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吃到一碗热腾腾、香扑扑的阳春面,你会采取什么方式?买材料自己煮?下馆子?叫外卖?借锅煮面?这个看似与本篇主题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却象征着企业选择IT服务的四种模式:独立开发、SaaS、PaaS、IaaS。这一章将讲述企业不购买任何基础设施也能“借锅煮面”的IaaS模式。
基础架构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处于云计算服务的底层,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得完整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包括CPU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等。用户无需真正购买和管理这些基础设施,就能够在上面部署和运行任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并有可能获得有权限的网络组件服务(如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
根据IaaS产品类型的不同,可以将云计算IaaS区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据Gartner分析,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1300多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8%,成为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全球高速增长的云计算市场中,IaaS市场规模虽然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7%,但近两年IaaS市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与SaaS(25%)和PaaS(29%)相比,IaaS市场“起步晚、增长快”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目前,全球IaaS领域入局企业众多,知名企业包括亚马逊、微软、Rackspace、VMWare、谷歌等。其中,亚马逊拥有目前最为广泛的IaaS云服务;微软基于Office、Exchange和SharePoint,发挥较好的企业IT市场优势; Rackspace作为主机托管服务供应商,凭借其OpenStack云计算平台,将自己定位为亚马逊的开源替代产品。
在我国IaaS领域,不仅有阿里、盛大、中国移动等业务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巨头公司,还有网宿、蓝汛、网银互联、华数世纪等一批产业新势力。下面将介绍云计算领域另外两个创业新生代——UCloud和青云。
UCloud:全球布局的基础设施云服务
十多年前网民们在视频聊天室打发时间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今天围绕直播所诞生的各种朝阳产业,“直播+”生态已成为火热的创业风口,但直播所需的技术研发、网络带宽和服务器成本等也成了困扰创业者的关键节点,UCloud推出的直播云(ULive)正是为互联网直播应用提供超低延迟、流畅高清、高并发的整套解决方案。
UCloud创始人季昕华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作为中国最早一批黑客,他因为发现了各种操作系统的致命漏洞、侦测到冲击波和震荡波等蠕虫病毒而名声大噪,旋即被华为、腾讯、盛大等公司高价收编,开始从事互联网安全工作。2012年,季昕华放弃了“盛大云”CEO的职位,联合来自科技巨头的莫显峰(现任CTO)和华琨(现任COO)等人联合创办UCloud,从此这位殿堂级的黑客“叛变”到云计算领域。
UCloud是国内顶尖的IaaS服务提供商,以云主机起家,覆盖云存储、云加速、云数据库等多个产品线,旨在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连接等基础IT架构服务。
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且持续火热,但BAT巨头们早已纷纷成立云部门切分这块蛋糕。面对群狼竞食的竞争格局,UCloud巧妙地选择从游戏产业这一垂直细分领域切入云计算市场,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游戏公司规模较小,招聘专业人员难度大,但资金较为充裕,故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第二,游戏行业爆发性强,迅速增长的玩家数对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要求很高;第三,游戏生命周期短,对服务器的弹性扩展性要求较高。官网信息显示,UCloud用户中游戏业务占比近一半,企业曾为《啪啪三国》、《刀塔传奇》、《攻城掠地》、《暴走无双》等明星级游戏产品保驾护航。为了更好地整合游戏行业的创业资源,UCloud推出了国内首个游戏产业孵化基地,为手游创业团队提供“拎包入驻”的优惠条件,创业者不仅享受宽敞整洁的办公环境,还能免费获得开发游戏所需的云计算资源、大数据处理能力、软硬件设备支持等,以及高额的创业扶持资金和全面的投融资服务。
UCloud还为游戏客户提供另外一项的重量级服务——帮助游戏公司“出海”,这也是UCloud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部分。随着刀塔传奇、猎豹移动、文件大师等优秀企业在海外的成功拓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着眼于海外市场的无穷潜力。于是在2014年,UCloud先后启动了亚太(香港)和北美(洛杉矶)数据中心,是国内IaaS领域第一家提供海外市场服务的云计算公司。UCloud海外设备环境一流,出口带宽资源和IP地址资源充足,驻机房人员提供7*24全年无间断的中英文双语服务,以及90s内响应的金牌售后服务。因此对于想要拓展海外市场的互联网企业来说,UCloud提供的云服务是个不错的选择。
UCloud业务已覆盖包含游戏直播、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在内的19个细分领域。拍拍贷、快钱、去哪儿网、蘑菇街、蜻蜓FM、暴走漫画、乐心医疗等优秀IT企业的程序和数据都稳定运行在UCloud公有云平台上。此外,UCloud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传统企业提供互联网转型新思路,已为浙江农信行、同仁堂国际、广药集团、森马服饰、永辉超市、百联集团、沈阳机床厂等各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混合云计算架构解决方案。
截止到2016年6月,UCloud已为3万余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间接服务用户数量超过6亿,部署在UCloud平台上的客户业务总产值达250亿人民币。
UCloud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资本的追捧,其前两轮的千万级融资规模曾创造了行业记录。2015年4月,UCloud获得由君联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再次刷新当时国内IaaS领域的单笔融资金额记录。UCloud历史获投信息如下:
UCloud专注于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期待让云计算惠及千家万户,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
青云:技术和模式创新超越全球巨头
十多年前,亚马逊开发了按“小时”计费租用闲置计算资源的云计算模式,做起了10亿美元的新生意。而在中国,有一家公司把收费时间精确到“秒”级,它就是QingCloud(青云)。
