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的3个痛点
1. 流量变现
每一个流量都来得不容易,但来了之后,它没有变成你的销量,没有最终进行流量变现,这对企业家来讲都是亏的,相当于钱白花了。
2. 流量陷阱
今天的流量陷阱与5年前或者10年前的已经不一样了,10年前的流量陷阱可能是病毒肉机(开3389端口的Win2K系统的服务器)。而今天的流量陷阱有可能都是真实的流量,是优质流量和垃圾流量的混拼。
因为好的流量就那么多,所有人都在抢好的流量时,优质流量不够了,这时广告平台可能给你50%好的流量,50%的垃圾流量。
这样一来,你的流量效果可能也没那么好,这属于流量真实性的陷阱或作弊问题。
流量的漏斗转化,从开始的展现、点击、留资、潜客、订单到最后的成交过程,越扁平化层级越少,你的流量变现效果可能越好。
3. 持续低成本获得流量
这个也是痛中之痛,因为今天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基本上是头部集中在BAT、今日头条,但优质的流量洼地越来越少,去年的流量洼地可能是抖音,今年抖音的价格也就起来了。这样一来,就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外部流量洼地。
所以,我觉得头部集中流量洼地的减少,会让我们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
二、流量池思维
我在《流量池》这本书里提的核心观点是快速建立品牌,快速获取客户,所有的企业创业者要拥有流量池思维。
我认为对很多初创型企业来讲,流量池思维可能是品效合一,生存第一的营销思维。就是你在追求品牌的同时,要追求效果,以及效果转化,就是能够尽最大可能地变现所有的流量。
有时候大家会问:
流量思维和流量池思维有什么样的区别?
流量思维是一个卖方思维,我有流量,并且我能把流量转化成销量。它不是一般人能聊的,流量思维都是流量的富户、大户,是一些真正有流量的企业才配拥有的。
流量池思维其实是一个买方思维或运营型思维,它更多是希望品牌方或企业甲方拥有流量之后,通过流量的数据化、用户的运营,能够不断持续地获得低成本流量,从而部分地解决你的流量问题。
所以,我觉得对于现在的绝大部分初创型企业或传统企业,包括瑞幸咖啡,流量池思维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个流量池,重视用户的运营。
三、如何获取流量?
1. “流量池”和“流量源”
获取流量方面,我希望大家能够分得清“流量池”和“流量源”的问题。
今天有一些公司在讲“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私域流量”就是自己的流量,其实也是流量池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叫“流量池”?因为用户能够留存、能够数据化、能够运营起来,对企业来讲是可以真正自己拥有的、长续运营流量的地方。
“流量源”一般是基于外部、获得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进行用户运营的数据转化的一些流量。
流量源是基于外部获客的一些手段,包括我们经常讲的传统广告,像大的标牌、户外、电梯广告等,大家今天用的最多的应该是信息流、搜索引擎等数字广告。
我认为流量池是根基,是企业做营销的根基,流量源可能是一个外部的活水。你把这个池塘建立起来之后,从外部引流,再转化过来,效果就会比较好,持续经营的成本就会越来越低。
流量池就是你的根据地,有了根据地之后,你再扩大版图,这也是靠谱的一个动作逻辑。
2. 品牌
在现今时代,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但又不是马上能够可观、可见、可数据化的流量池。
所以,这个地方是值得企业去投入、去打造,但同时需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需要对它有一定的耐心。
关于流量池时代的品牌观点,我讲几个核心观点:
第一,品牌是人心的流动。
这句话是江南春讲的,我觉得非常好。就好比我们俩要吃火锅时,明明楼下就有一家火锅店,但我仍然愿意开车去5公里之外的海底捞,这就是品牌,是品牌带来的流动感,是流量的获取。
第二,先做名牌后做品牌。
刚才我也讲到生存第一,名牌相对品牌来讲,相对会简单一点。名牌主要是知名度,在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基础之上,如果你的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你就会立马获得关注,接着获得一定的流量,进而获得销量。
如此一来,企业就能够站住脚,获得第一步的生存。
相对来讲,做品牌难度会比较大,也会复杂一点。可能涉及到品牌更高级的、战略级的设计,涉及到品牌的情怀、文化、内涵。
所以,要先解决认知问题,再解决后面的情怀和梦想,考虑下能不能先打造出一个名牌,再通过名牌来站稳脚跟
