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匠心,不《歌手》

做的不是一个节目,

而是一份态度,一种情怀。

4月15日晚,《歌手》决出2017年歌王——林忆莲。这位1985年正式进军歌坛,活跃32年、获奖25座以上的港台Diva, 在获得歌王之位后真性情地热泪盈眶,说,“我在这个舞台上学习到很多很多。”

《歌手》这个舞台很奇妙。

这个舞台,会让歌手紧张。张惠妹说,“一到这个舞台就紧张”;岳云鹏说,“这是他表演生涯中很紧张的一次”;萧敬腾说,“最近特别爱吃香蕉,因为压力有点大”。

这个舞台,会让歌手投入。你会看到杜丽莎准备《真的爱你+鲁冰花》时候,因为音乐与母爱的关联,让她崩溃失控;你会看到迪玛希每每演出完毕后意气风发的小傲娇,仿佛征服了全世界。

大概,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这做的不是一个节目,而是一份态度,一种情怀,所以不容亵渎,不容马虎。而当所有人都有这个共识之后,就会在节目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色都为其添砖加瓦着各自的匠心。

无匠心,不《歌手》_第1张图片

歌手的匠心

这个节目是《歌手》,不是《歌神》,不是《歌唱家》,就是《歌手》,还原到一份职业最朴素的表达。

无论他们是享誉国际的Diva,还是知名多年的歌王,还原到最初的本质,他们就是以唱歌为职业的人。决定他们从最朴素的定义,一步一步升华为歌星、知名歌星、一线歌星、顶级歌王的,无非是他们将自己的手艺打磨得有多好的本事,亦即匠心几许。只有匠人般的努力,才有神人般的开悟。

无匠心,不《歌手》_第2张图片

《歌手》这个节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无论此前知名或不知名的,有匠心、有匠艺、有匠德的歌手,挖掘、打磨、呈现到观众面前。于是,你在本季的《歌手》中,看到了在各个年龄段、各个曲风流派中,都有那些严肃于音乐的歌手。

林忆莲,出道32年。纵横乐坛多年,林忆莲非常知晓自己声音的强弱:不是铁肺大号,她以细腻见长,小嗓的塑造、断句的节奏、情歌的语气,都仿佛教科书式的标杆,多年录音室打磨而出的雕琢功底,让她分外敏感于如何诠释线条感明显的歌曲,在层次不断递进的演唱中传递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渲染力,情歌是她的招牌。所以,在前5期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她给出了5首科班教科书式的情歌表达。她本可以呆在自己的安全区里,然而,自第6期起,你看到林忆莲各种类型的突围,你听到了“摇滚莲”,听到了“舞曲莲”,你听到了当年《盖亚》横空出世时的意外。

这就是一个歌手的匠心,不甘于固步自封。

无匠心,不《歌手》_第3张图片

林志炫,出道26年。林志炫的声音辨识度非常强:音色清冽优美,高音通透空明,但律动性较弱。这本是万物的一事两面。林志炫当过DJ,有着巨大听歌量的他分外清楚如何扬长避短,于是在《歌手》的舞台上,几乎每一首歌都是对他的“声音美学”的完美诠释:中西合璧的《Scarborough Fair+卷珠帘》因为他高远的声线,仿佛是来自历史文化深处的千古回响;《御龙铭千古》把林志炫的声音气质与歌曲共融为一体,交响出大气蓬勃的情感意境;《Writing's on the wall》音色、咬字与乐感上的搭配,在林志炫的诠释之下改编而生了合乎原唱端庄磅礴的气质又截然不同的况味。

林志炫写了一封叫《关于<在你最近的天边>,你一定要知道的幕后故事》的亲笔文章。说,他不是演员,他是歌手。同样是表演,音乐剧是音乐与戏剧相乘的结果,是他的下一个梦想。他很惶恐自己并未做好撑起一整台音乐剧的实力,然而在《歌手》的舞台上,音乐剧类型是他想自我解锁的一个关卡,于是选择了歌剧《巴黎圣母院》的开场曲《大教堂时代》,让长期战友刘南蔚填词,于是有了这首《在你最近的天边》。

这就是一个歌手的匠心,挑战未知。

无匠心,不《歌手》_第4张图片

在这个舞台上,你还会看到更多歌手匠心的流露:

年逾花甲的杜丽莎依然保持着声音稳定性的高水准,可见常年未曾懈怠的训练;

迪玛希为了更尊重与贴近中国听众,学习了《天亮了》《秋意浓》等中文歌,他说,“只要唱中文歌,超过半小时脑子就不够用了”,但他还说,“为了观众,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观众才会百分之百地去接受和支持我”

袁娅维为了唱好灵魂乐,“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会临摹,唱多了之后会发现不行,我要明白他为什么唱,就开始把每一首我喜欢的歌、要唱的歌,就用手抄下来,而且会抄好几遍,所以我的语言是在音乐里面学习的,就一直在钻,一直在这条路上,没有回头路的感觉。所以这十年的积累,才让我有机会,在五分钟的舞台上,能够淋漓尽致地去想要表达或者想要达到我想象中的那个表演形式”。

