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袂无裳
从京城回来以后,一直在想要不要写点什么呢,旅游写写游记什么的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京城毕竟是京城,游历之时心中免不了多几分敬畏之情,写点感想倒也有些畏手畏脚了。
今日不提北京的烤鸭酸奶豆汁,也不提二环里整整齐齐的四合院和后海骑车一圈圈揽着生意的师傅们,今天只唠往事,唠唠作为明清两代帝王家的北京城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印记,以史为鉴四个字,永远也不过时。
不是第一次去北京了,倒是第一次去圆明园,怎么也没想到这座残败的皇家园林会给我如此大的震撼,小时候在课文中学过的火烧圆明园是一回事,亲身看过这万顷夏宫,万圆之圆毁于一旦便是另一回事了。
七月初的圆明园人算不得多,风景也算得上精致,看着这北京城里难见的江南风光,一路上心情都算不错,直到我看见了买纪念品的店铺里在放的纪录片。
我才明白了我所在的这方土地经历过怎样的洗劫,我所在的这一方土地经历了怎样的屈辱!
若不是看见纪录片里那华丽到语言也难以描述的宫殿与景观,我又怎能想到眼前的这派大好风光仅仅只是断壁残垣呢?毕竟这座历经百年修建的皇家寝宫即使是被洗劫一空,建筑尽毁,依旧是那样美丽,不失为中国园林的典范。
往昔,那圆明园的千座宫殿不失故宫的宏伟磅礴,百座桥梁不失江南水乡的典雅别致,西洋圆不失任何西方的皇家宫殿,天下的奇珍异宝尽收于此,富可抵半国,仅是被烧就烧了足足三天三夜。我甚至无法想象如果圆明园未曾被毁坏,今日的国人将用怎样的目光去欣赏这座堪称奇迹的东方明珠。
然而,一切都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有一天,两个强盗敲开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的门,坚船利炮,无往不摧,依旧使用冷兵器的八旗士兵用肉躯也无法阻止仅仅两万的英法联军攻向北京城,我无法想象冷兵器如何和热兵器抗衡,也想不起世界史上除了波兰骑兵对抗德国的坦克还是否有这样的战争存在,但我真的不想相信一个曾经身处世界之巅的大清帝国就被区区两万人敲开了帝都的大门,不敢信,不敢想,我想康熙也绝不会想到对西方文化颇感兴趣的他的子孙乾隆闭关锁国,从此断送了一个帝国的前程,我想乾隆也绝不会想到由他亲眼见证落成的圆明园会毁在咸丰手中,不足百年的时间,这横距东方的庞大帝国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进入了屈辱的历史。
除了咸丰的软弱,没有一国之君的魄力,我也看见了这个国家的无力,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伯夷叔齐的事迹实在是鲜矣,似乎千百年来的王朝交替也就注定了一件事,国与白衣无关。
国家的兴衰与民无关,国君骄奢无道,大多数的人选择隐忍,国君体恤为民,百姓也不觉得有什么,朝代交替便是交替,换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罢了,何必流血卖命。
唯一有区别的可能是不同的民族做统治者,正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历史上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之间几经交融,几近和谐,然而蒙古当初一扫欧亚大陆,无数文明毁于一旦,南宋也无法幸免,数万军民崖山自尽,一股延传千年的中国古文明于此断绝。
虽然之后明朝有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豪言壮语,可终究失去过就是失去过,我们又何必去否认,那种自古传承下来的精神,更像是在苟延残喘,而不是发扬光大。
而后真正登过长城的我更是明白了什么叫做世界八大奇迹,走在漫漫长城之上,我一直在这茫茫的险山峻岭再加上简直就是神迹一般的长城,纵使关外的八旗铁骑再勇猛,也根本攻不下这举世无双的防御体系。然而凡事总是不由得人啊,闯王打开北京城,朱由检无奈自尽于景山之下,虽然没能守住国门,但终究是死于社稷,不能说朱由检是个好皇帝,但终究是死的有气节,算是大明江山最后的骨气,当然也是大明江山最大的无奈与悲哀。
大臣不愿出力,百姓不再信任政府,这样的王朝自然是回天乏力。可怜一代帝王自缢之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真真切切成了孤家寡人。
明朝之后再无华夏,清军曾是在江南大施屠城之事,中国人口锐减四千万,汉族文明几近灭绝,虽有志士一直反清复明,却不过是无力回天。
有许多人都将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归结于满族统治者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我虽然不能完全赞同,毕竟封建王朝的模式实在是适合这个小农经济的社会,而且根植于这片土地。不得不承认即使清朝历代皇帝都算的上兢兢业业,但是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身为少数的满族统治者终究不敢放开百姓的思想,于是乎,世界上向来最睿智的一个庞大民族变得无声无息,空剩下一副庞大的躯壳与数不尽的茶叶白银了。
所以,当团团欲望的烈火燃向这个庞大的躯壳之时,结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或许正是这样的磨难使得中国的老百姓无法对这个统治者以至于国家难以产生同进退的感想,英法联军在北京郊外胡作非为也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什么不妥,或许换成蓝眼睛金发的人来统治这个国家也与他们无关,只要不危及他们的生命,生计,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由此我竟是不得不想到了一个极可怕的假设,如果当初日本侵华之时,不曾屠杀中国人,一直采取绥靖的政策,不去残害中国的普通百姓,我想即使是四万万中华同胞,真愿意上战场杀敌的又会有多少。于更多人而言,没有什么信仰,民族,国家,统治者是谁无所谓,灭国亡种又算什么,自己还能生活就这样勉强过也未尝不可。
这样的大多数中国人称得上真正的中正平和,既不相信鬼神,也不相信上帝,不相信政府,终日游走在乡野田间,不闻不问,默默忍受着一切苦难,也撑起了这个庞大却并不丰满的国家。
