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这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也没有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看完《师父》这部电影,感受颇深,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是民国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武术已经是日薄西山,天津武行内部固步自封、不教真功夫,加上军阀割据和外敌入侵,内忧外患,武行最后的繁华也即将远去,即使武行人百般努力想要留住武行的好日子,但武行的终将不可避免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电影在短短不到2小时的时间里呈现了一台以天津武行为主线的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一个稍显悲凉的故事。就我的知识结构和癖好来看,我最有感触的主要有以下2点主题。

一、规矩的重要性。各行各事均有规矩,无论是武行、脚行还是打架吃饭。从广东来的咏春大师陈识(廖凡 饰)想要在天津开武馆,但天津武行有规矩:开武馆要有徒弟踢馆8家成功,但为表对武行的敬意必须离开天津永不回来,师父方可开馆教学。所以陈识收天津本地人也就是脚夫耿良辰为徒,作为他开门立派的棋子。

脚行也有脚行的规矩。耿良辰既然拜了师入了武行,脚行的众人便逼他交出脚行才能用的车,不交则完全不顾旧日情分而果断武力解决,而学了八斩刀的天才耿良辰更是完全的被动挨打毫不还手,我想一是他觉得自己既然违反了脚行规矩该打,另一个是遵守着天津街头不见血的准则。后来他被军阀““林希文”插双刀入腹后垂死之际又去脚行最后一次推车,死后脚行的头却去找陈识说他死前又入了我们脚行,所以他的仇,我们报。耿良辰死的不值、却死的正直,死的令人尊重。

还有便是耿良辰踢馆成功之后武行的人叫他请吃饭,以及天津武行徒弟胜过师父的“谢师礼”。

凡此种种,规矩数不胜数,民国还是一个讲礼守礼的时代,哪怕有一些不甚合理,但那时的社会秩序很大程度都是用礼来维护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自有国家之日起,统治阶级便整出了礼这个东西。从夏商周的奴隶社会,到春秋秦汉以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礼一直是统治阶级除了国家暴力之外最重要的统治机器。直至民国以前,礼虽然经过了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但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直到民国之后才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迅速的消失。虽然这里面步伐不乏保守思想的余毒,但礼的消失,行业规矩的消失仍让人扼腕,因为这毕竟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责任和坚守。天津武汉“不教真本事”,导致武行人才凋零,难以为继。陈识就是为了光大咏春,不让咏春失传,才宁可以牺牲自己的天才徒弟为代价而一定要在天津开武馆。而邹容却千方百计的阻止他开武馆,因为她先夫曾是天津武行挟刀揉手第一人,他要守住先夫的基业,守住武行现有的好日子。

所以她设下连环计,先是联合军阀林希文(黄觉饰)先打败了踢馆战最后一人也是林希文的师父郑山傲,为林希文进入武行并享有他师父之前的地位铺路,而开馆日的电影上更将林希文打败自己师父的录像播出激怒陈识,由得陈识在丧徒之痛下借他的手干掉林希文,然后为了给军界一个交代再合众人之力除掉陈识,以保住天津武行的原有秩序。可惜后来被陈识以最后教一点真本事的借口逃走了。然后就是众多高手围追堵截各种兵器车轮战轮番上演。这是本片非常精彩的一场打斗。《师父》这部电影号称无替身、无威压,没有了以往武侠炫酷的飞来飞去的唯美大场面,多了几分一招一式短兵相接的真实。

邹容为了守住先夫的基业、天津武行的秩序而设计杀害陈识师徒,陈识为了光大咏春利用牺牲自己的徒弟耿良辰,耿良辰因为师娘漂亮追去陈识家里挑战并拜师学艺但最终为了留在天津自己的家而付出生命,郑山傲为了“老了才想起来的事情”为陈识提供的种种帮助而最后却选择了妥协,他们都不是毫无瑕疵的传统武侠里面的大英雄,但也没有一个是十恶不赦的纯坏人,他们有着普通人的算计,但也有着责任和坚守。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父》这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也没有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