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读吴晓波的首部随笔集
▼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其实是来自吴晓波的首部散文随笔集的书名。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和封面的时候,不以为意,有种先入为主的判断——“时代鸡汤”。随后看完,才知道之前的初判过于草率。
吴晓波说到:“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然而恰恰“判断是否是美好的”本身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许许多多的人每天的生活是按部就班,或许并未曾真正思考过什么是“美好的”,可能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连“美好的”思考都没有,自然也就不会知道什么是“美好的”。哪怕想到这点,但是这种“美好的”是来自于稳定、挑战或是新奇,是在于现在经历的事情,还是在于想要经历而未经历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出答案。
但是有一点我是赞同的,这种“美好的”感觉,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了,才有牵引力,才能感受到“美”的快乐。此外,这样的事物应该使得自己能够遇见那个更好地自己,才能有“好”意义。
如果想不出具体什么才是美好的事物,我至少可以确定地告诉自己一件值得去浪费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读书。读书使得心灵得到浸润,思想得到扩展,看似在度过孤独的时光,其实在为自己种植花草。至少在这里面“浪费”一些时光后,回首看到的不至于是荒芜一地。当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宏伟的目标时,多读点书总不会辜负了时光的。
▼
▼
毋庸置疑,生命是有限的。有道是:人生没有彩排,生命不可重来。在如此有限的宝贵生命中,我们何以敢言“浪费”二字。想必我们要好好理解浪费的意义。浪费是对有限资源的不合理或非期望使用。合理就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样子,所认为的生活及其方式。期望,生命本身哪有期望可以言,一切都是未知和不断变化。当我们不希望过着别人所认为的合理的生活,我们也拿捏不准何谓生命的期望的时候,生命在别人眼中看上去或许就像是在浪费。
现在的时代,赋予年轻人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被视作浪费的程度大大减轻。如若放置在上一代人身上,毕业了想当一个自由职业者,想必会被各种口水浇死,因为那看上去就是在浪费生命,无所事事。但是现在,很多刚毕业的人看看书,写写文章,也养活了自己。因为自己做了“美好的事物”倒也乐此不疲。在工作分配的年代,虽意味着有保障,但难以想象这种感觉,当你接受一份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或许就意味着一辈子时光的昏暗。前不久某医药公司的总监正值事业上升期却毅然辞职,开了一间花店,专注插花艺术与美学。她的理由倒也是简单,喜欢,想做,“原来是插花”。放置之前,或许连“浪费”也不敢想象。
如果能够在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一生“美好的事物”是什么,在哪里,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或许注定艰辛不易,但无疑还是幸运的。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化为阳光雨露一点点浇筑在这些事物上,任由自己老去,静静看待它们成长。这种浪费的深层感触里或许便会有一种把自己生命延续的意义。
▼
这也是第一次接触吴晓波的文字。早就听过“吴晓波频道”,实际也了解不多。之所以会读到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有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起因是中秋节前夕参加了“吴酒”线下品鉴活动。“吴酒”是吴晓波基于十几年前在千岛湖购置其中的一个岛种植的杨梅酿成的杨梅酒,并经过互联网包装的品牌。初尝尚可,便在网上订了四套。中间,发现一套破损,且店小二不将优惠信息告诉我,不悦,投诉。后来,他们说寄一本吴老师新书及自制杨梅干以表歉意。看在书的面子上,受之。故才有了这本《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遇见。
他的文字读起来舒坦自然,篇幅适中,有收有放,且有些用字用词颇有新意。令我喜欢的是言之有物,不掉书袋,不经意间就轻抚了读书人的心,对得住时光。恰好期间也在看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不同风格。
全书六十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及生活文化及见闻感悟为主,下篇主要涉及财经事件经济话题加以评述,可谓相得益彰。
读罢,我便对吴老师所著的《激荡三十年》也有了兴趣,日后也会找机会拿来读一读。再浪费一段生命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