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习惯吗?

你真的了解习惯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类一天的活动有一半以上是习惯行为,那么你真的了解习惯吗?

最近一直陆陆续续在听熊莹在千聊一个系列课程——《8周GM成长力训练营》,现在讲到了习惯篇。

所谓的GM成长力就是一个人持续成长的能力,GM是Growth Mindset的缩写。持续成长的能力包括持续成长的思维模式、习惯、意志力。

要了解习惯就要先了解大脑

这一系列的课程运用大量的国外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人的大脑是可塑的,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任何技能,前提条件是只要不断的刻意练习,达到神经元之间连接次数越来越多,通道越来越宽,技能的掌握越来越熟练。

但是同时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也是非常懒的,生活中人类其实有一半的活动都靠习惯支配,大脑是处于休眠模式。在习惯的支配下,大脑的活跃程度大大降低,这样实际上是在节省大量脑力,大脑的能量主要集中用到了烧脑的决策上。

关于习惯,大脑还有2个特点:1、分不清好习惯与坏习惯;2、越先养成的习惯,越容易被调用。

因此,帮助孩子越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越有利,而不是等长大了再开始。

什么是好习惯呢?

熊莹老师给出了一个更准确的习惯概念——核心习惯:能够触发多个正向结果的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大量阅读、运动或才艺、守时、事前准备,事后复盘、记笔记。

那么如何养成核心习惯呢?

这就要提到大脑对于习惯的运作模式——习惯回环。

你真的了解习惯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个习惯必须有一个触发条件,引发一个习惯行为,最后大脑得到奖励。比如一起床就是触发条件、刷牙就是习惯行为、感觉刷完牙后舒服就是奖励,这里的奖励实际上就是多巴胺。有时候一个奖励可以是简单的糖。吃糖后的大脑容易产生多巴胺。一件事情的完结,比如,把微信里的红点都点开,邮箱里的未读邮件点开,都能对大脑产生多巴胺。

大脑持续保持习惯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渴望,渴望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多巴胺才是持续的动力。

这里有几个误区:多次重复的行为就会习惯吗?并不能,它容易被更刺激的行为替代。比如一直都有睡前看书的孩子,竟然被妈妈带回来的家庭电影投影仪吸引,天天吵着要看家庭电影。讲道理就可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吗?不能,讲道理并不能让孩子大脑产生渴望。

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如何改掉呢?

还是要回到习惯回环图。一旦有坏习惯的触发条件,用一个替代的好习惯行为,再奖励。比如,一紧张就咬手指的坏习惯,可以在紧张的时候,让手指握拳头,鼓励这种行为。最后经过至少半年时间改正坏习惯。因为真正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才打到内化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了解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