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都是笔记困难户,无论上学还是工作,笔记做完之后从来不会看第2遍,所有的努力都白白浪费掉了,最近下定决心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看过很多关于笔记类的书籍,但基本都是治标不治本,唯独[高桥政史]写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让我醍醐灌顶,痛彻心扉。我猜想作者以前估计跟我一样也是笔记困难户,然后他自己研究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笔记(他自称看了2万份笔记,包括康奈尔笔记、麦肯锡笔记、东大笔记、等等)才研究出了笔记的精髓,但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下面我将这本书的精髓提炼出来,一雪前耻!下面我讲从三个方面来讲解:一、笔记的本质是什么?二、如何做出一份好笔记?三、不同目的如何做出不同笔记?
一、笔记的本质是什么?
【定义】笔记的本质是“重现性”,无法重现的笔记都是垃圾!
什么叫在重现性?也就是说3秒必须能看懂。笔记只是一个载体而已,他真正的功能只是传递,也就是从"张三"传递到"李四","张三"写笔记"李四"去看,如果李四看不懂,那就代表笔记无法重现,这里的"李四"不一定是别人,也可以是未来的张三。还记得周星驰电影里面有一招叫做“面目全非脚”吗,打完之后脸都肿了,连他亲妈都不认识了, 这就是无法重现。
二、如何做出具有"3秒重现"的好笔记?
1、”重现性“笔记原则一【框架结构】
“框架”是笔记的灵魂
人的思维被框架所左右,如果没有框架,大脑就不知道要干嘛。如果马路没有框架,汽车就不知道往哪里开。如果篮球场没有框架,投篮就不知道往哪里投。如果茶杯没有框架,水就不知道装在哪里。如果思维没有框架,大脑就不知道要思考什么。如果笔记没有框架,就不知道要写什么。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框架和结构,各种思维模型都属于框架,2W1H模型、黄金圈模型、营销4P模型、四象限模型、GTD模型、等等等等、军队有结构、国家有结构、房子有结构、思维有结构、书籍也有结构、笔记也有结构,框架和结构能够避免思维盲区、减少认知负担,让大脑处于高效的状态。所以,框架是一切的前提,框架也是笔记的灵魂。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如何利用“框架”打造出能够“重现性”的笔记!
为了讲解透彻,我将把他们拆分成4块,每一块都单独讲解。框架也是作者研究的精髓,被作者称为【标题+黄金三分法】,也是全书的灵魂。只要搞懂每一个框架,那么笔记的精髓也就搞懂了。
A区域-事实:
这里面只记录事实,忠于事实。什么叫事实?就是一切已经发生且真实存在的事实,不掺杂你个人观点的内容,比如老师在黑白上写的公式、老板开会时讲的内容、目前的公司的现状等等。A区域核心就是“记录事实,忠于事实”。
B区域-解释:
根据事实区域的文字描述,进行思考,找出原因,找出重点,理清思路,给出解释。B区域的内容是根据A区域得来的。B区域核心就是 “依据事实,展开思考并得出结论”。
C区域-行动:
根据“解释区域”的内容,制订行动计划。C区域是根据B区域得来的。C行动区域核心就是 “根据你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制订行动计划”。
X区域-标题:
标题是A+B+C区域的全部概况。也就类似于报纸一样,看一眼标题,就知道大概讲的什么。就好像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他手下说的一样“无论多少材料,都必须浓缩成一张纸在拿给我看”。笔记标题也是这样“无论内容多么复杂,浓缩成一句话写到标题上”。标题的核心就是“看一眼就知道讲的什么内容”。标题也分为“大标题+小标题”。
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他们的逻辑顺序是:A写下事实→B通过事实得出解释(或发现重点)→C通过解释制订行动计划(或得出结论)。而标题则是A+B+C的精华浓缩。
其它变种框架的逻辑关系:
1、麦肯锡公司模板:
空=A事实:天空中出现了一团乌云