如何快速地打造品牌?我觉得有三个基本点,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结构,即品牌正三
第一点是定位:
定位是一种聚焦,是一种坚持,是一个心智占有,能够非常清晰地告诉用户你是干什么的,你是谁。
① 差异化、竞争型定位
就明显告诉消费者,“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是在定位里经常使用的一个竞争型技巧。
② USP定位(自我定位),功能性为主
USP是独特销售卖点定位或者叫垂直场景定位。
独特销售卖点我们也经常叫卡位型营销,就是在某种消费场景下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的。
比如“渴了、累了,喝红牛”,就是一个典型的USP型定位,强化了它的提神作用。
③ 品类升维定位
有一句话叫“旧世界满足不了新的需求”,这时你就有可能迅速占领这个新需求的品类,成为品类第一。
比如互联网咖啡,像luckin coffee。
消费者可能需要在办公室里面随时喝到一杯咖啡,那我们能够满足你的需要,这个时候可能我就升级变成满足新需求的一种品类升级定位。
第二点是符号:
如何建立你的视觉锤?建立能够非常深刻植入用户内心的一个符号?这是一个技巧。
我认为品牌工作的本质就是不断打造、坚持、保护符号。
其实所有的符号可以分成3种,有视觉型的、听觉型的、嗅觉型的。
第三点是场景:
场景是定位之后扣动流量转化的一个扳机。
定位定完后,消费者可能还是感知得不具像,甚至没有具体的消费倡导和行动力。那么,在具体场景里面,你的定位就会变得比较具像,比较接地气,比较能够提高转化。
当你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正三角之后,就可以开始你的“一上一下”了。
“一上”,就上升到品牌的最终战略层级,比如小米的5%厚道论,始终追求高性价比,它已经上升到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
“一下”,就到了品牌的接触点,任何一个产品或品牌,都有多个用户接触点,这些接触点都是对你品牌的持续的赋能。
用户留存后,不断创造接触点上的互动,因为只有高频互动才能带来高频分享。后面会详细讲到。
3. 裂变:最低成本的获客之道
裂变其实是一个疲劳度非常高的概念,2018热度最高的两个营销词可能就是裂变和社群。但在今天,裂变仍然是最低成本的获客之道。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有一个ID,每个人有一个二维码,有一个专属链接,从中我们就能看到每一个人带来的实际价值,以及带来的真实收益。
裂变营销的核心特点有3个:
① 社交关系链
只有在微信的时代,基于社交关系链的裂变的玩法或者模式可能才会成立,有时候它不是一个营销手段,甚至可以上升到商业模式,像拼多多、趣头条,包括一些社群电商的模式。
② 强调后付奖励
后付对企业来讲是友好的,不用预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损失。
③ 强调分享
所有的裂变都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设计。
第一种,复利式。即互惠互利式的,你好我也好。
第二种,众筹式。即人人帮我,
第三种,共享式。就是把我的权益进行分享,我帮人人。
四、如何运营流量?
1. AARRR模型:留存第一
我们一般讲的是,首先要获客拉新,第二就是提频,即提高用户的消费频次,第三提高留存率,第四获取收入,第五病毒传播,可以理解为它现在就是裂变式的传播。
在所有这5个环节里,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留存。首先把用户留存下来,才有可能进入提频,继而获取收入,进入裂变,通过裂变再拉新。
相当于这个模型可能会有一些实质性的顺序变化,叫从“顾客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传统的顾客思维,非常依赖外部渠道,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原来看不清、摸不着的顾客,变成一个你看得见,而且可以数据化、可以用户画像的这样一个用户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我认为移动时代的用户思维首先是先粉丝、先用户,然后再顾客。
你不用追求他今天来了一定要购买,他可以先关注、先下载你、先成为你的免费用户都可以,主要是留存在你这儿,留存之后你才有机会通过有效沟通和多次触达,对这个用户进行转化、复购。同时,把这个用户做多方位的数据标签、精准画像,然后形成你的自有流量池。
这是移动时代的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产品,它是非常重要的。
那传统企业怎么做留存呢?