“云计算的使命是要把整个IT硬件产业颠覆,如同诺基亚被iPhone颠覆一样……”每次谈到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充满技术激情与天赋的黄允松都不自觉的激动亢奋、手舞足蹈。黄允松(Richard)、甘泉(Reno)和林源(Spencer),是青云的三个创始合伙人。三人曾共同在IBM工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甘泉和林源随后分别跳槽去了百度和腾讯,而黄允松则在IBM一干九年。三人的工作方向和兴趣始终集中在底层架构领域,这被称为是云计算中最枯燥、最乏味、最辛苦的一个行业。但也正是看到国内云计算领域没有一个像样的IaaS平台,三人才决定选择这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青云于2012年4月正式推出,是全球首家实现资源秒级响应并按秒计量的基础云服务商,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性能卓越、按需、实时的IT资源与服务。青云的产品线已覆盖完整的IaaS层组件、PaaS/Orchestration层服务、对象存储服务、超融合硬件设备和桌面云等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混合云等在内的全面云计算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
国内现有云计算厂商多是提供虚拟主机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ice,简称VPS),即把大服务器细拆分成虚拟服务器,卖给中小互联网公司,但所有用户的虚机只在三层(L3)上做过滤,在二层(L2)上是连通的,故存在严重的数据安全隐患,严格意义来说并非真正的云计算。因此,青云的技术超越标杆,不是阿里云、盛大云、腾讯云,而是全球云计算巨头——亚马逊的AWS,它的最大亮点是在于虚拟私有云技术(Virtual Private Cloud,简称VPC),即通过硬件方式在公有云平台上为每个用户开辟了一块私有区域,完全实现用户间的信息和资源隔离,为此亚马逊投入了巨大的技术开发和运营维护成本。青云的先进之处在于采用了近年成熟的软件定义网络技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SDN),在同样实现“二层网路100%隔离”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弹性地调整私有云大小,适用性毫不逊色于亚马逊,而成本却远低于亚马逊。正如创始人黄允松所说,青云要做的,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远远超越。
青云的按“秒”弹性计费制也是行业的一大创新。我们知道,谷歌的GAE按分钟计费,亚马逊的AWS按小时计费,而国内云技术厂商都是按月甚至按年计费,在这种弹性不足的计费制下,用户可能恰好超出几分钟便要多计算一整个周期的费用,而按秒计费则可以帮用户将不必要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若使用青云的IaaS服务,一年跑下来的费用一般只要8~9万元,是亚马逊云服务的五分之一,阿里云服务的三分之一——强大的价格优势和超高性价比可见一斑。
2015年底,青云推出合作伙伴计划(QingCloud X Partners),布局在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领域的合作策略,旨在将青云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转化为合作伙伴在硬件销售、系统集成、项目咨询及交付等细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此举一方面意在解决青云与企业需求间存在断层的问题,另一方面合作伙伴可以从产品角度对青云基础云服务进行有效补充。
青云的企业客户遍布各行各业,从教育、科研院所等智力密集型产业,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制造型企业,以及各类互联网公司。青云正在为超过4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包括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泰康人寿、顺丰集团、SOHO中国、91金融、我来贷、懒投资、人民网、环球网、36氪、陌陌等知名企业。
自成立以来,青云一直受到环球风险投资公司——蓝驰创投的关注,后者持续参与了青云的三轮融资,为企业输送了大量资金和人才。2016年3月,青云完成金额为1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两家人民币基金领投,蓝驰创投跟投,资金将主要应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公有云基础设施建设、广域网IX建设、企业服务拓展等四个方面。青云历史获投信息如下:
IBM有蓝云,所以青云的意思很明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也暗含着“青云直上”、“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自诞生之日起,青云就一直在超越,超越标杆,超越自己,超越未来。
根据“商业模式三要素模型”,UCloud和青云的商业模式可归纳如下:
相对于国外亚马逊等厂商较为成熟的 IaaS 服务模式,国内的云计算产业起步较晚。国家出于对数据信息的保护以及国内相对复杂的资源环境,使得国外产品进军中国之路常常受阻,这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发展机会,涌现了阿里云、腾讯云、UCloud、青云等一批优秀的 IaaS 厂商,在商业模式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甚至可与国际巨头比肩看齐。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云服务市场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云服务市场发展还面临着来自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挑战。
挑战之一:市场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需求侧)
与美国相比,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较小。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2012年虽然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了73%,但市场规模仅为35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的2.5%,而同一年我国IT市场规模占全球8.4%;2013年,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7.6亿人民币,但增长势头还有所放缓。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尚小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用户对云服务的信心不足,超过六成的用户对云服务稳定性和安全性存有顾虑;第二,国内IT采购以硬件为主的习惯在短期内难以转变,各主要行业IT采购中硬件份额均超过一半;第三,财务制度性障碍,云服务模式使得过去静态的固定资产投入转化为动态的信息服务成本,传统的预算、审计制度还无法适应这一变化。
挑战之二:云服务企业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尚待提高(供应侧)
在Talkincloud评出的全球100家最大云计算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无一上榜。从电信研究院在对国内主要10家云服务企业的分析和测评效果来看,各服务商的水平参差不齐。国内云服务企业在服务可靠性、流程合理性、界面易用性、协议规范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与亚马逊、微软等领先企业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要想充分挖掘我国公共云服务的市场潜力,就需要尽快打破一边是企业客户应用需求难以释放,一边是云服务商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市场期望的“供需互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