
因为是继承,所以该类或方法最好不要声明成final ,final可以阻止继承和多态。

建造者模式

什么是建造者模式

常用设计模式_第2张图片

 

建造者模式:是将一个复杂的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工厂类模式提供的是创建单个类的模式,而建造者模式则是将各种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用来创建复合对象,所谓复合对象就是指某个类具有不同的属性,其实建造者模式就是前面抽象工厂模式和最后的Test结合起来得到的。

建造者模式通常包括下面几个角色:

1、Builder:给出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产品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这个接口规定要实现复杂对象的哪些部分的创建,并不涉及具体的对象部件的创建。

2、ConcreteBuilder:实现Builder接口,针对不同的商业逻辑,具体化复杂对象的各部分的创建。 在建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产品的实例。

3、Director:调用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指导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只负责保证对象各部分完整创建或按某种顺序创建。

4、Product:要创建的复杂对象。

建造者应用场景

1、去肯德基,汉堡、可乐、薯条、炸鸡翅等是不变的,而其组合是经常变化的,生成出所谓的"套餐"。

 19元每周三 汉堡+可乐+薯条=套餐可能会发生改变。

2、JAVA 中的 StringBuilder 数组(单个字符)字整合在一起 字符串

使用场景:

1、需要生成的对象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需要生成的对象内部属性本身相互依赖。

与工厂模式的区别是:建造者模式更加关注与零件装配的顺序。

 

实际案例

这里以游戏开发中人物的构造过程为例。在游戏中创建一个形象时,需要对每个部位进行创建。简化而言,需要创建头部,身体和四肢。

头部、体部、四肢

建立一个人物对象Person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head;
	private String body;
	private String foot;

	public String getHead() {
		return head;
	}

	public void setHead(String head) {
		this.head = head;
	}

	public String getBody() {
		return body;
	}

	public void setBody(String body) {
		this.body = body;
	}

	public String getFoot() {
		return foot;
	}

	public void setFoot(String foot) {
		this.foot = foot;
	}

}

Builder(给出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产品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这个接口规定要实现复杂对象的哪些部分的创建,并不涉及具体的对象部件的创建)

public interface PersonBuilder {

	void builderHead();

	void builderBody();

	void builderFoot();

	Person BuilderPersion(); //组装
}

ConcreteBuilder(实现Builder接口,针对不同的商业逻辑,具体化复杂对象的各部分的创建。 在建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产品的实例)

public class ManBuilder implements PersonBuilder {
	private Person person;

	public ManBuilder() {
		person = new Person();//创建一个Person实例,用于调用set方法
	}

	public void builderHead() {
		person.setHead("建造者头部分");
	}

	public void builderBody() {
		person.setBody("建造者身体部分");
	}

	public void builderFoot() {
		person.setFoot("建造者头四肢部分");
	}

	public Person BuilderPersion() {
		return person;
	}

}

Director(调用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指导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只负责保证对象各部分完整创建或按某种顺序创建)

public class PersonDirector {

	public Person constructPerson(PersonBuilder pb) {
		pb.builderHead();
		pb.builderBody();
		pb.builderFoot();
		return pb.BuilderP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Director pb = new PersonDirector();
		Person person = pb.constructPerson(new ManBuilder());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Head());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Body());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Foot());
	}
}

模板方法(利用的原理是:优先走父类代码,再走子类代码的特性而已)

什么模板方法(其实就是把公共的代码提取出来,不同的代码抽象交给子类实现)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

      重复代码全部在父类里面,不同业务的,抽取给子类进行实现。抽取过程---抽象方法。

某些特定步骤。

核心:处理某个流程的代码已经都具备,但是其中某个节点的代码暂时不能确定。因此,我们采用工厂方法模式,将这个节点的代码实现转移给

子类完成。即:处理步骤在父类中定义好,具体的实现延迟到子类中定义。

说白了,就是将一些相同操作的代码,封装成一个算法的骨架。核心的部分留在子类中操作,在父类中只把那些骨架做好。

例如:

