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

近年来,国内普通家庭出身的平凡孩子正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平凡孩子应该如何选择升学路?中学阶段,平凡孩子到底能走多远?身为作家的鲁稚不盲从、不焦虑,而是从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孩子选择了一条反转传统教育、高中逆袭人生的求学道路,这也为普通家庭孩子的求学选择提供了成功范本。

漫游家,心随自然

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_第1张图片

一条极简的出国路

鲁鲁出国走了一条极简的路,除了高二跳级缩短一年,对很多孩子都参与过的美国大学夏季学校、高中生交换项目,甚至寒暑假短期游学的夏令营、冬令营等都没有选择,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就只是跟着学校的进度老老实实走。这虽然少了很多折腾,但也确实有点单调。

我们没选择这些项目,不完全是基于这些项目本身有用或无用。一般人选择这些项目,主要有几点考虑:一是开阔眼界,培养内在素质;二是学英语,提高语言能力;三是为申请好大学积累筹码。

他们的这些考虑都是好的,只是放在我们家有些不合适。

首先,我和他爸英语都很差,受自己英语弱势所限,无法亲自去了解相关的项目,得来的信息总觉得隔了一层,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这些出国项目花费都不菲,一般的短期游学十多天就要几万元,夏季学校更是动辄十几万,去美国高中交换一年,各种费用加起来少则一二十万,多则三四十万,相当于读一年大学了。花费如此高昂,质量却鱼龙混杂,孩子到底能受益多少、性价比到底怎样,我们很难权衡。我们不想盲目跟从,干脆就算了,以不变应万变。

至于由此损失的眼界、语言能力和申请筹码,我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

比如眼界问题,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反正儿子迟早要出国,国外那些独特的经历他终归是要经历的,与其现在花巨额代价(对我们来说)提前去经历,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等到上了大学一并经历。当然,这里面的损失肯定是有的,只是存在一个性价比的问题,如果家境许可,对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多一些历练未尝不可,孩子的成长也会比较从容。

对于高中出国交换,我是这么看的:鲁鲁上学比较早,等他高中毕业上大学也不过17岁,和一般高中生出去交换时的年龄差不多,以这个年龄段的可塑性,在价值观和文化、习俗方面,还是不难融入美国社会的,到时候人已经在美国了,自然会慢慢适应,用不着高中出去提前适应。另一方面,晚些出去有晚些的好处,孩子可以在国内准备得更充分,语言能力已经过关,年龄也稍大,心理成熟一些,可以更顺利地适应环境。

另外,还有一点点私心,儿子一旦出国,就正式远走高飞,今生他与我们一起生活的阶段就彻底结束了。人生苦短,还是太不舍,宁愿把在一起的日子稍稍拖长一点。

关于早历练还是晚历练,我与很多人看法不同,我不认为人生过了一定的阶段就丧失了学习的能力、适应的能力,就会有多么大不可挽回的损失。虽然老年人与青年人的适应能力差异很大,但在20岁之前,十五六岁和十七八岁,难道适应能力真的就有天壤之别?我相信人一辈子都有学习的能力,只要你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新的事物,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此,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曾经看到某教育论坛一位版主发帖说,他大学同学里,一位曾经的知青现在是房地产老板、一位曾经的军人现在是某局领导,这些有生活经历的人混得比应届生强。他之所以说这个,是为了支持他的一个观点——孩子早读大学不好,应该先有社会经验。

粗看感觉有道理,细看又觉有瑕疵。揠苗助长固然不好,但假如孩子本身的节奏是自然形成的,人为延长生长期又未必合理。

我以前也认为工作以后再读大学的人比应届生强,因为我自己就是应届生考上大学,80级的,进校时只有16岁,和班上那些当过知青、当过工人,甚至当过老师或领导再来上学的老大哥、老大姐比,简直弱爆了。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自卑。但三十年过去,现在再来看,发现小屁孩也有春天。经过三十年的历练,当年显得稚嫩的我,现在的成熟度也并不输于老大姐。