案例:顾家沙发
原则上来讲,沙发不是一个高频的东西,买完之后就没有什么再跟你交流的必要,也就很难留存下来。
但顾家沙发发明了一种有趣的玩法:洗沙发。首先,用户必须先关注顾家沙发的服务号,注册成为会员,然后就可能会获得洗沙发的权益。
这样一来,洗沙发功能对顾客来讲就有点价值了,因为沙发是需要维修、保养和清洗的。
如此,客户就成功地留存到顾家沙发的微信服务号上了。这样就有可能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复购的可能。
2. 存量带增量,高频带高频
存量带增量比较好理解,只要你有种子用户,就能带来增量。比如你有100万的用户,是可以带来10万的增量的。高频带高频是要分清楚的,高频的使用并不能带来高频的分享,但高频的互动可以。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裂变的教训:
有个农民给地主打工,地主说我每个月给你一石米。农民却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你第一天给我一颗米,第二天给我两颗米,第三天四颗米,第四天八颗米……后面每天都翻一倍。”
地主想这农民傻了吧,要这么少,就答应了。后来,农民坚持了7天,终于饿死了。
为什么饿死了?因为他没有存量。如果这个农民手里本身就有一袋米,那撑到了一个月,地主可能真就破产了。
所以,存量非常重要,没有存量的情况下很难裂变。你需要有一批种子用户,才可能有第二次裂变的行为。
那么存量从哪来?存量可能从你前期的广告投放获取,它也可能来自于你第一批的邀请用户,或促销活动。
对一个企业来讲,可能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高频低价,高频低价的产品在今天肯定是比较容易去裂变分享的;高频高价也还可以,比如健身。最差的就是低频又低价,根本没法做,因为你连裂变的福利都提供不了。
所以你的整个产品设计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频次问题。如何提频?你能不能改造你的一些产品,甚至提升产品的商业化设计,创造出一种流量型的抓手?原则上,高频低价的产品都容易去做流量抓手。
案例:神州租车分时共享
神州租车是非常低频的,绝大部分人可能一年也就租一两次,一两次根本无法承载用户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流量。那怎么办呢?
神州租车推出了分时共享业务,可以按小时来租车,比起原来的按天租车,分时租车就比较便宜。
这样,花钱去租两个小时的车,两个小时结束后就有可能产生裂变行为,因为你分享给新的朋友后,你第一个小时可以免费。
分时共享的业务其实没有带来太大的GMV(通常称为网站成交金额,属于电商平台企业成交类指标),但它能带来20%的用户直接转化成长租,就是流量抓手带来真正有利润的产品。
3. DMP+PBL,用户的运营和挖掘
① DMP
DMP简单来讲,就是用户数据标签化的管理和应用平台,今天互联网企业,包括很多传统企业,基本上都可以把用户标签化,用户画像精准化,这肯定是一个趋势。
这个平台可能不仅仅是营销部门去用,运营部门、后台的中控、供应链管理部门都可以去使用。
前两天网上有句话挺有道理的:“中台越强大,前端才能更灵活”。就是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可能是底层的,也可以是中台的,它支撑你整个企业前方的运营和营销。
那么DMP的营销价值呢?
