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四个小故事,你就知道太平天国咋完的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是两个很有意思的运动,对他们的评价总在变,总的趋势是从很积极到很消极。

这是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治史的困扰,也是我们爱读史人的困扰。

今天就说太平天国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逃兵刺字

太平军为防止士兵逃亡,也为惩治逃兵,在抓回来的逃兵脸上刺字。第一次抓回来的刺“圣兵”或“太平”;再跑的话,再抓回来刺“自愿投降”或“包打江山”。越刺字越多。

有的兵跑得次数太多,脸上都刺不下了,成了花瓜。

太平军以为他们刺了字就不敢跑,如果被清军发现必是死路一条。而清军后来也想明白了,刺字越多越说明是被裹胁的,越是对发逆不坚定,于是下令刺字者一律不杀。

结果刺字反而成了护身符,到后来弄得想开小差的士兵没字也要弄几个字刺上,可以大摇大摆去清军那晃荡。

这是当初刺字政策出台时始料未及的吧。

故事二 八人打旗,两人扛枪

太平军兴初期分前后左中右各两军,共十个军,军以下师旅营两伍比较整齐,基本是五五制,即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营......

后来,人越来越多,就要扩军,但军事单位扩得比人快得多,他们又有“两千五报一万”的习惯,水分越来越多。而朝廷封爵也越来越滥。到了最后阶段,天朝有王爵2700多个,王爵以下是天将、朝将、神将、义、安、福、燕、豫、侯,然后是丞相、检点、指挥、总制、监军,最后才轮到一军主帅军帅、师帅、旅帅......

由于高级爵位封得太多,其价值大大缩水,一个百人队伍里可能有十几个丞相、十几个侯爵。

比如在一个算主力的队伍中,十人中只有两个人真正扛枪打仗,剩下都不是“战兵”,只是打打旗。所以,后期太平军经常有精兵一万出战,但实际能战者只有一千的情况。十万大军也一触即溃。

故事三 李秀成出京要交赎身钱

1862年,曾国荃围天京,洪秀全把正在围攻上海的忠王李秀成调回京城守卫。

李秀成那时是天国唯一可以指靠的统帅级人物了,应该说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国之长城,怎么说都不过分。但洪秀全可能并不这么认为。

李秀成一离苏南战场,那边也撑不住了,连忙请李回去主持一下。李就向洪请假出城先去苏南解围一下。洪秀全说可以,但要交钱,凑够十万白银才准他出城。

李秀成无奈,只能凑了八万多,但还不够,没办法,只能把家里金银首饰啥的搜检一些凑上去,勉强算够数了,可以出城去了。

后来,天京陷落在即,李秀成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洪还大发脾气说:朕江山你不扶,自有人扶,朕天兵多如水云云。结果,一个天兵也没见着,他自己先上天了。

故事四 把历朝帝王降级

洪秀全自称天父上帝二子、天兄耶酥二弟,神圣不可侵犯。他这个天王的地位要超过历史上所有的帝王将相,因此天朝删改古书,将古书中不合天朝规制的都改掉。

比如唐太宗被降为唐太侯,孟子见梁惠王变成了孟子见梁惠相,等等。

天朝避讳也多,圣不能叫、王不能叫、师不能叫、各王名字不能叫,连别人姓洪都得改姓。

够绝吧。

当然,故事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只说这四个。

这四个故事足以说明:一个不尊重别人、无能又贪财的领导,整天沉浸在虚幻的妄想症中,一方面靠滥封滥赏收买人心,另一方面靠暴力威胁与污辱迫人留下,除了失败还能有什么结果呢?

这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有人想要吗?就算没有曾国藩的湘军,天朝也只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

以上故事均出自一套三册的《说天国》,书中有更多类似好玩的故事,正适合我等业余爱好者读,在此推荐一下。

《说天国》(一至三),陶短房著,中华书局,2016年6月第1版。

转载获取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说四个小故事,你就知道太平天国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