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互联网新人入职一个月,总是会听到诸如7±2法则、奥卡姆剃刀定律等高深的名词。为了沟通更(bu)顺(bai)畅(chi),我们整理了一些互联网老司机必知的定理。
长尾效应
概念介绍:
“头”(head)和“尾”(tail)是两个统计学名词。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我们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案例说明:
亚马逊是一个成功的“长尾”公司。亚马逊网上书店成千上万的商品书中,一小部分畅销书占据总销量的一半,而另外绝大部分的书虽说个别销量小,但凭借其种类的繁多积少成多,占据了总销量的另一半。
启示录:
不要忽略那些个性化,零散的需求,它们相加的重要性可能比流行的需求更大。
马太效应
概念介绍: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等领域。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案例说明:
超级公司霸占市场,腾讯占据了即时通讯市场,阿里占据电商市场等。
启示录:
自身变强会越来越强。
峰终定律
概念介绍:
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
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案例说明:
宜家的“峰”就是物有所值的产品、实用高效的展区、随意试用的体验、美味便捷的食品,而终可能就是出口处那1元的冰淇淋!
而星巴克的峰是“友善而且专业的店员”、“咖啡味道正宗”,终是“店员的注视和真诚的微笑”。
启示录:
① 有效的体验不等于好的体验。
一个有效的体验有几个决定因素:针对正确的客户、处理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传递你的品牌价值,最终,在客户心里留下美好的记忆;
② 品牌化的体验:服务有独到之处,才能让客户产生差异,才能有忠诚客户。
奥卡姆剃刀定律
概念介绍:
它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威廉提出。他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该理论主张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
案例说明: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但事实上事情如果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就会导致精力的浪费,而高效能总是来自简单化的操作。因此,我们处理事情时,要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枝节,那么成功将变得更加简单。
奥卡姆原理也被称为“简单有效原理”。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功能相等的设计,那么我们选择最简单的那个。简洁的页面能更好地传达出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奥卡姆剃刀原理对我们设计上的启示:
1、只放置必要的东西
简洁网页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只展示有作用的东西,其他的都没有。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提供给用户很多的信息,你可以用“更多信息”的链接来实现这些。
2、减少点击次数
让你的用户通过很少的点击就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要让他们找一个内容找得很累。
3、“外婆”规则
如果你的外婆(其他老点的人)也能轻松的使用你的页面,你就成功了。
4、减少段落的个数
每当你的网页增加一段,页面中主要的内容就会被挤到一个更小的空间。那些段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而是让顾客们知道更多他们不想了解的东西。
5、给予更少的选项
做过多的决定也是一种压力,总体来说,用户希望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思考的少一点。我们在展示内容的时候要努力减少用户的思维负担,这样就会使浏览者使用更顺畅,心态更平和。
启示录:
只要我们能勇敢地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菲茨定律
它由保罗.菲茨在1954年首先提出,具体内容为: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
T = a + b log2(D/W+1)
其中:T代表完成移动所需的平均时间,a代表光标开始/停止时间,b代表光标的移动速度,D代表从起点到目标中心的距离,W代表目标的宽度。
总而言之:目标越大,指向越快,时间越短。同样地,目标越近,指向越快,时间越短。也就是说,定位一个目标的时间,取决于目标与当前位置的距离,以及目标的大小。
启示录:
按钮等可点击对象需要合理的大小尺寸,将用户最有可能点击最想要点击的按钮尽量放大。
7±2法则
概念介绍:
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 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
案例说明:
用户使用导航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需求往往非常急切,如果还不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关掉浏览器跑掉了。
启示录:
简化你的导航使它尽可能的少于九个会让用户对于网站的内容一目了然,更快捷也更加有效。导航或选项卡尽量不要超过9个;如果导航或选项卡内容很多,可以用一个层级结构来展示各段及其子段,并注意其深广度的平衡;把大块整段的信息分割成各个小段,并显著标记每个信息段和子段,以便清晰的确认各自的内容。
泰思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该定律认为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点过程就不能再简化了,你只能将固有的复杂性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如对于邮箱的设计,收件人地址是不能再简化的,而对于发件人却可以通过客户端的集成来转移它的复杂性。
席克定律
Hick’s Law(席克法则)中说道: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其中a=与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 b=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说约是0.155s)。
转换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当选项增加时,我们做决定的时间就会相应增加。
启示录:
产品的结构尽量简洁明了,把与做决定有关的选项减到最少,以减少所需的反应时间,降低犯错的概率;也可以对选项进行同类分组和多层级分布,这样用户使用的效率会更高,时间会更短。
二八法则
概念介绍:
又称为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案例说明:
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
启示录:
做产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
破窗理论
概念介绍: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案例说明: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启示录: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犯错误。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拉徳250定律
概念介绍:
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亦然,不得罪一个顾客。
案例说明:
当发现和使用一个优质网站时,我们往往会推荐给周围有相关需求的朋友,所以对于这个网站来说,一个访客可能可以带来一群访客。任何产品都有起步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此定律尤其重要。
启示录: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用户同样是上帝。因此,互联网企业要重视每个用户的需求与体验,重视每个细小环节,避免连带效应。
墨菲定律
概念介绍: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根据“墨菲定律”,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启示录:
一次微小的失误如果不加以警示和制止,最终会酿成更大的错误。
注意发现趋势的端倪并加以控制,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