我觉得核心的有两点:第一,提升用户运营效率,无论是老用户的留存,还是老用户的复购,亦或是新用户的转化,都能够提升你的用户运营效率;第二,自动化精准营销。
DMP在数据方面,大概是三个模块,左边这块是它的数据源,绝大部分有价值的数据都是第一方数据,就是APP或者H5上面用户的购买行为、消费行为,这是最有价值的。
第二方数据,就是一般媒体的广告数据。到中间部分进入你的数据池部分后,我们一般就是数据的标准化:数据清洗,数据标签化,数据建模。
标签化有两种,一种是基础标签,就是你用户基本的行为特征,身份标签。一种是标签组,比方说这个客户有价值没价值,通过多组标签将其交叉出来,这是标签的功能。
到了右边就是你的DMP的使用,DMP的使用一个对外一个对内。对外的使用就是广告的投放,进行流量获取。通过数据标签,定向投放,精准、低成本地获取新用户。
对内是内部运营+挖掘。像千人千面地营销推广,完成用户沉淀、提频、唤醒等运营工作,进行精准营销。通过裂变、push等智能化、数字化手段,以老带新,低成本获取新用户。
案例:某快消品牌
它是如何使用DMP的呢?分三步:智能营销、精准投放、千人千面。
在智能营销方面,营销活动周期性自动触发,设计项目包括发券、短信、APPpush、微信消息等。
在精准投放方面,精准扩展投放人群,提高新客转化率,降低拉新成本,提高用户活跃度,减少用户流失。
千人千面的自动化触发营销,客户从注册到消费,划分4级用户属性;根据不同阶段的用户关联不同目的的营销方案;根据用户行为的标签,实施个性化营销方案,时间、营销物料更有针对性;高频测试,自动优选最佳活动方案。
到千人千面的阶段,可能是你整个界面的修改,整个用户体验的设计,这就是典型的DMP。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的问题了,可能也是整个商业模式或全链用户体验。
千人千面的微信模板消息:
比如模板消息,当你把手机号跟微信号打通之后,就可以做到one ID,以此来推送很多商业服务。
最近luckin有个活动叫百万大咖,如果你每周能够消费满七件商品,就可能在周末瓜分一个500万现金的奖金池,每期都能分到几十块钱。
那么这个活动里,就需要做到用户的千人千面。比如周一要开单,你送了一张神秘的五折临时券,“仅此一张,24小时内有效”;那么到了周五或者周六的时候,微信页面模板消息要提醒“您本周已经消费6件商品,只差最后1件,周日瓜分500万现金”。
这都是根据不同的人在每个阶段的不同状态,以及根据用户周一到周五的时间,给他们发送不同消息进行触发,以此大幅度提升你的用户转化。
什么叫大幅度提升呢?比如我们测试完了之后发现,这个活动我们做到第三周时,四五六件基本就中空了,用户越来越少,绝大部分用户变成了二级分化,要么是七件以上,要么是四件以下。
因为在中间这个段,我的模板消息非常精准,而用户愿意领券和消费,进而完成转化。
② PBL(Points Badges Leaderboards)
PBL就是我原来经常讲的游戏化思维的一套理论,包括点数、勋章、排行榜三个技巧,都比较重要。但在实际过程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的一种技巧。
点数:
我认为对于高频的APP或者高频的企业来讲,点数比较重要。点数在中国做的最好的应该是信用卡和航空公司,实行刷卡送积分、用里程兑积分,以此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提升黏度。
勋章:
它其实是点数的合集,一种可视化的成就。勋章在整个互联网企业里面经常使用,像神州的“明星专车”勋章提示,炫示分享,这就相当于一次免费的广告曝光,还有Keep运动勋章,提升用户在线时长。这都是勋章的价值。
排行榜:
排行榜其实也是一种激发用户的分享,激发用户复购欲望的一种方式,特别适合竞争型的促销或者价值型的炫耀。一个是微信运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最近做的“百万大咖”。
“百万大咖”我们有一个前五千名可以直接得200元红包的吸引点,第一周时,只要买18件商品就可以,第二周就变成32件,因为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处在多少名,这种游戏式竞争就能让用户更主动参与。
五、总结
1. 一切产品皆要可裂变
这是我反复提到的。因为在这个时代,幸也不幸,不幸的是头部流量非常集中,流量越来越贵,幸的地方是最大的流量是免费的社交流量池。
所以,一定要找到你的产品最性感、最可社交的一个可能性,找到它的裂变可能。
2. 一切创意皆要可分享
创意最好带上用户的ID、二维码,带上用户可以识别的链接。所有创意不要只是自嗨,更多的是为了让大家分享出去,哪怕它会low一点,哪怕它会原生一点,都没关系,只要能够有传播,它就是好的。
3. 一切效果皆要溯源
你的很多效果要数据化、要可视化,用数据来运营你的整个流量,这时可能在流量红利匮乏的时代,你还能想出数据红利。
通过监测,通过DMP去看到你的这些数据后,企业才敢于投入,才知道哪个靠谱,哪个不靠谱,最后能够让你的流量打法变得比较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