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明+杨守平班+第十一期+第二周第一次作业

【二阶段 片段一】

片段选自高琳的职场实用指南《职得》,高琳是一个有20多年世界500强公司工作经验的一个女士。她致力于跨文化沟通及领导力方面的培训。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高管教练。今天选择的片段是《职得》一书P100页的“为自己的回答设立一个架构”。

R·阅读原文片段

一个高效的汇报会并不意味是一个听着很累的汇报。如果你的汇报让别人听得很累,那说明你缺乏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讲的简单的能力。

为自己要说的话设立一个架构可以帮助你把一个复杂的概念相对简单化。一个没有架构的陈述会把所有要说的话一股脑倒给听众,好比把一袋豆子倒到听众面前说你们自己去数去吧,数完了告诉我什么意思。但是高管们每天要同时操心很多事,当他来听你汇报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他这一天第N个会了,早已经筋疲力尽,你还要他脑子里替你数豆子,难怪他听不进去。

所以要为自己要说的话设立一个架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是当你不知所云的时候,你越需要有一个架构。这一点在向上汇报最后的Q&A环节尤为重要。不管老板问你什么问题,只要你的回答超过三句话就都需要有一个架构。

这个架构可以是上面说的“总分总”,也可以是“数字1,2,3”或者“首先......其次......最后。”

I:当你要对别人说一件事的时候,其实是给他植入一个概念,也就是你关键要表达的语句。因此,《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把你想表达的事情结构化,与本段文字的基本内容一样。

首先,把需要表达的事情梳理逻辑顺序,无论是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并列顺序等,都要有一个顺序,按同一顺序来说明。其次,要根据确定顺序进行排列,尤其是需要表达的内容较多的时候。第三,书面汇报时,可以分列出项目,但项目最好不要超过五个。口头汇报时,最好不要超过三个。第四,总分总的结构,最适用于时间较短的汇报。可以参照30秒电梯法则。

A1.我的工作,除了政策方面的汇报以外,主要是重大案件的汇报。一般我都是按照事先写好的案件经过来作口头汇报,基本上是以时间为线的。以前,曾经向大老板汇报过,还没汇报到一半,就被打断了,询问了几个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简单说了下意见就结束了,其实主要案情、分析对比等主要内容还没有开始。后来看了金字塔原理,懂得了结构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天,通过作业强迫自己来进行具体事例的分析,感受又深了一层。老板的时间安排是很忙的,对于细节问题或者背景问题,如果没有进行按照结构化来处理,平铺直述就会感觉不到重点,进而只会按照他自己的片面理解来发号施令。这会与实际情况以及我们自己的判断差别很大,但又不得不去执行,这就是职场痛苦的重要来源之一。

A2.对于案件汇报,可以考虑按照以下结构来汇报:1.争议事项。可以控制在20秒之内。2.背景。不超过60字,简要叙述,时间、地点可以很简略。例如:某公司于2016年投保了企业财产险,保额1000万。今年6月,公司发生火灾,损失较大。3.处理经过。不强调本职工作,强调主要矛盾方面。4.争议产生。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我们认为应当按照核实的进货价计算,对方 认为应当按照销售价计算,差额为***元。5.简述证据及控辩立场。如对方的理由等。6.案件处理思路。

这个结构基本是一个混合结构。排在第一位的是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老板拍板,如果老板有时间,可以慢慢展开讨论,如果没有,老板至少对案件争议点有一个明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万明+杨守平班+第十一期+第二周第一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