我真的觉得可怕,这一方土地在过去的短短千年内,经历了多么可怕的几段历史,以至于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疤,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不谙国事,不关心这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也在万幸,在风雨飘摇的上个世纪,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有那么多的勇士敢于站出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醒悟起来,这只麻木了千年的东方雄狮才终于一声怒吼,有了站起来的决心与希望,纵使这一部分人还是寥寥,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一声怒吼,想必也足以令崖山自尽的最后的中国足以安慰了吧。
千年的磨难换来了今日的安宁,千年遗留下来的顽疾却未必就可以一并治好,人总是自私的,在国家民族和自己之间,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或许这是人之常情,但我却宁愿相信有那样一种力量值得我们放弃常情,选择那个未必对自己有利,但不愧血脉的选项。
常常觉得一句话极为有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没有国,何来家,我们自当有着对国家的骄傲,对国家的忠诚,这不是什么准则,也非道德,而是因为那份血脉,既然血中有龙魂,岂能不为此拥有一份信仰?
关于北京,看惯了随性且自然的江南风景的我有些不习惯那过于规矩的砖砖瓦瓦,即使是仰慕那磅礴大气的紫禁城,却多少还是有些寂寥,不近人气了,最喜欢的建筑反倒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了,以及其上雕刻的文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个国家的年龄尚小,但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历史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有时候看着美国的大片都会感慨生在中国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毕竟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一段段忠义故事,谋略战争,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两千年前的故事,都是值得珍惜且流传下去的宝贝。至于美国人,两百年的历史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回味,自然而然就诞生了如今这般的美国文化了,虽然同样精彩,但终究少了一种历史的积淀。
这社稷是所有炎黄子孙的社稷,我们为它容忍过屈辱,我们为它付出过鲜血,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都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每一个人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漠不关心,真的很难想象这个国家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它五千年来从未没有过的快速变革,没有人能知晓在这条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国家将会发展成什么模样,我们不能像过去几百年间一样默默无言,对身边的一切都熟视无睹,我们要相信发展会让一切都变得更好,但也不能假装看不见某些变得越来越明显的鸿沟,还自我安慰地以为那并不是我的生活。
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代表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在这个世界上,只能代表你还暂时很幸运,但谁又敢保准自己一直幸运下去呢,毕竟那样不过是在赌博罢了。
我一直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客观性以免变成一个容易被煽动的愤青,但是每每回想起自己已经走过的短短二十几年,大概很多事情都显得不如人意,也许很多事情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很少有大快人心的事情发生。
我相信这片土地能够诞生一切奇迹,比如他会成为史无前例的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发达国家,比如他只用了五十年就完成了逆袭,但是在这等待的背后,我希望看见的是更加透明的政府,更加合理的政策,更多关心国家的参与者,更少的喷子水军。
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不怕等待这个伟大国家的长大成人,而是怕很多次失望之后都看不见希望,但是无论怎样,我都愿意陪它一起成长,不悔今生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曾经的四大古国,唯有中国得以幸存,这不仅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一颗魂从未在这片大地上消失,这便是中国的信仰,这种信仰即使会迷茫,会犹豫,却一直盘旋在这片土地上,如明镜高悬,拷问着所有炎黄子孙的内心,保佑着这古老的文明永不消亡,这颗龙魂必定是这片大地上所独有的灵魂,我也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慢慢发现这颗遗魂的珍贵之处,相信总有一天,亿万颗心齐聚神州大地之上,便是龙耀九天之时。
后记|初作写在2016年的七月份,又过了一年半载,思想也从青涩慢慢变得成熟,当然在很多阅历更广的前辈面前只能称得上抒发己见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上发表文章,笔名显得比较丧,对许多许多传统的汉族文化的遗失觉得十分遗憾,希望自己能够将复兴民族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即使我们的衣着无袂无裳,但我们的血液里流的依旧是炎黄子孙的血液,复兴之路漫长,但值得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