你会发现,褪下明星的光环,歌手们的匠心才是值得你我尊重的。

无匠心,不《歌手》_第5张图片

音乐团队的匠心

在《歌王之战》中,何炅跟观众们开了个玩笑,说,今年的歌手似乎都很任性,比赛前,他看到选曲名单就会想,这是几个意思啊?听歌手唱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

就像李健所说:“《歌手》这个舞台,更多的是给人们展示音乐作品的机会,我也有幸成为一员,向听众们、向观众们,展示我所心仪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作品就是,能够引领人们去回望,那些自己心动的、心灵为之一颤的美好的瞬间。因为这个节目也有一种意义,就是告诉人们,音乐是不能比的,什么是标准,作品是否在节目结束以后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个作品,被人们感觉到耳目一新,这是真正的收获。”

我猜想,这个观念或许是在这季节目开始之前,音乐团队有意而为之向歌手们沟通与传递的。《歌手》节目的一个总规则是,歌手们只能演唱自己的两首歌曲,其他参赛歌曲都必须改编其他歌手的作品,诚如何炅所说:“这一季《歌手》选歌更佳任性自由,不是比竞技实力,而是对作品的挖掘,以此展现他们丰富的音乐世界。”

无匠心,不《歌手》_第6张图片

音乐总监梁翘柏不仅负责节目的现场音乐,也参与到歌手的歌曲改编。“音乐一定是需要新鲜感的,如果一成不变翻唱,肯定会很吃亏”。有时候歌手有各自的顽固,他还会偷偷改,“这种变的地方,他们一开始都不知道,但合练一遍后,很多人都会说‘嗯,确实还是这样更好’。”

正是在这种大智慧与小聪明里,你听到了不一样的《我最亲爱的》、《蓝莲花》、《it’s my life》、《盛夏光年》、《崇拜》、《三天两夜》、《卷珠帘》、《爱不爱我》、《灵魂歌手》、《someone like you》……

最让我惊喜的改编是林忆莲的《蓝莲花》。原版的《蓝莲花》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经典曲目,情绪浓郁、气力饱满。而林忆莲与音乐团队改编演绎的这一版本,相较于原版则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最开始为纯流行,第二段加入R&B,第三段加入摇滚,这似乎就是在用音乐的力道诠释着一朵蓝莲花一瓣一瓣盛开的情状。无怪乎《歌手》中行走的弹幕李健也说:“蓝莲花开了”。

节目组的匠心

老实说,歌手团队不易。正如上文所说,我猜想,他们的格局并不只是做好一档节目,而是要做好一份情怀。

要在如今浮躁的娱乐圈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歌手,不易;要在歌手竞技类节目已经做了几年后还能找到沧海遗珠,更不易。要在一年几百档的综艺中生存,不易;要在观众挑剔的眼光与嬗变的口味下生存,更不易。

好在,这一季的《歌手》,我们仍然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最重要的工作,为观众发掘优质歌手,他们做到了。迪玛希爆红,我们看到了世界级的音乐新星,他天赋异禀、意气风发、邪魅逼人、前途无量;杜丽莎成为一种情怀,六十年还能潇洒自若地享受舞台,享受生命,她的风采是甚至超越音乐边界的哲学;我们看到了袁娅维的成长,正如她的导师刘欢所说,这几年的她不断突破音乐的边界,试图把全球化流行音乐最前沿的发展带到中国乐坛,她是能够代表中国音乐未来发展方向的。

歌曲演唱是《歌手》为王的内容,而节目组还要想方设法在其他结构上锦上添花:逆战歌手与挑战歌手的规则设置,让节目的竞争性愈发硝烟弥漫;走心的访谈或许是湖南卫视最强悍的基本功,于是你看到了在舞台上熠熠生辉、闪闪发烫的歌手,更加平实如水、温润熨贴的一面。

在《歌王之战》这一单集的流程设计上也颇下功夫。歌曲对于《歌手》来说,是如珍珠一般“点”的魅力,然而如何让珍珠穿成项链则分外考验节目组的功底。本期的“线”很有意思:首先让所有竞演歌手抽签,但这却不是出场顺序,因为要根据上一场比赛前三名的顺序重新排列,即上场前三名依次位列本场最后三个出场顺序,其他歌手根据抽签情况,依次插空。这也就意味着,上期比赛留下的歌手排位的悬念,要在本期节目随着歌手一位一位演唱之中才得以揭晓。对于如我这般观众而言,的确是妙不可言的悬念诱惑。

这,就是一个节目组的匠心,如何推陈出新。

无匠心,不《歌手》_第7张图片

结语

出一个有匠心态度的节目,实属不易。它绝非一场单打独斗,而是几方默契而坚守的共识。《歌手》是幸运的,因为有个匠心的节目组,找到了匠心的音乐团队与歌手,而这样的音乐团队与歌手,又带来了有匠心的表演。希望,如此的节目,能成为风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匠心,不《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