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

寫在前面的話:
這是一篇關於 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翻转課堂的可汗學院》的讀書筆記,詳細內容請到書中翻閱,謝謝!

「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_第1张图片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_第2张图片
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

或許你以前沒有聽過可汗學院(Khan Academy)。但從此刻起,你必須認識這所「學校」,並且準備好擁抱這所世界最大的學校持續帶來的學習革命……

「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_第3张图片
當我們談論教育時,我們通常在談些什麼...

當我們談論教育時,我們通常在談些什麼...

  • 考試得分?升學率?
    這兩個方面固然重要,但教育的責任其實是挖掘人的潛力,教育的使命則是提升人的尊嚴。
  • 班級人數越少越好?
    其實,即使是小班授課制,在我們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也並不能解決學生間理解力差異的問題。在傳統課堂中,老師是掌控課堂進度的唯一,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弄明白的問題,在課堂上老師不會停下來解答,相反會繼續下一部分的內容講解;複雜困難的知識點往往又與基本概念相關聯,若出現基本概念理解困難的情況,就無法輕鬆理解更高難度的知識點。
  • 在線教育會革老師的命嗎?
    並不會。視頻學習不僅不會降低老師的技能水平,往往還會使老師這一角色更為重要!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自學知識內容,而這時老師就有大量時間可以為學生“解惑”,因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肯定會碰到或多或少的疑問,老師就從“教書匠”的身份轉變成“輔導員”,輔助學生理解、運用知識點。
  • 題海戰術?熟能生巧?
    我們一直以來沉迷於“題海戰術”之中不能自拔,由於長久以來的“高效回報”讓我們誤以為這種學習方法非常靠譜!其實並不是這樣,這種學習方法只會提升應試技巧,並不會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_第4张图片
如今的教育體制還適合我們嗎?

過時的教育體制

回溯歷史我們發現,如今的教育體制其實是在18世紀由普魯士人最先實施的。在當時,普魯士人的初衷並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他們在學校裡學到的價值觀讓他們服從包括父母、老師和教堂在內的權威,當然,最終要服從國王。
作者個人並不認為普魯士王國的教育體系僅僅是為了讓統治階級實現鎮壓百姓的目的而建立的。在當時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創新意義,並且主張人人平等。當時的教育體系倡導的是免費的公共教育,要求人人參與,學校的費用由稅收支持並且具有強制性,建立這樣一種學校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革命精神,這樣的教育體系讓上百萬人成了中產階級,為德國成為工業強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原動力。這是實現普魯士王國人人接受教育原則最經濟的一種方式,但它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

如今我們所採用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在近期也越發明顯,因為如今的經濟現狀已經不再需要順從且遵守紀律的勞動階層,相反,它對勞動者的閱讀能力、數學素養和人文底蘊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造力、充滿好奇心並能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需要他們有能力提出新穎的想法並付諸實踐,不幸的是,普魯士教育體制的目標與這一社會需求恰恰相反。——摘自P56

「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_第5张图片
別輕易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學不好,有時並不能完全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現今的教育體制將知識劃分成各個學科,並進一步將學科分為各個獨立的單元。這種劃分方式存在潛在的風險,它造成了一種假象,彷彿每個知識點都是分散且毫無關聯的。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更為基礎的一個問題是,知識點或許沒有被完全覆蓋,這是因為學校是根據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時間來決定學習進度,而非按照每位學生掌握的程度來安排學習計劃的。在按照分配的時間講完一個知識點後,老師就會對學生進行測驗,並開始進入下一個知識點。——摘自P58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中學階段的哥們課程當中,最讓我頭疼的就是——歷史,中國史、世界史每一部分都學得超爛。特別是近代史部分,時間線被打亂,同時期在中國發生的很多歷史卻被按照章節劃分打亂,缺乏系統性也導致自己記憶功能紊亂,很難搞清楚事件與時間的關係。

長時期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習就會導致自己的知識結構千瘡百孔,形成一個個大窟窿,這也就是作者提到的——**瑞士奶酪式學習
**。

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另一個危害也很常見,許多人,包括那些接受過頂尖教育且天資聰穎的人都無法避免——他們很難將課堂上學的知識與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聯繫起來,這樣的例子每天都層出不窮。摘自——P62

課堂上的內容無法與現實世界中的應用相結合,這是我們現存教育模式的主要弊端,其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快速地學習知識,在僅僅理解了一部分知識以後就宣稱掌握了全部,而實際上,學生獲得的只是非常淺顯的理解。大多數孩子在代數中學到了什麼呢?令人悲哀的是,他們只記住了一大堆 x 和 y ,只要將 x 和 y 代入死記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們的值。摘自——P63

來來來!現在我們一起來背一遍三角函數的公式,再來說一說氧化還原反應是怎麼一回事。

即使你現在還能說出來,但請回想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應用場景呢?不得不說這也是我們在上學期間自我安慰的一種手段,可怕的是真的被預言成真了!我們辛辛苦苦花了很長時間掌握的知識,現在卻成被我們自己遺棄掉!

考試能檢驗學習能力?