雨=B解释:根据乌云判断,可能快要下雨了
伞=C行动:根据我的分析解释,制订行动计划,我今天出门要带一把伞
2、康奈尔模板:
板书=A事实:记录老师黑板上写的内容原文(忠于事实)
发现=B解释:根据老师的原文,发现并提取出重点关键词
总结=C行动:根据我提取的重点关键词,进行总结,并定期复习。(由于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行动,而是为了考试,所以学生的重点放在理解和记忆上面。最后第三部分我会详细讲解不同目的之间的模板区别)
3、东京大学模板:
板书=A事实:老师黑板上写的内容原文(忠于事实)
点评/疑点=B解释:记录你认为的难点、疑问、重点、感想、点评。
总结=C行动:根据你的中间B区域,再次查资料进行理解,全部理解透彻之后,再进行总结,并定期复习。(这个和康奈尔模板类似,区别在于中间区域B,康奈尔要求是遵照老师原文提炼出重点,而东京大学要求记录任何你大脑思考的东西,包括不懂的疑点、难以理解的难点、以及你认为的重点、以及你的感想和老师点评等等。。康奈尔注重的是提炼,东京大学注重的是思考。最后第三部分我会详细解释)
4、埃森哲公司模板:
??=A事实
重点=B解释
行动=C行动
这个笔记肯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事实?事实去哪里了?这个笔记是属于变种,与他们公司强悍的领导风格有关:“我不想听你解释,告诉我怎么做”。。并且,这种笔记一般不是给自己看的,主要是拿给领导看的,领导没有空看你的事实,他只想看到接下来你的行动计划,这个公司的重点就是强调行动,行动高于一切。
5、其他更多变种模板:
举例说明每个区域之间的关系:
A区域-事实举例说明:
[学生]:在事实区域写老师在黑板上的讲课内容,老师写什么你就记录什么。
[培训]:在事实区域写讲师的培训内容,比如讲的时间管理的方法,讲师说什么你就记什么,
[员工]:在事实区域写下自己目前遇到的困境,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写,比如每天睡不够上班无精打采,跟同事关系不好等等
[领导]:在事实区域写下公司遇到的问题和,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写,比如员工之间缺乏交流等等。
B区域-解释举例说明:
[学生]:根据“A区域”文字,思考老师的重点是什么,然后提炼出关键词写到“B区域”。
[培训]:根据“A区域”文字,思考讲师要讲的核心是什么,然后提炼出重点写到“B区域”,比如:“要事第一”“精要主义”“GTD”“番茄工作法”等等
[员工]:根据“A区域”文字,思考并找出原因,写到“B区域”,比如:思考每天睡不够→是因为晚上玩手机不睡觉、由于睡不够致情绪暴躁→经常和同事吵架。
[领导]:根据自己写的“A区域”文字,思考并找出原因,写到“B区域”,比如:思考员工之间为什么缺乏交流→是因为员工相互之间缺乏熟悉感,没有形成团队氛围。
C区域-行动举例说明:
[学生]:根据“B区域”得出的重点,对老师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写到"C区域"。并经常复习。
[培训]:根据“B区域”得出的重点,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写在"C区域",比如:1、每隔3天复习一次笔记内容。2、今天开始实践番茄工作法。
[员工]:根据“B区域”得出的重点,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写在"C区域",比如:1、今天开始,每晚10点把手机关机并远离床头。2、卸载所有导致吸引我无法睡眠的APP,比如今日头条、抖音等。
[领导]:根据“B区域”得出的重点,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写在"C区域",比如:1、明天进行一次员工野外露营,增加员工之间的亲密感。2、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员工聚餐和娱乐项目。
X区域-标题举例说明:
[学生]:大标题可能叫做:“相对论”课堂笔记。。。小标题叫做:“通俗的讲,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唔,这就是相对论!”