生活经验是一种积累,愿意积累的人终归会积累起来。如果一个人的经验仅仅是由环境因素赋予,那经验的优势也终将因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就像当年被迫下乡当知青的人,他离家不是因为精神独立,吃苦不是因为性格坚韧,所以当全部返城以后,最终还是各有各的命运,软弱者依然软弱,无能者还是无能,并不会因这一段经历而脱胎换骨。经历只是一种催化剂,它不能无中生有,只能对本来就有的东西起作用。

所以,一个人经验的多寡、素质的优劣还是看他自己,是先经验后读书,还是先读书后经验,都是可以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经验的积累也是一辈子的事,顺其自然就好。

至于语言问题,就更不用多虑了。鲁鲁的英语本来就不算很差,也不用专门到美国去学英语,这样固然不如国外语言环境中的学习效果好,但退而求其次吧,自己在国内多努力,多和外教交流,也未必不行。

从申请大学的角度看,在国内上高中,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对困难的充分估计,在英语学习上会格外努力,加之国际学校相对较好的英语环境和课程,完全可能弥补不足,打下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申请时语言也不会成为短板。

事实上,由于国外高中本来就处在母语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不会像国内这样考虑应试需要,也就不会有专门针对考试的训练。但实际上,国际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即使你是在美国高中就读过的,也同样需要托福或雅思成绩,而考试是需要一定技巧和一定的强化训练的,国外高中缺少这种训练,如果单纯从提高托福成绩的角度去交换,也许反而分数不如国内学生,君不见有很多在美国交换的高中生,临考前还要回国来培训一段时间吗?的确是很奇怪的事,但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

若论对申请名校的作用,从已知的结果来看,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孩子并没有绝对优势。因为招生官也知道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他也许会把交换过的孩子放到另一个坐标系中衡量——你作为在美国上过高中的学生,你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

越是顶级大学,越是注重学生的潜能,假如你目前的不够优秀是因为你所处的环境不足以激发出你的优秀,那么你的不优秀就不是自己的错。只要他看到了这一点,或许就愿意录你,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的潜能得到激发。但如果你已经到过最好的环境,已经被激发过了,还是不够优秀,再给你机会就意义不大了。从这种角度来看,到美国读高中也是一柄双刃剑。

我身边有不少去美国高中留学或者出国交换一年的,如果出国的初衷是实现“人的成长”,大多结果都比较满意,纵使没能在本科申请时被名校录取,也在心灵塑造、人格养成、生活能力培养上有很大收获。

这方面最可喜的例子是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他在国内上高中时成绩垫底,几乎被老师作为差生彻底放弃。他父母深感“照此下去,连三本都上不了”,出于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他在别人的推荐下,毫无准备地去了加州一所社区大学。

孩子孤身一人去了美国,但从踏上加州的第一天,他就认定这就是自己想要的。他无比适应那所学校,心灵自由舒展,各项表现出色,成绩名列前茅。他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护理专业。一个男生学护理,让国内的亲人难以接受,很长一段时间都羞于向人提及。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他从社区大学再申请本科大学,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欧文分校同时录取!

他妈妈说,这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结果。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原本以为他会和李鲁成为同学,结果他却没有选择伯克利,而是去了欧文。因为他知道,在牛人云集的伯克利,他的GPA很难拿到4分,而拿不到4分就很难进入医学院,他就成为不了自己梦想成为的医生。这就是美国思维——他最终的目标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进入一个排名更高的学校。他去美国确实学到了美国的精髓。

高中去美国,无论是留学、交换,还是短期游学,都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即使从升学的角度看,也有不少人受惠于此。曾有一个熟人的孩子,从小喜欢法律,高一时申请了乔治城夏季课程(summer school)的法律预科。通过五周学习,他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对法律的兴趣和匹配度,也验证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业由C到B再到最后案例报告的A和模拟法庭的优胜奖,不仅提前感受了美国大学本科的学习方式,也增加了申请名校的筹码。由于申请学校他就是自己申请的,等于一次实战预演,在正式申请大学时他也选择了DIY申请,并且大获全胜,收到了包括乔治城、范德堡、艾默里、伯克利等名校的offer,最后他选择了杜克。

