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夜

爸妈习惯晚睡,那天晚上十点多了,爸爸才想要把堆放了一个多月的粮食装袋。又是零点之后才熄灯。

客厅的灯,院里的灯一直亮着。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的火气莫名往上窜。孩子十点多就上床准备睡了,可是家里动静太大,他也睡不踏实,硬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睡着。我想不然就提前回太原吧,可是又觉得还是在家里自在,和公婆相处起来还是客气的成分多一些。可是继续住着吧,我又实在不习惯家里的作息规律,但是又改变不了。开始时主要是生自己的气,总是有诸多不满,却行动力极差。

总算挨到客厅的灯暗了,可是爸妈卧室的灯又亮了,等了好久都不见爸关灯。心里的火气就更大了:家里的活是很多,可是也不是非得干到这么晚吧?我怀孕的时候没见他们因为我早睡过,有了孩子之后回来住,还是这样。这么小的孩子睡觉应该尽量安静,尽量黑暗吧?

然后我就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从我记事开始,我就很排斥回自己家了,也不愿意和爸妈单独呆着。当时太小了,没有想过是为什么。长大之后根据姥姥讲给我的一些事情分析,可能是因为爸妈见到我的时候,总是抓住机会就纠正我的“陋习”。既然老人们带大的孩子让你们如此不满意,为什么把我交给姥姥姥爷呢?

相比之下,弟弟的成长中父母的关注从没有间断过。不管爸妈多忙,都几乎不把弟弟留在姥姥家过夜。等到上学的时候,妈妈成了我们姐弟俩的班主任。当时村里卡的不严,弟弟提前两年入学。从此,弟弟在鲜花与掌声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而我虽然在大学前都和弟弟相差不大,但是大学毕业之后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我一直把这种差距归因为自己没有弟弟聪明而且不够努力。直到学习了九型之后,反观自己的成长路,才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我和弟弟一直同班,直到考上同一所大学。我一直被拿去和弟弟比较,一些优势也很少被肯定。因为大两岁嘛,自然应该表现好一点。

我不怪那些拿我俩作比较的亲戚朋友还有老师们,但是心底无法原谅父母的这种安排,即使是高中同班都没有和我商量。还有他们带有偏颇的评价:我儿子小学一年级就能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连续看一上午拼音报,那会儿他才5岁;小时候女儿和同学唱儿歌玩游戏,还不带他玩儿,结果他听一听就记住了;他画什么像什么,唱歌跳舞也有模有样;本来打算让他旁听来着,结果他跟着上了一年之后还不错,就跟着他姐姐一直读到大学了。

我想了好久好久,都想不起来在小的时候爸妈夸过我什么。只记得妈妈说我唱歌跑调,画出来的猪不像猪。然后爸爸说,闺女应该是遗传我了,什么都不太擅长。

直到上初一,美术老师是专业学美术的,他带着我们写生,当看到我画的画时,特意点名表扬了我:“她画出来的线条很自然,同学们可以过来看看”。高兴过之后,我还是有些伤心:爸妈从来没有发现过我画画的线条自然,如果说因为不懂,那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说我不会画画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不关心我,也没有用心观察过。我没有告诉爸妈美术老师肯定我的事情,从此以沉默的方式开始反抗。

想到这些的时候,我一直在默默地流泪,旁边的孩子和老妈已经熟睡。我不敢让自己哭出声。

凌晨两点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冲到爸妈卧室门前低吼了一句:“爸,都几点了还不熄灯”。

四下都暗下来了,我以为我能睡着了,结果闭上眼睛之后继续想。脑海里出现了姥姥家的老院子,一间不足二十平的南房和一间只有几平米的小厨房承载了我所有的童年生活。就是这样有限的条件,姥姥都能让我的童年过得有滋有味,简单快乐。

十多岁的时候,我们才搬到大一些的正房居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姥姥身体不如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只要一想到姥姥有一天会离开我,我就会泪流满面,感觉我的天快要塌了,自己马上就会成为孤儿。重温这种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感觉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被姥姥牵着手,却眼巴巴地看着抱着弟弟的妈妈的小女孩,她心里是想被妈妈抱着的吧!因为得不到,于是骗自己那不重要,我有姥姥姥爷就够了。

在我六岁之前,妈妈这个角色是由姥姥来扮演的。直到现在,姥姥姥爷在我心里的位置依然排在爸妈之前。很多时候回家更多是为了陪一陪姥姥姥爷。

现在的我还是听不得爸妈说奔仔儿好多表现都非常像舅舅,比如专注,经得起夸……一旦有这样的话被我听到,我就会怼他们,怼完之后看他们受伤的表情就觉得很痛快。

但是现在想想,我之所以有把握怼着他们,也就是心里确定爸妈在乎我。看到了这个,相信有一天我会和他们和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