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圣灵空寂的明空本心
原文:
三、悟心空
心空观自心,无灭亦无生。
遇境分明有,境灭归虚空。
不随妄想转,不昧真常心。
圣灵但空寂,是名悟心空。
若人悟自心,得定做主人,
不做诸邪恶,常修诸善行。
明心达自性,佛果由心生。
不明此心者,功德难滋生。
明得此心者,胜读金刚经。
诸佛菩提法,皆由此心生。
无穷无坏灭,故名金刚心。
悟心契佛心,离心无佛身。
金刚喻自性,经者谕众生。
若人明自心,见性即有经。
俱足河沙德,六根放光明。
照天亦照地,照佛照众生。
明心见性者,时时做佛功。
心外别无佛,是持金刚经。
——偈颂原文选自《真心》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这一小结标题“悟心空”,即通过深入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达到对心灵空性本质的了悟。
“心空观自心,无灭亦无生”,当我们静静地坐下来,专心地去观察自己的心,就会发现,找不到一个可以把握的实体,我们的心,是空的。这里所说的自心,是指心的本体,而非心里泛起的念头、情绪、思想等。心空观自心,是说,要在空去念头、情绪、思想的基础上去观察心的本体。
这对初学者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没有关系,如果做不到“心空”,那么就不妨先做基础练习,比如发现自己念头很多,那么就以念头为观察对象。观察念头时,不要观察念头具体是什么念头,也不要对念头生起好坏善恶的判断,而是要观察这念头从哪里生起?在哪里息灭?能否让念头生起后保持不动?或者干脆只是观着念头,但不跟随念头,这样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观心一段时间,念头就会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很少生起念头,内心比较空静。这时,就可以按照偈颂中说的“心空观自心”了。
“心空观自心,无灭亦无生”,当心里十分空静的时候,我们去观察自己的心,持续地观察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本自空静的心,与念头、情绪、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念头、情绪、思想,有生有灭,有来有去,而空静的心本身,却是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
“遇境分明有,境灭归虚空”,境,包括外境,比如遇到了什么事,也包括内境,比如我们想起了什么事。
当遇到外境或内境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会发生变化,就会生起种种念头、情绪、思想等,如果我们同时继续观心的话,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念头、情绪、思想的生起,这些都是可感知的内心现象。而当外境或内境消散了之后,我们的心就重新回归于虚空般的空静之中。
“不随妄想转,不昧真常心”,观心的时候,有两个关键重点,一个是妄念生起的时候时候清晰地知道妄念生起了,但需要继续保持观照而不被妄想带动,观而不随,妄念自息;另一个是没有念头的时候同样要保持观照清明,清醒而不昏沉。
“圣灵但空寂,是名悟心空”,只要能够把握以上两个关键点,就可以在观心的过程中,清晰地体会到,原来自己的心灵真的是既空寂又灵明的,空寂为体,灵明为用,这种空寂与灵明一体无分、离于一切语言概念的状态,真实地体认、再无疑惑的时候,就达到了对自心空性的真实体悟。
“若人悟自心,得定做主人”,真实地体悟了自己的本心之后,就能够安住于本心,形成真正的定。在这之前的定其实仅仅是“止”,定,即定于自己的本心,恒常安住于本心,才是真定。真定下来之后,心就不再妄动了,我们才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以前基本都是颠倒妄想,现在才是真心做主。
“不做诸邪恶,长修诸善行”,真定下来、真心做主之后,这时的修行才是正式的修行,之前的修行只是在找修行之门。《金刚经》中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护念即是修心的方法。不做诸邪恶,不仅语言行为,还包括起心动念,都要“不做诸邪恶”。
但这里有个误区,比如心生一念,你认为是恶念,于是开始谴责自己不该心生恶念。念其实是空性的,不管什么念头,它的生起皆是在因缘中生起的,念头的生起不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但念起之后如何对待却是你可以决定的。比如心生一念,你只是看着它生起,然后看着它消失,就完事了,不需要再生分别心,去判断它是一个恶念然后谴责自己。这个判断本身就是一种妄念。当然,也不能被念头带走了,生起了更多的念头,甚至变成了语言和行为。