[培训]:大标题可能叫做:“时间管理”培训笔记。。。小标题叫做:“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事件管理,找出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排除并拒绝掉不重要的事,然后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员工]:大标题可能叫做:“如何才能让每天睡够8小时?”。。。小标题叫做:“推掉晚上社交活动、删除APP逃离时间黑洞、手机关机远离床头”。
[领导]:大标题可能叫做:“如何增加员工之间的友情?”。。。小标题叫做:“每隔3个月组织一次活动,增加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
看完了上面所有模板、逻辑关系、案例之后,是不是一目了然了。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划分,都脱离不了【标题+黄金三分法】的框架,框架就是笔记的灵魂。各个框架内的名字你可以随意改,你可以改成为:事实-解释-行动。。板书-发现-总结。。空-雨-伞。。都可以。名字不是重点,重点是【对区域的定义】和【区域之间的逻辑关系】。
好了,最难懂的框架定义和逻辑关系已经搞定了,接下来讲讲具有“重现性”笔记的第2模块,作者取名为“视觉效果”,也还算比较容易理解。
2、”重现性“笔记原则二【视觉效果】
- 【A4】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笔记本必须用A4,太小就没办法记录和思考,这是第一原则。要遵守一页纸一个主题的笔记法则,也就是说不要把笔记写到2页纸上,所以需要用大号的A4笔记本。如果笔记本实在太小,就把2页合并成1页。如果你的主题还是很大,就可以把4张A4纸合并成一张,日本的企业家大前研一就是使用A2的纸去思考问题。
- 【横向】人的眼睛是横着长的,所以视野也是横向的,把笔记本横过来使用,能够让视野更加开阔,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能够统领全局。
- 【留白】笔记绝对不能密密麻麻,一定要留出空白,边缘要留白、段落之间也要留白,不能太拥挤。
- 【对齐】文字之间要对齐,段落之间要对齐、段落首行要对齐。
- 【三色】笔的颜色不要三种,作者建议只用2种笔:"黑+红"或"蓝+红"。。黑色用来书写,红色进行重点点缀。特别注意的是红色一定要少用少用少用,除非是重中之重,否则不要动用红色笔。
- 【方框】就是可以画方框把文字框起来,这样看起来更加整洁和清爽,作者书中给出了大量的给文字画方框的案例。
- 【图表】在笔记中画图表,各种图都可以随你便,比如楼梯图、楼房图、金字塔图、对比图、思维导图。等等,有个前提是,画图尽量沿着小方格画,尽量整齐。
- 【编号】1、2、3、这些。如果编上号,视觉效果会更好。
- 【箭头】在笔记中画箭头,利用箭头表示逻辑关系。
- 【逻辑连词】比如在2个方框之间画一个箭头,在箭头上方写“为什么?”或者"所以呢"或者“因为”或者"重点是"等等,作者说这样更加具有可读性,并且具有故事性,好像讲故事一样,任何外行人一眼就能看懂。
- 【方格笔记】最后,作者强烈推荐要用方格笔记,也就是有那种小方格子的笔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呈现视觉效果,因为各种小方格就非常容易对齐、方便划线、方便画图。。。我个人认为到是没那种重要,只要遵守”标题+黄金三分法“的框架原则就足够了。
重点:根据我的实际测试,只要做到【留白:边缘留出空白、段间留出空白】,【对齐:文字横向对齐、文字竖向对齐】,基本就非常漂亮了。那怕你记不住其他规则都不重要,只要做到这2点,就很漂亮。当然前提是字要写工整,歪歪扭扭的字没法对齐。(最后有详细的案例说明)
好了,打造具有“重现性”笔记的全部重点都讲完了。其实重点就二点:1、框架结构。2、视觉效果。看起来还蛮简单的。。但是,我们做笔记一定要有目的性,作者在书中也一直强调,先想好目的,再去做笔记。那么,不同目的之间的笔记有什么区别呢?
三:不同目的笔记有什么不同?