1.去银行办业务,银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板就是:先取号,排对,办理业务(核心部分我们子类完成),给客服人员评分,完毕。

 这里办理业务是属于子类来完成的,其他的取号,排队,评分则是一个模板。

2.去餐厅吃饭,餐厅给提供的一套模板就是:先点餐,等待,吃饭(核心部分我们子类完成),买单

这里吃饭是属于子类来完成的,其他的点餐,买单则是餐厅提供给我们客户的一个模板。

 

常用设计模式_第3张图片

模板方法具体实现

这里使用银行办理业务为例

首先,定义一个模板。模板中把办理业务用作核心部分,让子类来实现。

//模板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nkTemplateMethod {

	// 1.取号排队
	public void takeNumber() {
		System.out.println("取号排队。。");
	}

	// 2.每个子类不同的业务实现,由各自子类实现.
	abstract void transact();

	// 3.评价
	public void evaluate() {
          System.out.println("反馈评价..");
	}
	
	public void process(){
		takeNumber();
		transact();
		evaluate();
	}
}

具体的模板方法的子类

public class DrawMoney extends BankTemplateMethod {
	@Override
	void transact() {
		System.out.println("我要取款");
	}
}

客户端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nkTemplateMethod bankTemplate=new DrawMoney();
		 bankTemplate.process();
	}
	
}

匿名内部类方式

BankTemplateMethod bankTemplateMethod=new BankTemplateMethod() {
			
			@Override
			void transact() {
				System.out.println("我要存钱.");
				
			}
		};
		bankTemplateMethod.process();

什么时候使用模板方法

实现一些操作时,整体步骤很固定,但是呢。就是其中一小部分容易变,这时候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将容易变的部分抽象出来,供子类实现。

开发中应用场景

 其实,各个框架中,都有模板方法模式的影子。

数据库访问的封装、Junit单元测试、servlet中关于doGet/doPost方法的调用

Hibernate中模板程序、spring中JDBCTemplate,HibernateTemplate等等

适配模式

什么是适配器(其实就是转换器)

在设计模式中,适配器模式(英语:adapter pattern)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wrapp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接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使得因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适配器分类

适配器分为,类适配器、对象适配、接口适配方式

类适配器方式采用继承方式,对象适配方式使用构造函数传递

 

适配器案例

我们就拿日本电饭煲的例子进行说明,日本电饭煲电源接口标准是110V电压,而中国标准电压接口是220V,所以要想在中国用日本电饭煲,需要一个电源转换器。

 

定义日本和中国两种接口及其实现

我们先定义日本220V电源接口和实现。

 

110V电源接口

//日本110V 电源接口
public interface JP110VInterface {

	public void connect();

}

110V电源接口实现

public class JP110VInterfaceImpl implements JP110V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nect() {
       System.out.println("日本110V,接通电源,开始工作..");
	}

}

我们再定义中国220V电源接口和实现。

public interface CN220VInterface {
	public void connect();
}
public class CN220VInterfaceImpl implements CN220V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nect() {
	 System.out.println("中国220V,接通电源,开始工作");
		
	}

}

定义一个电饭锅

要想在中国使用日本电饭煲,需要把电饭煲110v的电源接口适配成我们220V的电源接口,这就需要一个电源适配器:

public class ElectricCooker {

	private JP110VInterface jp110VInterface;//日本电饭煲
	ElectricCooker(JP110VInterface jp110VInterface){
		 this.jp110VInterface=jp110VInterface;
	}
	
	public void cook(){
		jp110VInterface.connect();
		System.out.println("开始做饭了..");
	}

}

定义一个电压适配器

/**
 * 电压转换器,就是适配器
 * 
 */
public class PowerAdaptor implements JP110VInterface {
	private CN220VInterface cn220VInterface;//实现的是110V的接口,但是返回220V的。故此要定义一个220V的

    //通过构造传过来220V的电压接口
	public PowerAdaptor(CN220VInterface cn220VInterface) {
		this.cn220VInterface = cn220V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nect() {
		cn220VInterface.connect();//用220V的电压链接
	}

