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中,对每次的课程准备与美术版本对比中,湘教版与人教版美术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丰富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在一学期多的课程中发现,任何课程可以成为手工课,在这个过程中,创作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同时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无疑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创造性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我国美术教育中较普遍存在着将技能的掌握,看成创造的观念。将一幅作品的最终效果定义为富有特有或一定的创造性是不全面的,将我们所面临的课程与对象有力结合,着重解决如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我从一下几点进行尝试性阐述,不全面的进行结合思考。
一、美术中创造力的重要性
有一位外国教育者,以“快乐的节目”的命题让中国的学生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目”画成圣诞树。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画的线条都朝一个方向去,她顺着看过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于是,她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目”。令她感到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画的学生们竟抓耳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你望我,我望你,无从下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学生在接受创造力的过程中意识很薄弱,也可以不知道创造一词所有的特意,传统型教学方法的主导理念,在这样一个例子中不得不引起思考,不得不呼吁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实,“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法。”
二、美术教育与创造力
美术学科所表现的创造力有两类:一为特殊创造力,表现为有一定审美价值美术作品的创造,这些作品凝含的创造力往往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创造力一般表现在有一定天赋的特长的人身上。另一类创造力不形成惊世骇俗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定义是指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那么培养学生这种创造的特性和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事先把“创”扼杀在摇篮中,哪里还能有“造”呢?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是一定要与现实中的事物相符合。它允许适当的夸张和变形。比如画蓝太阳、红月亮等等。
在美术课堂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训练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这种拷贝或克隆的训练多了,技术提高了,但由于没有用心参与,只能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长期如此。这种机械地“复制”始终由眼到手,于是眼里有画,心里却没有画。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才是自己的画。正是这些学生心里只有别人的画,于是在他的心中就很难创造自己的画。也就是说在自己心中不能创造自己的画就只能重复别人的画。在课堂课程的设计中如何去引导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我在上五年级《彩云衣》的课程设计中进行了两个课时设计,以认识服装,扩开眼界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了观念化的认识,其后引导学生通过服装到设计的衍生,你的不留意捡到的东西都可以是一片彩云,从一节创作设计课中不固定任何的思想,可以是图纸联系也可是手工联系,在第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将历史朝代的服装与现代年龄阶段的服装做了相应的对比说明,在对服装的喜爱度上是不同的,创造思维的灵动性慢慢打开,小学生的眼界相当有限,结合他们最为熟悉的事物认识,比如有关时装的视频综艺,对于游戏角色服装的设计是他们认识较为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学生尝试着跨越年级某种身份场合的衣服款式,在有些用笔和将有些元素反映在设计中时是非常惊讶的。从构图用色,从学生对自己设计制作服装的兴趣中,创作思维意识逐渐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并起到了相应的效果。每一个课题都是教育中仔细探索的过程,要做到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反应体现。
三、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体现
1、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堂环境环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现代美术告诉我们:审美教育不象自然科学一样,用概念和逻辑论证来直接说明某个事物。而是用艺术的形象去再现现实生活,让人们通过感受、体验、想象来理解艺术形象。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兴趣,只能从学生们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起丰富的联想。
作为老师们在对待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中:一、要尊重不同的提问:二、要遵守不同寻常的想法;三、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四、为勇于创新的学生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五、实践课堂的体验性不可忽视。这样,自由的想法就不会受到阻碍。这样美术教学就会变成更加开放而自由的教学。伟大的艺术奇才“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一种升华”。“想象是创造力的催化剂,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2、培养创造力,迫切需要设计特色的课题
在教学中,如形状的发散思维造型,中国画中“借形造型”和“接迹造型”,以及前卫的“反常规思维设计”的课题,对学生创造意识的树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德国20世纪初的包豪斯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佩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其基础训练,只给学生材料,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仿效的。而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任何东西,衡量作业的标准是花最少的人力物力,得到最大的效果的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创造力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新颖、趣味性 ,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择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3、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
小学是学生生阶段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思想独立。这些都是突显创造力的明显标志。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大力扶植,促进其能力的形成。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说:“一个想象力很强的画家,总是想尽力气把模特画得合乎自己要求,但是由于他自己被世俗之见所包围,而眼到所能及又都是这样的东西,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左右。”这种局限的思维方式,像一把锁一样,锁住了学生的思维。用于教学方面,就更难得行通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样物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打破常规,举一反三。比如我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命题的作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必定会有值得推崇的好作品。所以我在每次上课前都会把先前学生完成的作业讲解一遍,把一些好的作业给予充分肯定。所以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特点,给予培养及鼓励,推陈出新,因势利导,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
绘画创作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启发、联想等方式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更主要的是在于形成发现的眼光,艺术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创造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我认为美术教育教学者应抓住这一内容,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上,努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育的成效会更加显现,更多学生将这种得到创造力应用更多的课程与学识中,促进很好的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