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百本再来说写作吧

谈写作技巧的文章在颇受欢迎,但是读完这类指导你写作的密码,你真的有get到什么了吗?十有八九还是回到当初的自己。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到达那个一拨云就见日的高度。给一个只会广播体操的人一本九阴真经,他也是成不了武林高手的。我说读一百本书,这只是MOQ(最小订单量)性质的,你要是说自己是文学天才,那我倒说文学大咖没有不读书万卷的。

读完一百本再来说写作吧_第1张图片
image.png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奉劝文学爱好者:趁着年轻眼睛好多读一些书,好的坏的都拿来读,写的事情倒是可以放一放。其实这个道理简单朴实,自己是可以想得到的,但是能做得到做得好则未必。我们是多么渴望早日将畅销书作家的皇冠扣自己脑袋上啊!所以我们就挤啊挤啊挤啊,结果是又吃力又干瘪。我们不是奶牛,吃的是草能挤出奶,即便是奶牛也得多吃草才产奶,何况我们还是吃草不够多的小羊羔。

怎么读书本文无意谈及,读书有点私人化,个人情操不同自然操练方法不同,我认为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多读。我想谈谈读书跟写书的关系。读书的不一定都去写作,但是写作者一定得多读书不可,一百本算是起步。

读书多了,才能让你的品味高大起来。

一开始我们爱上读书,是因为读书给我们带来乐趣,因为有好看的故事。我们便从童话故事、 故事会、读者等读起来,然后散文诗歌,中外名家,养成为一个文学青年。我们渐渐悟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透过故事看到人性,触发我们的思考。有时候读书并不都使人愉悦,甚至读到悲伤痛苦,但是正是那些触及灵魂的东西才是最为难得和启迪人生的。

没有相当程度的阅读量,是不能使我们养成文学上的鉴赏力。检验自己的方法很简单,找几部名家的作品来,读完看看自己是否读懂,有那些收获,读完了是拍腿叫好还是叫脑壳痛,就知道自己出于大致什么样的水平。

就我自己而言,有些名家的书我读完后,没什么大的感觉啊(冏表情)!比如说福克纳《八月之光》,大作家斯蒂芬金推崇备至,时至今日还认为是他读过最好的小说之一。再如村上春树推崇备至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读完也是感觉不多啊。当然,我也不承认我完全没有收获,我也知道《八月之光》叙事线索的交叉时空的切转是其牛逼之处,《了不起的盖茨比》看是讲述几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可其寓意的时代性的幻灭感才是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我还总结出一个感悟:文学作品是具有时代性的。除此之外,单就文字而言,名家的功能我还是能感受到些许的。显然,对于这两部伟大的作品来说,我get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究其原因是我的文学素养不够,而水平低的原因正是读书太少。

文学素养的提升一定是源自阅读量的增加,随着文学鉴赏力的提升,就会明白什么叫好作品什么叫坏作品,那些伟大的作品给人的震撼或启示是触及灵魂的。你知道了什么叫作好的,现在自己能力无法企及,但是搞明白该往哪个方向撸不是,再不济你会避免成为不好的。

读书多了,才能让你头脑聪明起来。

是的,读书练大脑,没有什么争论。你非要说有读书成书呆子的,我并不否认有这样的人存在。可我微笑地告诉你,你举这个例子反驳我就是书呆子的思维,因为我们通常讲的道理是适用大多数、普遍的、具有共识的事例,你非要拿几个极端的事例去反驳什么这种思维不是很可取。我生活中周围就不乏这样的人,单凡你说某种普遍的事情,他们总要举出几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来,用10%存在来反对90%存在,想证明自己头脑不简单结果却适得其反。在我看来,书呆子未必是读书读呆了的,大约不读书也能呆,他的呆是书本之外的东西所致,或还可说,书读得还不能称之谓多。

我说的读书让人聪明,这个聪明,跟机灵不同,更适合的词是智慧,应该是说读书让人更智慧。智慧的好处是使人想问题能深入,说话能说到点子上,进而能找出事情背后隐藏着类似规律之类的东西,而把这些规律之类的东西通过文学作品呈现出来,无疑就是富有思想性的好作品,能启迪他人。这方面,正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文学家一定程度等于思想家,如果这句话你不反对,我们已经达成共识。

那些不读书的人,无所可思,无所可言。——毛姆《书与你》

令你点赞的文章,无非他说出你不知道的或者你知道说不出的,这两点哪一点不与智慧有关?读书正是让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体会别人没有体会到的东西,这些你有人无的东西就是你文学创作的素材。

当你的头脑里素材汗牛充栋时,你就到了那种不吐不快的状态,终有一日你就可以说:我就是为写作而生。

咳咳咳!前提是:多读书!

读书多了,才能让你的文字生动起来。

好文字,就像一道美食的呈现出来的色。我们都是好色之人,因为这种感官上的美也是一种享受。有时候读到那些华丽丽的句子,让人的心如同一个弹簧片被拨动后嗡嗡地摇颤。我说的华丽丽并非词藻的华丽,记住准确是最大的华丽,没错就是准确。

作家阿城说文学界普遍存在文艺腔,至于他如何定义文艺腔倒没具体阐述,但是他认为汪曾祺就是少数没有文艺腔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我读了一些,语言朴素又美好,用词不求华丽力求准确,用自己的词写事写物,意蕴悠长。

汪曾祺在《成语-乡谈-四字句》一文中,谈写景色时慎用成语时这样说:写景是为了写人,不能一般化。必须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这样才能为人物设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使读者能感触到人物所生存的世界。用成语写景,必然是似是而非,模模糊糊,因而也就是可有可无,承托不出人物。由此例就可窥一斑,稍稍了解这位大师在遣词造句上怎样精益求精的。

此外我想举出一些不好的反例,就拿上的文章来说。尽管不少文章高居榜首受人追捧,内容而言具有一定意义,但是不少作品在表达上存在问题。可以说思想没问题,但细想有问题,问题在于表达。具体表现为逻辑不够缜密,断句不准确(该断不断该连不连),前后反复,段落乱分,既不讲究个起承转合,也不追求语言之准文字之美。问题囿于能力问题或态度问题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能力问题就是文字上的功力不够,输入输出均不够,态度问题就是不讲究不严谨。

如果只是爱好文学不拟以写作为业者,倒也无需苛求,毕竟把书读好读透是需要下功夫的,写作更是劳心费神。倘若希望能以此为业,并渴望成名成家的,最先最应该做的事是读起来。

美术老师福瓦内对菲利普(可视为毛姆本人)说: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艰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的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 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地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毛姆《人性的枷锁》

我这里并非把自己当作老师福瓦内,把亲爱的读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当成菲利普,相反,我认为我的情况类似热衷绘画却天赋不足的菲利普。我这篇内容是自我反思的结果,写出来跟大家分享,我充当的是反面教材,不以为傲,以此为不足,由此反思,从此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一百本再来说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