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

这是写于2010年的一篇文章,5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经济调整缓行状态下的窘境,果如此文之说。

最近经常看到比较中国人与欧美人工资的言语,说中国人每小时工钱相当于美国人的百分之几。惹得很多人口水长流唾沫乱溅,说什么贱卖劳动力啦,剥削啦。

无聊。

单纯地比较中美小时工钱有什么意义?你非要和姚明比个头,好玩么?比了工钱,怎么不比物价呢?某些收费厕所,中国一元,欧美,也有一元的,人家的一元可是人民币的6倍,甚至10倍啊。你要掏了一欧元上了躺厕所,回来说,在欧洲,上个厕所, 要交10块钱,算不算贵? 上海北京出租车,一公里两元多,那在意大利法国,一公里也是大概两元多,2欧元,近20元人民币一公里,你敢在欧洲随便乘出租车吗?其实欧洲人都不敢轻易乘出租车。西欧很多普通人的工资两三千欧元,换成人民币两三万,可是,在欧元物价环境里,经济生活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最不缺少工人的中国现在闹起了工荒。相应地,在低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厂里,熟练工的工资已经大涨起来,因为这样的产业,质量与工人的熟练技能关系很大,因此,这些低级产业的熟练工比操作高级自动化设备的工人所要挣的要高的多。

什么叫贱卖劳动力?什么叫剥削? 人类自古至今,只要不是奴隶,能双向选择,靠劳动挣钱,靠技能挣钱,天经地义。

羡慕欧美工人的技术含量高?看不起中国工人的简单劳动?是,两者比较,技术含量是有高低之分。可是,这就是现实啊! 中国工业发展了多少年?欧美工业发展了多少年?

养羊、剪羊毛低级不?澳大利亚,新西兰现在的重要产业就是养羊,剪羊毛,你能说澳大利亚新西兰不是发达国家吗?英国工业革命怎么发展起来的?也是靠养羊,剪羊毛开始的。14世纪,富裕了的意大利商人发现在英国收购羊毛更便宜,继而又发现在英国搞羊毛加工业更有利可图,于是英国的毛纺业开始了发展,到15世纪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此时的英国人已经从低级的养羊剪羊毛提升到了生产物美价廉的呢绒布,并且大量销售到最先靠海外殖民掠夺而暴富起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还销售到依然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欧洲大陆。接着,英国人及时地从重商主义调整到重工主义,特别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共和政体之后,以纺织业为基础,煤矿,钢铁等一系列的工业也发展起来,终于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

如果没有劳动密集型这样低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别说30年,就是300年,三千年,中国也别指望能发展起来。中国历史很明显,过去的30年所抓到的机遇,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也算一次,可不成功,只有这一次,成功了。依靠最初的最低级的产业,经过30年,中国的产业已经升级到了中等水平。设想,如果没有30年的低级产业,中国现在能造出高铁地铁吗?

别说中国造高铁、地铁、磁悬浮是“用”了西方的发达技术,可如果没有前30年的低级产业,永远也别想能用到那么高的技术。为什么俄罗斯人,印度人,中东人自己就造不出地铁,高铁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些低级产业的发展基础。

人类文明的技术成果,不是随便就能传播的。科技成功的转移,必须随着产业的转移。欧洲第一份纺织图纸从哪里来的? 难道是欧洲人自己发明出来的吗?当然不是,是从阿拉伯国家传过去的,12世纪之前,人类最发达的文明技术成果,不在中国,不在印度,更不在欧洲,而就在阿拉伯。阿拉伯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的所有先进文明知识技术成果汇集到一起,继续发展,而在12世纪开始,逐渐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吸收学习了阿拉伯的文明成果,才开始了欧洲人自己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顺便调侃一句,如果欧美人说中国利用了他们的高铁技术,那我们为什么不反问他们,他们的祖先是怎样从阿拉伯得到了最初的手工业技术?遗憾的是,当前的世界,已经不大知道阿拉伯人曾经的辉煌和欧洲曾经的落后。

低级产业从欧美传到日本,韩国,继而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继而到了中国。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幸运。我们不仅不能轻视那些低级产业,而且,发财不忘本,要始终记得我们是依靠低级产业的发展,才有了今天。

美国人上世纪90年代把制造业扔出了国门,同时却能抓住新兴的信息产业而继续领先世界经济。日本人德国人虽然在信息产业没有成为领先者,却依然掌握着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制造业,依靠这些传统的却是不断提升的制造业,日本德国建立了众多的世界品牌,抢占了绝大多数的世界市场。在这样的世界经济现实格局之下,中国当下能怎么做?只能继续做中低级产业!

