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嗯……没错!就是小时候我们背的那段。似曾相识最是感慨。
那时候只觉得又是一篇要去组长过关的古文。长大以后,读的书越来越多,从中到外,由古至今。偶然通读《浮生六记》。在第二章开端,似见故人。
天开图画,人工意匠。
首先应该说说《浮生六记》名字的来历吧,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笔者高中毕业不久,记得是选修课本里的一首诗。
作者沈复,清代人,字三白,号梅逸,《浮生六记》是他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三白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倍显动人。
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而此书却着眼于当时怎么并不注切的妻子游玩上,实属难得。
《浮生六记》是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闺房记乐。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前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
林语堂先生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那么这“芸”到底何许人也?
她便是沈复的妻子陈芸。
虽沈复曰:“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卷首。”
但实为其妻对之影响深远,即便写《浮生六记》时陈芸已亡,仍旧情难忘。
第一卷“闺房记乐” 记夫妇自认识至其妻不幸夭寿之过程中的点点逸事。温柔、可爱、贤惠的少妇若在眼前,我们尤其为她爱美的天性所感动。
陈芸自小颖慧而多才,娴女红,通吟咏。四龄失父,家徒壁立,仰其十指供给。沈复见其才思隽秀,告母缔姻。婚后夫妇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日朝及窗即起,希德其正。新婚不久,沈复将回会稽受业,芸虽怅然,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三月后复归,携芸消暑于我取轩,两人同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视人间之乐无过于此。
悲叹时人之所谓乐,处其中仍不知其来之所自,实曰非乐也。终日浑浑噩噩,背负肉身之重,因欲无穷,而无所尽也。想沈复夫妇安乐之奥妙,尽在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苦痛,乃心灵之乐哉。
大部分的书故事里都有人的存在,如何将一个人描绘的清晰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大概是每一个写作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们的三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他几乎不直白地去说陈芸如何如何,他用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门游玩的言行举止。
诚言我被打动了,欢乐时甚至我也会跟着表露笑意。沈复有“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响”的形神融合。有沧浪亭“课书论古,品花评月”的人间之乐。有“白字连篇”“香中小人”的调笑。也有“臭乳腐”“虾卤瓜”的打情骂俏。还有夫妇及友万年桥豪饮,酩酊大醉,被人误认为沈复背妻招妓,陈芸答“有之,其一即我也。”
闲情记趣。
第二卷,除对三白闲情的叹服外,更是被他的审美趣味所折服。
他认为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
而他对插瓶赏菊的看法则更见功底:“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扎、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此卷中还有更多的类似审美经验之谈,的确值得细细琢磨把玩,这里我就不再列举了。
坎坷记愁。
留存于世的悼亡诗文有多种,然倍觉亲切的仍只有沈复《浮生六记》中的坎坷记愁。
也许患难中的夫妻更可敬,有才女子的悲惨命运更让人怜惜。
但事实上是看到在这两位恩爱夫妻简朴的生活中,虽然他们穷困潦倒,遭不如意事的折磨,受奸诈小人的欺负,但同时一意求享浮生半日闲的清福,仍不断地追求美丽。
这种生活状态也是美的,对于这种美的平衡的打破,多少让人有些失落。这种失落感如同沈复失妻之痛,总之沈复的言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可爱的女子,使我们同为之悲戚。
其中,最难以忘怀的是“回煞之期”所记。本应避魂,却因爱妻痴心不昧,不愿离开。
在此期间伤心、恐惧、痴爱交杂一起,复杂心绪之下的所见所闻,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
看罢,久久神伤。叹息。
浪游记快。
第四卷讲的是沈复游山玩水的经历。
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相关书评。
摘自搜狗百科: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不得不说的事。
相信认真看我写了这些文字的朋友都会发现,不是《浮生六记》嘛,怎么只有四记?
嗯,实际上由于年代较久远了,加之清代以后华夏大地很长的一段动荡时间。《浮生六记》只余前四记,先行的全本后两记均为后人补做。
其实稍微有些文学素养的朋友读后即可立判高下。
取前四记即可。
还有就是《浮生六记》改编成过110分钟的话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没看过)。
愿君多采撷,书海化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