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八

“探究学习”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尤其是理科教学的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学习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力”,陈腐落后的数理学科与科技的发展不相适应,科学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振兴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探究学习”应运而生。

1964年,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施瓦布提出“探究学习”概念,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理论,两者都强调把学习者作为“小科学家”看待,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概念和探究方法、形成科学态度的学习方法,强调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探究性学习”是遵循科学家运用的方法和精神,教师和儿童一起研究科学现象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理科教学,探究学习的特点,是让儿童自主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其二是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其三旨在有效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其四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是现代理科教学应有的模式。

施瓦布在《探究学习》中说,科学知识是不断得到修正的。科学的教学必须反映并且必须理解这种知识的修正性格。教育的活动教学过程,也应是一种探究过程。就是说,儿童自主地掌握他所探讨的事物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通过探究得到的知识,不是单纯事实性的知识,而是被解释的知识。正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蕴含着教育的本质。这就是施瓦布主张理科教学必须是探究式的理由之一。施瓦布主张,课堂是从事探究之探究的场所。探究的课堂需要新的教学技术,其目的不仅是一组知识的明确与教示,而且是激励和指引学生的发现。从儿童侧面说,这意味着摆脱被动的习惯、顺从的学习、依赖于教师和教科书的旧习,敢于挑战教师的讲义和教科书,能动地展开学习。在探究的课堂里,学生应当做的,是分析教科书,挑战教科书。施瓦布认为,此前的教育犯过两大错误:一是机械的方法代替了智力活动;二是陷入了单纯地传授知识的倾向。这两种倾向今天有重演的征兆。

“探究学习”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加涅(R.M. Gagne)为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加涅认为传统的理科教学的特点是,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或有关科学原则的教条,教科书只是记载一系列的科学结论,而学生学习理科就是了解这些科学的事实与结论。这是传统教学的中心工作。然而,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这类问题往往被忽视。传统的理科教学几乎不考虑如何使儿童掌握探究的态度和探究的方法。

“探究学习”论推动了理科课程、教材、教法的根本改造,推动了对“教育目标轮”的分析研究。

我国教育在本世纪初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该是深受施瓦布和加涅的思想影响。探究学习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教材的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存在距离,需要我们下大气力,让探究学习真正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

2018.01.20大寒节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