}

测试开始运行

public class Adapto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N220VInterface cn220VInterface = new CN220VInterfaceImpl();
		PowerAdaptor powerAdaptor = new PowerAdaptor(cn220VInterface);
		// 电饭煲
		ElectricCooker cooker = new ElectricCooker(powerAdaptor);
		cooker.cook();//使用了适配器,在220V的环境可以工作了。
	}

}

适配器应用场景

我们根据上面的适配器的特点的介绍中,我们来分析下适配器模式的几类比较适用的使用场景:

1、我们在使用第三方的类库,或者说第三方的API的时候,我们通过适配器转换来满足现有系统的使用需求。

 2、我们的旧系统与新系统进行集成的时候,我们发现旧系统的数据无法满足新系统的需求,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适配器,完成调用需求。

 3、我们在使用不同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同步。(我这里只是分析的是通过程序来说实现的时候的情况。还有其他的很多种方式[数据库同步])。

 

OutputStreamWriter:是Writer的子类,将输出的字符流变为字节流,即:将一个字符流的输出对象变为字节流的输出对象。

InputStreamReader:是Reader的子类,将输入的字节流变为字符流,即:将一个字节流的输入对象变为字符流的输入对象。

SpringMVC 适配器

外观模式

什么是外观模式(其实就是封装而已)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门面模式,隐藏系统的复杂性,并向客户端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的接口。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向现有的系统添加一个接口,来隐藏系统的复杂性。

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提供了客户端请求的简化方法和对现有系统类方法的委托调用。

常用设计模式_第4张图片

外观模式例子

用户注册完之后,需要调用阿里短信接口、邮件接口、微信推送接口。

public interface EamilSmsService {
	  public void sendSms();	
}
public class EamilSmsServiceImpl implements   EamilSmsService{
	public void sendSms() {
		System.out.println("发送邮件消息");
		
	}
}
//微信消息推送
public interface WeiXinSmsService {
  public void sendSms();	
}
public class EamilSmsServiceImpl implements   EamilSmsService{

	@Override
	public void sendSms() {
		System.out.println("发送邮件消息");
		
	}

}
//阿里短信消息
public interface AliSmsService {
	public void sendSms();
}
public class AliSmsServiceImpl implements AliSms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ndSms() {
     System.out.println("支付宝发送消息...");
	}

}

门面类

public class Computer {
	AliSmsService aliSmsService;
	EamilSmsService eamilSmsService;
	WeiXinSmsService weiXinSmsService;

	public Computer() {
		aliSmsService = new AliSmsServiceImpl();
		eamilSmsService = new EamilSmsServiceImpl();
		weiXinSmsService = new WeiXinSmsServiceImpl();
	}

	public void sendMsg() {
		aliSmsService.sendSms();
		eamilSmsService.sendSms();
		weiXinSmsService.sendSms();

	}

}
/**
 *测试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AliSmsService aliSmsService= new AliSmsServiceImpl();
		// EamilSmsService eamilSmsService= new EamilSmsServiceImpl();
		// WeiXinSmsService weiXinSmsService= new WeiXinSmsServiceImpl();
		// aliSmsService.sendSms();
		// eamilSmsService.sendSms();
		// weiXinSmsService.sendSms();
		new Computer().sendMsg();
	}

}

原型模式

什么是原型模式

克隆

原型模式是一个创建型的模式。原型二字表明了改模式应该有一个样板实例,用户从这个样板对象中复制一个内部属性一致的对象,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称的“克隆”。被复制的实例就是我们所称的“原型”,这个原型是可定制的。原型模式多用于创建复杂的或者构造耗时的实例,因为这种情况下,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可使程序运行更高效。

原型模式应用场景

 

  1. 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数据、硬件资源等,通过原型拷贝避免这些消耗。 
    (2)通过new产生的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者权限,这时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3)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即保护性拷贝。

Spring框架中的多例就是使用原型。

原型模式UML类图(通用)