当然,很多有海外经历的孩子被名校录取了,这未必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很优秀,与是否有海外经历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相反的例证,有为数不少的完全没有海外经验的孩子也被名校录取了,这足以证明“是否有海外经历”并不是名校录取的关键因素。

每个人采取任何一种策略都有自己的考虑,如果能从实际出发,尽量选择与自己条件匹配的方案,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失望。鲁鲁后来被伯克利录取的事实也证明,他和那个社区大学的孩子殊途同归,伯克利的怀抱是向所有人敞开的,并没有明显的偏爱。出国交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心灵的成长上,如果目的过于功利,说不定事与愿违。

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_第2张图片

她,一位温柔智慧的母亲,十余年来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用全身心的爱滋养了孩子强大的心灵。

他,一个资质本平平的孩子,却在国际高中三年,慢慢释放潜力,收获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8所国际一流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普通的家庭,平凡的孩子,三年,到底可以走多远?

在新书《三年能走多远——我这样把平凡孩子送进世界名校》中,母亲鲁稚深情讲述和解读了儿子从香山脚下迈入美国加州的一万一千公里求学路。

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_第3张图片

【关于《三年能走多远》】

近年来,国内普通家庭出身的平凡孩子正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各类升学选择盛行:职业教育、各种名目的私立学校、出国读中学等等。平凡孩子应该如何选择升学路?中学阶段,平凡孩子到底能走多远?

《三年能走多远》一书中记叙了平凡孩子李鲁在高中三年逆袭人生的真实故事。普通家庭出身的李鲁,资质本也平平,但在母亲鲁稚长达十余年的精心打磨下,内心强大,适应力极强。在高考之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李鲁一家毅然决定让他避开高考的独木桥,就读国际高中。三年里,李鲁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里,利用自身强大内心释放潜力,逐渐放射光彩,最终以出色的表现收获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8所国际一流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最真实的平凡孩子走进世界顶尖名校的留学案例

十年前,当我们来到北京,面临儿子的教育问题时,尽管知道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但那时候儿子才刚上幼儿园,高考似乎还很遥远,我们乐观地想:难道十年时间,难道从幼儿园起就在北京读书,到时候还不能在北京高考?

但是,十年过去了,高考已近在咫尺,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我们离开故乡已经十年,儿子4岁来北京,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他已经长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了,现在要让他回四川读高中,回四川考大学,对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如果不回去,又该怎么办?将来的路怎么走,必须在中考之前做出决定。

走出国的路,虽然也要考试,也累也苦,甚至更累更苦,但这种累法不一样。压力不是来自你不可掌控的环境,命运不是由别人在安排,是你自己在决定自己。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一切都在自己手上,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未来是有希望的,累也累得甘心。

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_第4张图片

最富启迪意义的亲子关系细腻互动

我对鲁鲁也不禁刮目相看。他在突发情况面前,首先想到的是老师,这让我很欣慰。这不仅体现出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本身就是力量,老师的无私帮助也让我很感动),而且还体现出一种思维模式——遇事直接找责任人,而不是像我们老一辈,首先想到的是熟人、朋友,绕一大圈。年轻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已经无法指导孩子了,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此后,一系列的事都由鲁鲁自己去办,自己订机票、订酒店,安排行程,我只负责付款。

最有价值的养育和人生之道

我们这些选择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是因为不满于当下的应试教育才想另辟蹊径的,然而,多年形成的思维习惯,就像刻进骨头的印迹,并不能轻易抹去。形形色色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自我完善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自身的成长比孩子的成长更难,因为我们必须先挣脱固有的束缚,才能往前走一小步。

任何困扰的根源,其实还是那个老问题——“认识自己”。对自己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自信、不可能有标准,对外来的信息也就越难取舍。在“做活动”这一点上尤其如此,因为它不像标准化考试,有分数衡量,有方向可循。在做活动这件事上,你不知道国外大学在用什么标准评判,如果要去迎合别人,你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说不定还弄反,事与愿违。

所以,最好的标准就是“做自己”,把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相信自己是金子,识货的人自然会看上。

文 / 鲁稚

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_第5张图片

专职作家

自我完善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自身的成长比孩子的成长更难,因为我们必须先挣脱固有的束缚,才能往前走一小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孩子到底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