信息产业没谱,高级制造业还没那个水平,如果再把中低级产业也丢掉,那中国还有什么?

所以,当下的中国,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像个暴发户一样不知天高地厚,要想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应该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搞好当前的中低级产业。即使是中低级产业,也有低级和高级。从粗放式到精细,从资源高消费到环保型,从文盲老板到高文化老板,从作坊式到现代工厂,从几十丝的公差到两三丝的公差,从手动设备到自动设备。

庆幸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好的沿海地带,最近两三年,上述产业水平提升进行的非常不错。特别是中国开始用工荒后,许多工厂从依靠劳动力提升到了依靠自动设备,而且是以不影响就业的条件下顺势而为地进行了产业水平的提升。中国的产业终于挣脱了十几亿人口的拖累,而实现了伟大的升级。这是个伟大的进步,是不容易的进步,也是之前的中国人所盼望的。

但是,这毕竟才升级到了中级水平。汽车飞机发动机,我们还造不好,预警机航母战斗机我们还造不好,高端的材料,我们还造不出,几千万一台的自动化流水线我们还造不出。这些高端制造业当前还都被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掌控。

如果英国17世纪没有及时地继续发展制造业,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实现。如果日本德国没有继续制造业,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日本德国品牌。同理,如果当前的中国不继续搞制造业,不继续提升自己的制造业,未来中国的世界品牌就不会产生,未来十几亿中国人的就业就是个大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某些纺织、衣服、制鞋、玩具、电子低级产业工厂已经从中国迁移到印尼、越南、印度。这对于中国的确是个很不好的现象。这说明世界产业可以停留在中国的时间正在缩短,说明留给中国继续提升自己产业科技水平的时间和空间正在缩小,说明让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开始变窄。

沿海地带才刚刚初步地提升到中级水平,低级产业为什么不能转向中国内地呢?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青海、甚至新疆,难道就留不住这些低级产业吗?难道不需要低级产业的发展来发展吗?难道这不是解决东西地区发展不平等的好办法吗?

如果让低级产业继续在中国内地发展,同时,沿海一带发展中级产业,那么,不管到什么时候能提升到高级产业,起码,中国可以更充分地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可以最长时间地让世界产业在中国停留,可以为中国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至少,不用担心以后几十年中国人的就业问题。

如果嫌弃这些低级产业而让这些低级产业在别的国家发展,那么很快,别的国家也可以达到当前中国的中级产业水平。到哪个时候,中国高不成低不就,产品迅速失去竞争力,那是怎样的后果?大规模工厂倒闭,几亿工人失业!

俄罗斯和东欧就是前车之鉴。他们没有抓住低级产业,整个社会体系和环境逐渐地与工业产业越来越远,即使低级产业从中国迁出,他们也无法成功接手。好在这些国家地大人口少,问题不大严重。

除了中国内地还没有能很好地接手低级产业的转移之外,另一个让人担心的事情就是沿海一带的工厂主关闭工厂而开始搞房产等短期投资。这绝对是败家性质的,却是当前的中国经济环境逼迫他们的。16世纪的西班牙曾经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可是短短几十年就衰败了,为什么?除了封建专制腐败,经济层面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西班牙人没能及时地发展制造业,而都去搞投机贸易了。没有产业,就不会有技术,就不会有人才,如此,一个国家的前途就没有了。

中国当前经济领域热门的是通胀、利率、汇率、股市等等市场经济范畴里的指标。我认为,这些概念指标在当前的中国是玩不转的。原因很简单。这些指标只有在充分运行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才可以发挥作用。利率、汇率、股票、债券、通胀、通缩等等只有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系里才能按照经济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起调整作用。而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不健全的,在最近几年的国进民退的形势下,中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甚至在下降。

其实,不要说这些指标是否能起市场作用,中国当前的金融、财政、税收体系还都根本就不是市场经济性质的。也就是说,中国当前除了钱多,其经济体系,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性质的。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国门,这是金融体系问题。财政居然极大地依赖地皮房地产和垄断央企,这是财政问题。该收的收不上来,不该收的乱收,这是税收问题。这几个经济体系都不是市场经济性质的,搞那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什么用?

依我看,解决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重点不能放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而必须把眼界调低,调低,再调低,要落实到产业上和金融、财政、税收体系上。中国经济的特色在这上面,中国经济的病根在这上面,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在这个上面。中低级产业和市场经济体系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维持和不断强化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才是中国经济的命根子!

其他“神马”指标,都是浮云。

2010-12-14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工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