原型模式主要用于对象的复制,它的核心是就是类图中的原型类Prototype。Prototype类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实现Cloneable接口。在java语言有一个Cloneable接口,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在运行时通知虚拟机可以安全地在实现了此接口的类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va虚拟机中,只有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类才可以被拷贝,否则在运行时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 
  (2)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Java中,所有类的父类都是Object类,Object类中有一个clone方法,作用是返回对象的一个拷贝,但是其作用域protected类型的,一般的类无法调用,因此Prototype类需要将clone方法的作用域修改为public类型。

原型模式分类

演示实例

/*
 * 书本类型,扮演的是ConcretePrototype角色,而Cloneable扮演Prototype角色
 */
public class Book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String title;// 标题
	private ArrayList image = new ArrayList();// 图片名列表

	public Book() {
		super();
	}

	/**
	 * 重写拷贝方法
	 */
	@Override
	protected Book clone() {
		try {
			Book book = (Book) super.clone();//
			book.image=(ArrayList)this.image.clone();//深复制
			return book;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public ArrayList getImage() {
		return image;
	}

	public void addImage(String img) {
		this.image.add(img);
	}

	public String getTitle() {
		return title;
	}

	public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
		this.title = title;
	}

	/**
	 * 打印内容
	 */
	public void showBook() {
		System.out.println("----------------------Start----------------------");

		System.out.println("title:" + title);
		for (String img : image) {
			System.out.println("image name:" + img);
		}

		System.out.println("----------------------End----------------------");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k book1 = new Book();
		book1.setTitle("书1");
		book1.addImage("图1");
		book1.showBook();
		//以原型方式拷貝一份
		Book book2 = book1.clone();
		book2.showBook();
		book2.setTitle("书2");
		book2.addImage("圖2");
		book2.showBook();
		//再次还原打印书本
		book1.showBook();
		}

}

原型模式分为浅复制和深复制

浅复制 —-只是拷贝了基本类型的数据,而引用类型数据,复制后也是会发生引用,我们把这种拷贝叫做“(浅复制)浅拷贝”,换句话说,浅复制仅仅是指向被复制的内存地址,如果原地址中对象被改变了,那么浅复制出来的对象也会相应改变。

深复制 —-在计算机中开辟了一块新的内存地址用于存放复制的对象。

装饰模式

 

什么是装饰模式

 装饰器模式,也成为包装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对已经存在的某些类进行装饰,以此来扩展一些功能。其结构图如下:

常用设计模式_第5张图片

 

Component为统一接口,也是装饰类和被装饰类的基本类型。

ConcreteComponent为具体实现类,也是被装饰类,他本身是个具有一些功能的完整的类。

Decorator是装饰类,实现了Component接口的同时还在内部维护了一个ConcreteComponent的实例,并可以通过构造函数初始化。而Decorator本身,通常采用默认实现,他的存在仅仅是一个声明:我要生产出一些用于装饰的子类了。而其子类才是赋有具体装饰效果的装饰产品类。

ConcreteDecorator是具体的装饰产品类,每一种装饰产品都具有特定的装饰效果。可以通过构造器声明装饰哪种类型的ConcreteComponent,从而对其进行装饰。

 

装饰模式案例

//房屋基础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ouse {
	 void run();
}
//房屋装饰类
public class HouseDecorate implements House {
   private House house;
   public HouseDecorate(House house){
	  this.house=hou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house.run();
	}

}
public class HouseDecorateImpl extends HouseDecorate {

	public HouseDecorateImpl(House house) {
		super(hou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uper.run();
		System.out.println("贴上墙纸..");
	}

}
客户端调用
public class Clien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ouseImpl houseImpl = new HouseImpl();
		houseImpl.run();
		System.out.println("###新增贴上墙纸..###");
		HouseDecorate houseDecorate = new HouseDecorateImpl(houseImpl);
		houseDecorate.run();
	}

}

装饰与代理区别

 