其实,我们的本心是本然地知道念头的善恶的,这时并非是分别心,而是良知之心。那么对于善恶之念怎么处理呢?佛经中说,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恶令断绝,未生之善令生起,已生之善令增长。可是前面我们又说念的生起不由自主,那么该怎么将这句话落实到修行中呢?其实这里的“令”,皆是对念生之后的处理,心生一念,若为邪念,则看着它息灭即可,这即是未生之恶令不生。如果心生邪念后被念所转生起了更多的邪念,那么就要及时警醒,立刻斩断邪念,重新回归清净心。这即是已生之恶令断绝。心生一念,若为正念,则可以加强此正念,化为语言和行动,已化为语言和行动的正念则需要经常提起,使其越来越有力量。如此修持,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于已生未生四句,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修法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里只是从观照念头的角度来说的,还请修持其他方法的朋友不要产生误解)。
“明心达自性,佛果由心生”,彻底明白了自心的本性,沉睡的佛就在心中醒来了。
“不明此心者,功德难滋生”,功德,由清净本心而产生,如果不能真实地体证自性本心,那么就难以产生源于清净心的功德。世俗所说的功德,在佛教里一般称为福德。
“明得此心者,胜读金刚经”,能够真实地体证明空本心,其功德比诵读《金刚经》还要殊胜。佛陀演说《金刚经》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让修行者能够真实地体证明空本心。
“诸佛菩提法,皆由此心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佛法,皆由此明空本心而生。
“无穷无坏灭,故名金刚心”,圣灵但空寂的明空本心,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因此名为金刚心,即金刚不坏之心,三千大千世界皆有成住坏空,而此心却无有变异,无有动摇,无有生灭。
“悟心契佛心,离心无佛身”,我们修行观心的目的就是为了体认到自心的真实面目,从而契入自性本心,此自性本心人人皆同,与佛亦同,佛心即是此心,佛身亦是此心,离于此心即离于佛。
“金刚喻自性,经者谕众生”,金刚是自性本心无生无灭之比喻,经教即是对众生开启自性本心智慧的教导,目的是为了让众生离于颠倒妄想的迷惑,见到自己本心的空明本性。
“若人明自心,见性即有经”,如果能真实地体证自心本性,那么在真实地体证自心“圣灵但空寂”、明性与空性同时具足、圆融一体的时候,那么就明白了佛所说一切经教的真实本义。
“具足河沙德,六根放光明”,自性本心具足一切功德,十方三世恒河沙数诸世界一切诸佛之功德,均圆满具足于自性本心之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功能妙用亦是此自性本心智慧光明之显发。
“照天亦照地,照佛照众生”,自性本心之智慧光明遍照身心内外所有一切,无有任何遗漏。就算是众生的颠倒妄想以及一切善恶之行,同样也是自性本心之本然的智慧光明所现,只是由于众生不能认知此智慧光明而被此光明所现幻相所迷,以至于在颠倒妄想中幻生幻死而已。
“明心见性者,时时做佛功”,安住于自性本心,不被一切幻相所迷,则所作一切行为皆清净无染,皆是自性本心之智慧功德。
“心外别无佛,是持金刚经”,除了此自性本心,没有其他的佛,恒常安住于自性本心,即是最好的修行,即是修持《金刚经》的最好方式。
通过阅读此节偈颂,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佛教修行的重点就在于明心见性、安住本心。未明心时,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明心,已明心时,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安住于本心。
雪漠老师曾经用自己作品的名称将修行分成这样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世界是心的倒影》,观察和体悟世界的空性、自身的空性、自心的空性,侧重于明理,目标为在理上彻底明白身心内外一切事物的空性本质;
2、第二阶段:《让心属于你自己》,观察和体悟世界的空性、自身的空性、自心的空性,侧重于实修和体证,目标为真实地体证到自心“圣灵但空寂”明空一体的本性,对自己的本心再无疑惑;
3、第三阶段:《世界是调心的道具》,明心之后,时刻安住于明空本心,在生活中调心、炼心,将遇到的一切境况都作为调心、炼心的道具,直到自己的心完全转化成本心,并从本心生起智慧的妙用;
4、第四阶段:《参透生死》,在世之时荷担如来事业,离世之时融入法界光明,超越生死,究竟涅槃。
感恩雪漠老师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