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成功为什么要趁早,看完泪奔了……

郑板桥:成功为什么要趁早,看完泪奔了……_第1张图片
郑板桥

大学毕业之后,家乡只剩下了冬季,父母的容颜只有在过年时才会清晰。年岁渐长,父母也逐渐老去,只愿自己努力的脚步能赶上他们老去的脚步。


提起郑板桥,肯定有同学举手说,这人我认识,“扬州八怪”之一,长得贼丑,但是画的竹子好,词写得好,字也写得好,“难得糊涂”么。

恭喜你,答对了。

郑板桥之所以能在诗歌绘画上有一番作为,和他本身的兴趣爱好分不开,但是也和他的生活环境分不开。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原名郑燮(音同谢),“克柔”和“板桥”是他自己后来取的号。

郑板桥的父亲是廪生,一生为满清的教育事业奋斗。他的母亲是一位极有才学的隐士的独生女,自己也很有才学。

父母的容貌怎样不知道,郑板桥生下来丑的惊天地泣鬼神,拍张照挂床头绝对能辟邪。

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在郑板桥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

继母郝夫人在他五岁的时候进门,虽然对他精心照顾,但是由于本能的排斥和个性的叛逆,他对郝夫人的苦心不能体会。继母照顾他十年之后,也去世了。

郑板桥五岁那年,因为贫困,他的乳母,也是他奶奶的婢女,随丈夫离开他们家,到外地谋生。

五年后,乳母因为舍不得他,又回来了,就再没离开。

即使回来的第二年,乳母的儿子做了八品官员,接她回去养老,她也不愿离开。

郑板桥的叔叔,年近中年,还没有孩子,把郑板桥视为己出,教他读书识字,陪他玩闹。

这就是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爱,有书,但是没钱。一家人就靠他父亲的一点死工资,穷得饭都吃不上,仆人都饿跑了。


丑、穷、声音粗嘎、脾气爆、爱喝酒、爱骂人,这就是郑板桥叛逆时期的特点,除了爱读书这一条外,没有一点正能量的东西。

真到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谁见了谁摇头的地步。

丑人也喜欢美女啊,郑板桥情窦初开的时候,也暗恋过几个小美女,结果都无疾而终。

一直到他二十三岁的时候,才娶了一位徐姓姑娘。这姑娘是传统的那种“好姑娘”:吃苦耐劳,善解人意,和“骚浪贱”一点也不沾边。

人丑就得多读书,郑板桥也真的爱上了读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考上了秀才。

那时候正是康熙统治时期,满族和汉族的民族斗争还很厉害。近的有“朱三太子案”,远的有各种形式的“文字狱”。

汉族的文人还怀着亡国恨,很多人选择隐退,就像郑板桥的外公。在这样的形势下,郑板桥希望通过卖画养家糊口。


婚后六七年,郑板桥生了二女一子。

百无一用是书生”,书读好了就可以光宗耀祖,读不好就会被人嫌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庭生活不能自理。

这种情况说的就是郑板桥,郑板桥家经常穷的揭不开锅。为了节省粮食,早上让孩子晚起,晚上让孩子早睡。

实在熬不过去了,找朋友借贷。邻居一看,好嘛,又是那个只会画画写字的“二流子”。关门的关门,绕道走的绕道走,实在躲不过的就冷言冷语的把他赶走。

郑板桥垂头丧气的两手空空的回来,他贤惠的妻子安慰他:没关系,我还有点嫁妆,拿当铺里换点钱。

实在在家乡混不下去了,郑板桥去了扬州,做了“扬漂”,希望能靠卖字画赚点钱。

字画卖的是“名气”,靠的是“炒作”。郑板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文人不屑于出卖自己的灵魂去追逐富贵,生意的惨淡可想而知。

麦子一茬茬的收割,人一茬茬的老去。郑板桥在扬州一过就是六七年,虽然认识了一些交心的朋友,认了一个好老师,但是经济情况一直没有好转。


三十岁时,郑板桥的父亲去世,除了一堆书,几张前代家奴的卖身契以外,就是一张又一张的借条。

三个孩子嗷嗷待哺,妻子虚弱的躺在床上,只有六十岁的乳母为他操持家务。

在为理想活着之前,得先把胃填饱,郑板桥不得不脚踏实地的面对生活。

他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一面教书一面写字画画。一个有远大志向的文人被生活圈在了笼子里,郑板桥对这种生活,既厌倦又无奈。

在郑板桥拼命地想冲出这种烦闷的环境的时候,他的儿子去世了。儿子不仅是他的希望,也是妻子的命脉,病弱的妻子,身体更差了。

失父丧子的哀痛折磨着他,生活的困顿蹂躏着他,茫然不知何去的前途搅扰着他的心。郑板桥在朋友的接济下,去了北京。

在北京,郑板桥虽然认识了不少的朋友,但是对他的前途都无用,他最终“落拓而归”。

卖字画不成,教书不成,走捷径也不成,兜兜转转一圈下来,郑板桥发现还是只有科举一条路可以走。虽然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别无选择。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很多文人都痛恨八股文,但是郑板桥却很喜欢。为考试而读书的岁月,他不以为苦,反而很快乐。这是他在穷苦生活里能寻到的少有的快乐吧。

在他参加乡试的前一刻,被贫困病痛折磨多年的妻子,踏上了她生命的归途。

郑板桥一举中的,四十岁考上了举人。

二十年前,考中了秀才。二十年后,考中了举人。

还没有分享到他考取功名的快乐,一直视他如子的叔父也去世了。

这份功名和欢乐来的太迟了,郑板桥心里戚戚然。

考中了举人就相当于拿到了高中文凭,郑板桥还需要参加高考。

四十四岁,郑板桥考中了进士,并且通过了乾隆皇帝亲试的博学鸿词考试。

以为得了科名,富贵会随之而来,但是富贵却遥遥无期,因为任职的命令遥遥无期。郑板桥只能回乡等消息。

从京城回来后不久,他的乳母也去世。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无声无息的结束了七十六年的忧戚岁月。

死前,她说:“吾抚幼主成名,儿子做八品官,复何恨!”

母亲,继母,儿子,父亲,妻子,叔父,乳母,郑板桥深爱的人一个又一个从他的生命中过去了。

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

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

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

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得了功名的郑板桥,回到家乡变成了传奇,他的字和画变成有钱人争购的对象。

五十岁的时候,郑板桥被任命为范县县令,此后生活再无困窘。

这份快乐和富贵来的真的太迟了,想要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的人都去世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的富贵之路,太漫长,太坎坷。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咋听这句话,透着些浮躁,透着些年轻人的狂傲。可是事实却是如此,我们要努力成功,要让自己成功的速度,赶上亲人老去的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板桥:成功为什么要趁早,看完泪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