装饰器模式关注于在一个对象上动态的添加方法,然而代理模式关注于控制对对象的访问。换句话 说,用代理模式,代理类(proxy class)可以对它的客户隐藏一个对象的具体信息。因此,当使用代理模式的时候,我们常常在一个代理类中创建一个对象的实例。并且,当我们使用装饰器模 式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原始对象作为一个参数传给装饰者的构造器。

 

装饰模式应用场景

在IO中,具体构件角色是节点流,装饰角色是过滤流。

FilterInputStream和FilterOutputStream是装饰角色,而其他派生自它们的类则是具体装饰角色。

DataoutputStream out=new Data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

这就是 装饰者模式,DataoutputStream是装饰者子类,FileoutputStream是实现接口的子类。

这里不会调用到装饰者类--FilteroutputStream,只是作为继承的另一种方案,对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是为了功能的扩张.

策略模式

什么是策略模式

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策略模式由三种角色组成

策略模式应用场景

策略模式的用意是针对一组算法或逻辑,将每一个算法或逻辑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或逻辑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说到策略模式就不得不提及OCP(Open Closed Principle) 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策略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诠释了开闭原则,有效地减少了分支语句。

 

策略模式代码

此代码通过模拟不同会员购物车打折力度不同分为三种策略,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

//策略模式 定义抽象方法 所有支持公共接口
abstract class Strategy {

	// 算法方法
	abstract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class StrategyA extends Strategy {

	@Override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ystem.out.println("算法A");

	}

}

class StrategyB extends Strategy {

	@Override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ystem.out.println("算法B");

	}

}

class StrategyC extends Strategy {

	@Override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ystem.out.println("算法C");

	}

}
// 使用上下文维护算法策略

class Context {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trategy.algorithmInterface();
	}

}

class ClientTestStrateg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trategyA());
		context.algorithmInterface();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trategyB());
		context.algorithmInterface();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trategyC());
		context.algorithmInterface();

	}
}

策略模式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

什么是观察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是一种行为性模型,行为型模式关注的是系统中对象之间的相互交互,解决系统在运行时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协作,进一步明确对象的职责。相比来说,创建型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结构型模式关注对象和类的组合关系。

模式的职责

模式的职责

观察者模式主要用于1对N的通知。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时,他需要及时告知一系列对象,令他们做出相应。

实现有两种方式:

推:每次都会把通知以广播的方式发送给所有观察者,所有的观察者只能被动接收。

拉:观察者只要知道有情况即可,至于什么时候获取内容,获取什么内容,都可以自主决定。

模式的实现

//观察者的接口,用来存放观察者共有方法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观察者方法
	void update(Subjecct subjecct);
}

//观察对象的父类
public class Subjecct {
	//观察者的存储集合
	private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注册观察者方法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 {
		list.add(obs);
	}
    // 删除观察者方法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 {
		list.remove(obs);
		this.notifyAllObserver();
	}

	// 通知所有的观察者更新
	public void notifyAllObserver()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list) {
			observer.update(this);
		}
	}

}
//具体观察者对象的实现
public class RealObserver extends Subjecct {
    //被观察对象的属性
	 private int state;
	 public int getState(){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
		 this.state=state;
		 //主题对象(目标对象)值发生改变
		 this.notifyAllObserver();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对象
		RealObserver subject = new RealObserver();
		// 创建多个观察者
		ObserverA obs1 = new ObserverA();
		ObserverA obs2 = new ObserverA();
		ObserverA obs3 = new ObserverA();
		// 注册到观察队列中
		subject.registerObserver(obs1);
		subject.registerObserver(obs2);
		subject.registerObserver(obs3);
		// 改变State状态
		subject.setState(300);
		System.out.println(obs1.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2.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3.getMyState());
		// 改变State状态
		subject.setState(400);
		System.out.println(obs1.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2.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3.getMyState());
	}

}

 

观察模式应用场景

关联行为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关联行为是可拆分的,而不是“组合”关系。

事件多级触发场景。

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如消息队列、事件总线的处理机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