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新三国之争5——鹬蚌相争 宋辽双亡(35)
新三国之争5——宋辽双亡(35)
(二)宋金海上结盟
北宋朝廷听闻边关之外金、辽之间打得正欢。此时的徽宗皇帝心里那个欢喜,趁着辽的大势已去,抓紧拉拢新崛起的势力金朝,借此谋划拿回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
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
经过两年的接触,在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
1、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与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
2、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 金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络宋。
双方展开了伐辽大战,没想到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
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
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顺)及燕京。
但是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
这一段我在《童贯——生前生后皆骂名(25)》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宋朝得到燕京故地,非但不能把它转化为战略优势,利用它获得财赋,反倒被它严重拖累,成为沉重的战略包袱。
(三)靖康之耻
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病死,金太宗即位,下令将辽朝降臣和燕京居民远徙东北。
结果燕民不愿背井离乡,过平州时私下鼓动张瑴(jue,四声)叛金投宋。张瑴与翰林学士李石计议后,与金公开决裂,派人迎奉天祚帝之子,企图复辽。
同时,他还派李石向宋朝表示归降之意,徽宗再次心动,以为可以藉此收回平州。之前作为宋金谈判使臣赵良嗣认为宋朝不应背盟失信自找麻烦,建议斩李石以谢天下,徽宗不听。
张瑴便以平、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县)三州降宋。
正当张瑴出城迎接诏书、诰命时,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来讨,张瑴仓皇逃入燕山郭药师的军中,其母、妻被金军俘去。
张瑴之弟见老母被捕,转而降金,交出了宋徽宗赐给其兄的御笔金花笺手诏。金朝掌握了宋朝招降纳叛的证据,移牒宋朝索要张瑴。
宋徽宗指示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不要交人,在金人催逼下,王安中杀了一个貌似张瑴的人顶替,被金人识破,声称要举兵自取。
徽宗怕金人兴师问罪,稳不住立场地密诏杀死张瑴及其二子函送金人,郭药师对于宋朝出而返尔、薄情寡恩的做法十分寒心,愤愤说:
“若金人索要我郭药师,难道也交出去吗?”
从此,常胜军人心瓦解,不愿再为宋朝效力卖命了。
尽管如此,宋徽宗对尚未收回的新、妫、儒、武、云、寰、朔、应、蔚等九州仍心心念念。就派了个叫让谭稹的宦官为两河燕山府宣抚使,前往负责收回。
朔、应、蔚州守见到来势汹汹的宋使,守将向宋纳款请降。
此时金朝因太宗新立,辽天祚帝在逃,未暇顾及山后九州,十一月同意割武、朔二州归宋朝。
至此,宋朝实际控制的仅山后四州,因金帅完颜宗翰反对交出山后诸州,宋朝也不敢再作交涉。
宣和六年三月,金朝缓过气来,对于宋室的毁约之事恨得咬牙切齿,先派人对谭稹索要二十万石军粮,说是上一年赵良嗣答应给的,以此事为导火线。谭稹以为口说无凭,金军恼羞成怒,宋金战争一触即发。
收复燕云故地,巩固北线边防,是后周世宗以来有为君主的一贯追求,徽宗有此打算,虽可以理解,但是周旋手段未必有些狗血。
当时辽朝日衰,女真崛起,不失为攻取燕云的最佳时机。但此时北宋的军事实力较宋初的时候已经掉了不知多少个点的战斗力,徽宗自认为联合金朝灭掉辽,拿回燕云十六州,这算盘打得是非常划算。
宋室却忽略了金主的狼子野心,即使是联金灭辽,金占据辽的原始地盘再次和宋对峙,相等于辽的土地重新有了政权,燕云之地是新政权恢复生息的膏腴之地,怎么可能轻易双手呈上归还。加之徽宗急于求取收复,周旋手段如此拙劣,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倒,不仅伤人,还折己。
同时唇亡齿寒,辽国灭亡以后,宋朝便变相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
而此后金宋边境正式接壤,而金兵又果然于辽亡后南侵宋土。
1126年北宋便在朝政败坏,国力和军力不振的情况下,遭强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后,徽宗写下《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下一章:宋与外国共天下——如何从兄弟之盟一步步屈辱成君臣之约(36)
《皇权的衍生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