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界公开的秘密:白酒勾兑
虽然在营销上,几乎所有酒厂的宣传都打“传统工艺”、“年份”……唯独不提“勾兑”。
其实,作为消费者,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白酒都经过了勾兑。
为啥白酒需要勾兑?产品标准化+风味更出色
“勾兑”技术无非就是将同一类型具有不同香味的酒按特定比例兑在一起,达到对酒体进行补充、平衡和谐调的作用,让产品形成和保持独特风格特征。
人们都听过“五年陈酿”、“十年陈酿”这类的说法,白酒的酿造周期这么长,在酿造过程中,酒会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所酿造的酒在风味上有差别。
如果今天我买一瓶酒感觉挺好喝,下次买一瓶一样的酒就不一个味了,那怎么能行?所以勾兑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出厂的每一批产品都保持固有的风格。
同时,白酒勾兑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使酒体协调、平衡,并烘托出主体香气,以获得更为出色的风味。白酒生产有“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的说法,这里的艺术,就体现在勾兑上。
勾兑过程其实不简单
勾兑是白酒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酒或者不同窖池生产出来的酒有所差别,表现在微观上就是其中的酸类、酯类、醛类、酚类等微量成分的差别,而表现在宏观上就是气味和口感的差异,这样将不同的酒勾兑在一起才能弥补某一种酒感官上的偏差或者让风格更为突显。这样勾兑好的酒就叫做基酒。
基酒的勾兑,只是在在感官上的方向进行调整,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刻画以突出细节,精益求精,用调味酒进行调味。
调味酒,是采用独特工艺生产的具有各种特点的精华酒,它们可能有特香、特甜、特浓等鲜明的风格特征。调味酒的主要功能是使组合的基础酒质量水平和风格特点尽可能的得到高,使基础酒的质量向好的方向变化并稳定下来。
勾兑工艺在业界的普遍应用
传统白酒,似乎就应该是原料直接发酵产生的,这期间产生酒精和各种风味物质,要是还往里面额外添加食用酒精,听起来就不靠谱,但实际上,不论国内外,酒厂食用食用酒精勾兑已是普遍现象。
毕竟从道理上讲,食用酒精是发酵产生的,而酒中的主要组分乙醇也是发酵产生的,同样的原理和途径,自然可以相互取代。
最初,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与之类似新工艺白酒,采用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酒用)调制而成的白酒。
自然,为了达到传统白酒的风格要求,实际酒厂操作要复杂很多,一般经过以下3种主要方式实现:
1、串香法
串香工艺早就应用到传统白酒的酿造中,在传统的蒸锅中,下面放置小曲酒醅,上面放置大曲香醅,经过蒸馏,酒醅中的酒携带者香醅中的呈香物质冷凝下来,就是用传香工艺生产的传统白酒。
新工艺白酒借鉴了这种传统工艺,只不过酒醅换成了食用酒精
2、调香法
调香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呈香、呈味物质调配而成的白酒,这些呈香物质,可能是香精也可能是使用黄水进行代替,而黄水是传统白酒生产的副产物。
3、固液法
固液勾兑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一定比例传统固态法生产的白酒进行勾调而成的白酒。
为什么人们谈“勾兑”色变?
关键还在于“诚信缺失”,消费者被坑怕了。
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勾兑假白酒造成“喝死人”对负面新闻时有见报,由于概念的混乱,食用酒精背了工业酒精的锅,慢慢消费者把“酒精勾兑”跟“假酒”概念划等号。
这样,明明用的是“勾兑工艺”,生产厂家“不敢写”——怕酒不好卖,消费者“不敢选”的现象——认为“勾兑”就是“假酒”。
同时,“食用酒精勾兑工艺”低成本高利润的现实情况让商家心动,售卖产品即便是新工艺白酒,也不明确标明从而进行隐瞒,或者干脆打上“纯粮酿造”的字号,对消费者进行欺骗。
原本就对“勾兑”就混淆的消费者,加上厂家商家“背后”操作的曝光——拿“勾兑”冒充“纯粮”,感觉被坑的消费者更是不敢也不愿意接受新工艺白酒了。
小结
白酒勾兑工艺的应用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消费者在市场上买到的酒几乎都是经过“勾兑”的。
各大名酒采用勾兑工艺目的是确保酒品质的稳定+风味更出色,而无良商家则拿添加剂和食用酒精勾兑,以次冲好,几十的成本赚十倍利润。
作为消费者,想要买正品、好酒。
一、认准正规、合法经营的售酒渠道,至少人家品牌资产在那儿,犯不着刻意为几个小钱坑你一把,你就可以买到质量没问题的酒了。
二、买好酒就得自己长脑子,稍微有点儿成本意识,你要买的是性价比不错的好酒,而不是商家给你最大面板折扣的酒。最低自己百度找找某些酒的酿造工艺和大致成本,这些基本是公开的……有人对标飞天茅台……然后花几十元买了茅台镇的某酒……最后说酒不行……这不是自找不自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