目的1:学习笔记——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
重点在于:强化学习效果(利用好B区域)
无论我们在学校还是工作中都需要不断学习,有时候是听老师讲课,有时候是上培训班,有时候是自己看书。无论哪方便的学习,本质都是一样,学习的本质就是追求彻底的理解,无法理解的学习毫无意义。所以笔记的重的就自然放在了“能否彻底理解”上面了,所以学习的重点在【B中间区域】,能驾驭好【B中间区域】的人才能驾驭好学习。
【A区域用法】:这个地方写老师黑板上的原文(注:在抄写老师黑板原文的时候,不要直接抄写,而是要看完黑板原文后,低头回想一下,通过回想后的记忆再到A区域。说直接一点就是说要“过脑子”,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你的记忆能力。)
【B区域用法】:中间区域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学习的本质是要“主动”,既然是主动学习,你肯定有很多思考、想法、疑问、感悟、评价等等,这些都需要记录在中间区域。。。和阅读一本书很类似,当你看到很有感触的句子画一个横线,当你有疑问时在书上打一个问号,当你联想到某些经历时写在书旁边,当你兴奋时写一段评论,等等。。。但是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思考、感悟、灵感、重点、疑惑、评价、写在中间区域,就类似于看书时候的标注和感悟,中间区域就是记录你的所思所想的地方。学习的本质在于理解,对于中间区域记录的疑问和没搞懂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去搞懂,你可以问老师也可以查资料。A区域是老师写的事实,C区域是总结,那么中间B区域就是事实到总结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理解“,凡是记录在上面的疑点、难点都必须彻底搞懂,因为如果没有搞懂,你也无法得出C区域的结论。总之,要彻底搞懂没有任何疑问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区域。能驾驭好中间区域的人才能驾驭好学习。。
【C区域用法】:由于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行动,所以C区域就是对你所学知识做一个重点总结。总结有2个目的:1是考验你是否真正弄懂了。2是为了以后能够复习。。。在总结重点时绝对不能看原文,必须凭着记忆去总结,并且总结既不能长篇大论也不能只写关键词。。。当你以后需要复习时,看到C区域的总结之后,能够立刻明白重点是什么,如果你总结的东西以后也看不懂,就起不到复习作用。。。最后,如果你需要采取行动的话,C区域最下面你也可以写出下一步行动。
【X区域用法】:标题区域分为大标题和小标题。大标题在左侧,小标题在右侧。这里的重点是小标题,小标题就是C区域的再次浓缩,也就是说,不管你C区域有多少个重点,你都必须浓缩成一小段话,写到小标题上。小标题一般在50字左右,大标题一般在10字左右。。总之,标题的功能就是我让看一眼,就知道整个笔记的重点是啥。。麦肯锡公司有一个电梯法则:也就是当你和客户乘坐同一部电梯时,此时你只有15秒时间,如何在15秒内说出重点,就决定你能否打动客户。。我们的标题也可以运用5秒法则,5秒内,我能否看懂这张笔记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目的2:工作笔记——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重点在于:先定主题再引发思考(利用好X区域)
进入工作和职场后,无论是上司还是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必备技能。要想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提出问题,所以“提问”才是关键。所以,重点自然就放在了【X标题区域】,能够驾驭【X标题区域】的人就能驾驭解决问题的能力。
【X区域用法】:标题写你最想解决的问题,你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尽量要具体和形象化,如果一个问题无法在你大脑中浮现出画面,那么就不是一个好问题。好提问举例:“如何才能让每天睡够8小时?”,“如何增加员工之间的友情?”,等等,这些必须具体有画面感的问题。就算不解决问题,而是记录其他事情,也必须先定好主题,如果不先写上标题,任凭思维随意发挥,可能会在A区域无穷无尽的下写去,可能会写上很多不相关的内容。所以,工作笔记的重点就是,先定好主题,再写入事实。
【A区域用法】:定好主题,然后深入思考后,写入你的事实
【B区域用法】:根据事实,思考并找出原因,写出解释
【C区域用法】:根据解释,得出结论(或行动步骤)
目的3:方案笔记——目的是为别人提供解决方案
重点在于:能否得出执行步骤(利用好C区域)
【A区域用法】:一切基于事实,忠于事实,多用名词、动词、数词。
【B区域用法】:连问5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并用”方框+箭头+逻辑连词“解决五个为什么。
