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九如巷丽影(一)

(一)

苏州有条九如巷,从十梓街拐进五卅路,左边第一条巷子。这巷子看起来并不特别,然而民国初年,这里曾住着四个大家闺秀,她们四人当中任何一个的故事,都足够写一本传奇的书。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是叶圣陶说过的一句话。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1张图片

张家原本是合肥的世家贵族,四姐妹的祖父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是李鸿章的最得力助手。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接受了当时的新思想,为了摆脱大家族的禁锢,获取更多文化资源与熏陶,民国初年将全家从合肥迁至苏州。

张武龄的夫人陆英也同样出身豪门,嫁到张家时,送嫁妆的行列占据了整整一条街。拜堂之后掀开盖头,惊艳众人。家里的长辈说:长得太美了,红颜薄命,留不住。这位美丽的夫人果真在三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四个女儿和六个儿子。

陆英去世后,张家又把当年的嫁妆原封不动全部送回了陆家——那些曾经摆满了一条街的嫁妆,十几年来放在张家大宅里从未拆封,因为无需动用。

豪门里的四位小姐从小跟随最好的老师,接受了传统教育启蒙,随后进入新式学校。因此,这四位闺秀身上,融合了中国古典美与现代美,再加上基因优良,颜值高,注定成为一代传奇。

大小姐张元和,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被称为“大夏皇后”。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2张图片

尽管追求者众多,但无一入其法眼,直到1929年,在上海大世界见到昆曲名伶顾传玠。元和从小和妹妹们一起学昆曲、唱昆曲,而顾传玠是苏州昆曲传习所“传”字辈艺人当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3张图片

元和自己最爱演的是杜丽娘,而顾传玠最擅长的是柳梦梅——《牡丹亭》上三生梦,一个大家闺秀,一个昆曲艺人,一个闺门旦,一个小生,仿佛他们注定就要把戏文里的才子佳人搬到现实里来演。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相识十年之后,1939年,闺秀张元和与名伶顾传玠结为夫妻。整个上海滩的八卦小报铺天盖地是“大家闺秀张元和下嫁伶人顾传玠”的新闻——在当时,伶人的地位还是很低的,尤其当他面对的是一个世家贵族女子时,悬殊可想而知。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4张图片

上了头条的张元和很淡定,她的贵族气质此时得到充分体现,再加上开明父亲的支持,她并没有太大压力。倒是顾传玠,开玩笑似地写了一封信给夫人,说她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实际上,当时的顾传玠早已退出演艺圈,先后在东吴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求学,毕业后从商。当年倾倒众生的美男子成了商人,但并未沾染太多铜臭气。业余时间顾传玠还是与夫人拍曲唱和,参加曲社活动,在大学教授昆曲艺术,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继续传播着。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5张图片

1965年,年仅56岁的顾传玠在台湾去世。2003年,张元和在纽约病逝。与先生阴阳两隔的38年里,元和寓居纽约,在异国他乡办曲社,接受众多大学的邀请,将昆曲带进美国的校园里。

顾传玠去世多年后,张元和曾在台湾应邀参加过一次《长生殿》的昆曲演出,演的是《埋玉》。后来她在上海谈起这场《埋玉》:“想不到,时隔多年,在台湾黯然神伤演《埋玉》,埋的不是扮杨玉环的张元和,而是埋了扮唐明皇的顾传玠这块玉啊!”

张元和一生将先生顾传玠视为天下无双的宝玉。她从小接受《女儿经》上“可言则言人不厌,一言既出胜千言”的教导,性格沉静内敛,寡言少语,对外界的一切都比较漠视,而将所有的感情放在丈夫身上。

“埋玉”后独自生活的38年里,她凭着对“玉”的追思,将自己对“玉”的深情,寄托于传播“玉”的美丽。

寡言之人往往用情至深。大小姐张元和在张家四姐妹中留下来的故事最少,她一生的故事只与丈夫和昆曲有关。恋爱时的热情,结婚时的决断,婚后的深情陪伴,丈夫去世后的无限追思,其间满溢她对丈夫和昆曲的爱。

她确实很像杜丽娘,虽然她的人生与杜丽娘略有不同——杜丽娘在梦见柳梦梅但未见柳梦梅时情思深沉,一次次回到牡丹亭畔“寻梦”,寻她的梦中情人柳梦梅,因此一病不起,为爱而死;

而张元和在顾传玠去世后,为他做书、做纪念册,多次举办纪念他的演出活动,在大洋彼岸传播他们两人共同钟爱的艺术,这同样是一种“寻梦”,寻他们从前相依相伴的美梦。或许在这种寻梦的过程中,她能感受到丈夫的灵魂与她时刻相伴。

杜丽娘为爱而死,张元和为爱而继续俗世的生活。她们都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女子,她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女子的爱恋方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9月27日是张元和女士去世十二周年,谨以此短文,纪念这位深情的闺秀。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6张图片

如花美眷,都付与这般似水流年。


姑苏九如巷丽影(一)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姑苏九如巷丽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