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表--封常清

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封常清随高仙芝征讨安禄山的,并且夸口平叛却是节节败退,最后退守潼关,但是这个时候唐玄宗听信小人谗言,赐死封常清和高仙芝。

个人理解:

         知道这个表文还是在看了蒙曼老师的《唐明皇》后,知道了有此表文。看了之后,慕其才气,知其事由,明其心志,叹起悲壮。此表明了一片忠心,也说明退守原因,更是分析了战局,也提出了正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造成这次悲剧原因也很多,有玄宗的原因,有政治因素,封常清也有原因,纵观战局,高仙芝封常清最大的败笔在于轻敌,此乃兵家大忌。当然站在神仙视角来看,其实这次退守也是正确的选择,潼关易守难攻,守住,等待郭子仪李光弼勤王便可,虽说这些都是神仙视角,但是是实情,当时就连郭子仪和李光弼对此次叛乱的战局持有乐观态度,只要潼关不失,安禄山进退两难,腹背受敌,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潼关失守。

表文: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遗表--封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