【C区域用法】:得出结论并制订行动计划。出口必须是行动,没有行动,一切免谈。最后得出的行动方案必须是具体可执行的,并且具有画面感的。行动方案中必须包含名词+动词+数词。举例:”明天开始跑步“就不是好行动方案,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明天下午6点在跑步机上跑30分钟“,越具体越容易执行。
【X区域用法】:根据C区域的行动方案,浓缩成一句精华,写在标题区。
再次复习完整结构图
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笔记的本质是重现性,无法重现的笔记都是垃圾。
2、要想制作出能够再现的笔记,必须遵守2个要点:一是框架结构。二是视觉效果。框架结构主要分为:X标题区、A事实区、B解释区、C行动区。区域怎么取名不重要你可以取名为"事实-解释-行动",也可以取名为”板书-发现-总结“,都可以,重要的是必须遵守"标题+黄金三分法"的结构。视觉效果遵守:A4、横向、留白、对齐、三色、编号、方框、箭头、逻辑连词、图表。(重点要遵守边缘留白+横竖对齐)
3、最后根据不同目的,笔记的重心也有所不同,笔记分为:学习笔记、工作笔记、方案笔记。学习笔记的重心在于理解,所以重点关注思考和想法(B区域)。工作笔记的重心在于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得出结论,所以重点要先提出问题(X标题区域)。方案笔记的重心在于得出明确具体的行动方案(C行动区域)。
最后,作者也给出了如何训练成笔记高手的方法,也就是10000页训练计划,他说,只要你训练10000页,就可以成为方格笔记高手了。所有麦肯锡的员工,都经过了10000页的训练,大概3年左右。当然我们正常人不需要那么多,我认为大概100页左右,基本思维就养成了。
最后,给出一张思维导图,便于复习
实操案例:
下图是标准的【标题+黄金三分法】的结构,只是在A区域划分了16个小方格。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的目的是为了阅读,为了”彻底理解一本书“,那我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我肯定会提出问题,我到底要从书中学到什么知识?也就是必须有提问环节,这个问题我肯定会写在【X标题左侧区域】。如果我不知道该提出什么问题,我肯定会先预览一下全书,看一下封面+封底+序言+目录,然后再把全书大概花5分钟翻一遍,大概看一下他讲的啥,然后再提出我的问题。
【第二步】我在翻看全书的同时,我肯定抓出书中很多关键词,写在【A区域】。关键词肯定会根据我的目的来抓,如果我没有目的就会乱抓关键词,所以目的是前提。当然作者也会给出一些关键词的提示,比如我没听过的新词语,或者作者在标题上重点强调的词语,这些基本都是关键词。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以自己的理解力来判断,如果你觉得这一章我能理解,那就不用抓了,如果你觉得这一章暂时没有理解,那就要抓了。里面的16个小方格是为了抓概念用的。当然,里面的小方格除了填写关键词之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当我搞懂一个关键词之后,我会用10个字来解释这个关键词是什么意思,如果解释的不精准,就代表我自己也没搞懂,需要重新研究。
【第三步】抓到关键词之后,我会慢慢消化这些关键词,死磕这些关键词,遇到任何疑问、难点、重点、灵感、我都会记下来,写在【B区域】,因为这会帮助我彻底消化一本书。
【第四步】我在彻底理解关键词之后,全书基本就搞懂了。然后我会梳理全书的结构,把书的骨架画出来。然后我会把骨架画在【C区域】,当然有些人不喜欢画骨架也没关系,你可以再C区域写下你对全书的总结
【第五步】画完骨架之后,书籍基本就消化完了,下一步我可能会用50字左右来概括全书的重点,然后写在【X标题右侧区域】。
【第六步】如果有需要,我可能会写出下一步行动计划,然后我会写在【C区域】的最下面。
最后,我做了一个测试,用方格笔记绘制了这本书的笔记,字有点丑(历史遗留问题),将就看了。由于第一次使用,所以很多视觉效果都没有遵守,尤其是没有遵守【留白+对齐】字也歪歪扭扭,尤其是边缘没有留白,影响整体视觉效果,不过好在牢牢抓住【标题+黄金三分法】的结构,剩下的就需要多多练习了。
下面放出二张日本人做的笔记,他写字也很烂,但是请注意他的【留白+对齐】。我上面说过,就算你所有规则都记不住,但一定要记住【留白:边缘留白、段间留白】+【对齐:文字横向对齐、纵向对齐】
继续分析下图:
1、他笔记的颜色是[蓝+红],我用的是[黑+红],不过都无所谓,怎么舒服就用什么颜色。重点是红色一定要少,红色只起到点缀重点的作用。
2、他也运用了【留白、对齐、图画、箭头、方框、编号、三色】这些手法。线条画的歪歪扭扭,不过重点是边缘留白、留白、留白。
3、他严格遵守了【标题+黄金三分法】的结构。
4、标题也分为【大标题(主题)、左侧小标题(提问)、左侧小标题(回答)、右侧小标题(概括出3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