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大观楼

久违的大观楼

徐霞

冬日暖阳洒满春城,我怀着十分惬意的心情走进久违的大观楼公园。满目残荷在微风中摇曳,堤柳古树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色彩鲜艳的游船在大观楼前的水面上往来穿梭,成群结队的红嘴鸥绕着船只、人群、大观楼盘桓翩跹。

环绕柳堤漫步,但见临池亭廊、曲径拱桥、小亭藤架、四季花卉、金属雕塑,还有招引游客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最令我吃惊和深感莫测的是在大观楼公园的一隅,建起了一个大型游乐场,什么摩天轮、海盗船、过山车等一应俱全。我久违的大观楼公园变了,变大了、变时尚了、变嘈杂了,变得我有些不认识了。

久违的大观楼_第1张图片
久违的大观楼_第2张图片

少年时代游玩大观楼的情景历历在目:一群衣着土气的农村学子,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随着丁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声在大观楼长联上逡巡。丁老师朗诵完长联后,又逐字逐句讲解长联的含意,然后,我们一起跟着丁老师朗读长联。在朗读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发现,语言文字原来可以组合得这样美妙传神,这样荡气回肠,这样震撼人心。从此,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语文课。

那时,我刚上小学五年级,从未出过远门。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被作为唯一的小学生代表选拔进野营拉练队,其他队员都是中学生。我和学长们一样将铺盖行李打成一个正方形的背包背在身上,跟着队伍徒步从曲靖出发向昆明行进,每天不到天黑是不可以停下休息的。向晚时分,老师一路走一路打听学校的位置,找到学校后,就借用学校的教室将课桌拼在一起,打开铺盖放在桌子上就是床了。

走了几天路,我记不清了。到昆明游玩了那些景点我也没有印象了,深深刻进记忆的就是大观楼,以至于往后的岁月里,每当提起昆明,我就想到大观楼,想起跟着丁老师诵读过的长联。我尊敬爱戴的丁老师虽已去世多年,但只要提起大观楼我就会想起丁老师的音容笑貌,耳边就会响起那群莘莘学子稚嫩的颂读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意悠悠的大观楼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不可替代的,因为我崇拜大观楼长联书写的美丽而又壮阔的河山,我敬仰大观楼长联抒发的深沉而又博大的情怀。为此,儿子刚会说话,我首先教他背诵大观楼长联。

我不知道,大观楼右侧的孙髯翁雕像是什么时候立起来的,但我知道就在我们那群农村娃站在楼前高声朗诵“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时,我们的长辈们正在战天斗地,围湖造田,以至于滇池的面积大大缩小。现在环滇池边的众多湿地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知道孙髯翁老先生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久违的大观楼_第3张图片

大观楼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曾两度毁于战火、大水,两度重建,数次修葺,楼层也从最初的两层变为三层。登上大观楼的最高一层,极目远眺,可见长眠数千年的睡美人和草海的局部,滇池是看不到的。俯瞰近处可见仿西湖白堤、苏堤修筑的长堤,楼前不算宽阔的水面上有三个石塔犹如西湖的三潭印月。郭沫若的诗“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在我的脑中盘旋,让我的心情复杂莫名。尔后,我心不甘情不愿地登上了摩天轮,终于看到了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的滇池,“喜茫茫空阔无边”的感觉是再也找不到了。

我以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大观楼应该是充满古意的,浓缩了昆明300多年园林发展史的大观楼公园应该是安静的,因为这里荟萃了大观楼的历史人文景观。她犹如一本隽永的韵味无穷的大书,值得我们安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这与吵吵嚷嚷的商业活动不沾边,更与钢铁水泥建造的现代娱乐设施不搭调。

久违的大观楼_第4张图片

漫步到滇池边,除了看到游船、快艇和码头,还有水面上尚未清理掉的垃圾、绿萍和被污染的湖水,想到上天赐予我们的这颗高原明珠不被珍惜,如一件稀世珍宝放在人们面前却不为人所知,我的心情格外沉重。

步入临水长廊,看到了“大观楼碑刻拓片展览”及大观楼文化碑廊,拜读了历代文人雅士及近当代名人吟咏大观名楼、评价天下第一长联的诗词歌赋,还欣赏了近年新建的“华夏长联景廊”,让我体验到一种人世的沧桑,体验到人类命运的一种壮阔和艰险,心中顿生悲怆之感。

走出大观楼公园,还记得“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这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孙髯翁的长联。也正是因为孙髯翁长联的问世,大观楼才得以跻身“中国名楼”之列。一介布衣寒士孙髯翁登大观楼骋怀,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描述了“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抒发了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而成为文化名人让后人记住了他。但愿我们后人能珍视这一文化遗产。

久违的大观楼_第5张图片

(照片均为手机所拍)

�Ssx��9

你可能感兴趣的:(久违的大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