考試並不能反映出學生某一科目的潛力,最多就是能及時反映出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學習情況。摘自——P64

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掌握知識的速度都不同,理解得快的學生不一定理解的深入,考試並不能檢驗出我們的學習能力高低。

考試幾乎無法告訴我們學生的思維過程,我們也就無從得知學生為什麼會答對或是答錯。如果學生沒答對試題,到底是因為他沒有掌握某個重要的知識點,還是僅僅因為他在考試時太過粗心?如果學生沒有答完整張試卷,到底是因為他或她由於沮喪而放棄了,還是因為時間不夠?如果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他們的成績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換句話說,一個正確的答案能夠反映出學生的推理能力嗎?正確答案是深入理解知識點後作出的正確選擇,還是依靠直覺進行的主觀判斷?是對標準答案死記硬背的結果,還是靠運氣猜測出來的答案?摘自——P65

錯在哪裡我們只能憑藉老師的經驗主義來推測,並不能用考試的手段來證明。而做正確的題目也不一定是學生確實掌握了知識點,也許只是死記硬背、反复訓練而做到的。

在思考考試結果到底有多重要這一問題時,我們應抱著懷疑和謹慎的態度,永遠也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考試結果是完全準確且意義深遠的。摘自——P68

考試這種檢驗形式固然沒有錯誤,可以說是最簡單易行的檢驗形式,但對於考試結果我們應該保有懷疑精神,考試結果並不代表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

「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_第6张图片
教育不能扼殺創造力

做對題目並不能讓我們擁有創造力

如今,儘管科技方面的重大變革每天都在改變我們的世界,但仍有許多人認為,學數學和科學只需要記住公式,在考試中得出“正確答案”就夠了。甚至連工程學這樣的學科也會令人費解地被誤認為是機械呆板的學科,好像只是生搬硬套就可以學會似的。恰恰相反,工程學的本質是用新穎且尚未經過證明的方法憑空創造出事物,或者將各種零件拼裝在一起。坦白講,只有那些沒有真正學過數學或科學的人才會對工程學產生這樣的誤解,站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分水嶺上,他們的思想不由自主地被前者影響和限制,而實際上數學、科學或工程學需要的是高水平的直覺和創造力,它們都是藝術,只不過換了個名稱,而試卷檢驗的技能和知識不過是學習這些學科時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內容罷了。摘自——P70

在建築設計中體現創造力就不能僅僅運用公式來實現。國內有很多優秀且設計精美,甚至可以說奇特的建築,然而搜尋資料時我們會發現,這些建築的設計師很少是我們中國人。
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也使我們國家的技術水平領先世界,建築效率越來越快的同時,產生了“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各地隨處可見的“火柴盒”高樓似乎都長著一樣的模樣。我想這樣的設計師代入公式、批量畫圖紙的功力肯定“世界第一”!

我們採用評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篩選的做法是危險的,因為我們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忽略那些思維奇特的孩子,甚至會對其與眾不同的思維造成限制。這些看似與同齡人不同的孩子的想法往往標新立異,而且通常來自直覺判斷。在我們利用考試的方式將這樣的學生淘汰時,實際上是將創造力扼殺在了搖籃之中。摘自——P71

在我接觸的學生中不乏有這樣的“異類”,學習成績並不理想,但他們思維清晰、懂得是非,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會“隨大流”。而恰恰是這樣的特點,導致他們會時常破壞“規矩”,使老師十分頭疼。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壞孩子”。

終於放假啦!!!

對於學生來說,放寒暑假真的好嗎?

未來的教學體系是否應該重新審視暑假的意義呢?
我的觀點是應該取消固定的暑期實踐,允許學生在需要時自行申請休假——與公司的休假體系差不多。如果學生能夠與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一起學習並遵循自主的學習進度,那麼我們就無需人為規定學生進入下一個年級的時間。如果學生的家人想去歐洲旅行,或者有人來家裡共度假日,或者學生自己想創業,都沒有問題,只要申請放假即可。學生也不會“錯過”某節課,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的。更棒的是,由於有了定制的視頻課程和練習,學生在放假期間仍然可以繼續學習。同樣,老師也可以享受到這種休假方式的靈活性。由於班級裡有多名老師在實施教學,老師們可以在一年的時間裡輪流休假,學校也不會要求老師放棄調休或旅行,因為老師休假並不會影響學校的整體教學安排。摘自——P159

讀到這段時,我首先是奔潰的,因為擁有寒暑假是作為教師唯一的所謂“優勢”,如果取消寒暑假的話可能就會有大批教師離開崗位。
不過再轉念一想,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寒暑假的時間完全被浪費掉,導致之前所學習的內容會完全忘記掉,這對於知識架構是毀滅性的!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的進度進行安排學習、休假,更人性化一些,也許對於學生學習方面來說會更好些吧!

那麼在可汗學院試點學校中,我又該如何來評估學生的表現和潛力呢?
首先,我要取消字母等級評分制,如果採用了精熟學習法,字母等級評分制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義。學生在掌握了某一概念之後才能進入下一概念的學習,但在此之前,他必須接受測試,連續答對10道相關題目,否則就要對知識上的漏洞進行彌補。在這樣的模式下,沒有人會逼迫學生在沒有完全掌握知識點的情況下繼續學習,也沒有學生會被拋下,所以全部學生最後都能獲得A。用加里森·謝勒(Garrison Keillor)的話說,由於所有孩子的成績都會遠遠高於平均分,再給學生評級就失去了意義。
然而,為了對學生進行比較,我會繼續沿用標準化考試,但同時也會對其做出較大改變。比起標準化考試每年更換試題的頻率,我會加大對試題內容的變換,在測試中融入更豐富的問題,並嘗試採用開放式的題目。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會逐漸改變,他們不再為考試而學習,富裕家庭裡的孩子也不再享有不公平的優勢,考試不再是學生孤注一擲的挑戰,學生可以在提升自我能力之後參加多次考試。很多家庭富裕的學生已經開始在參加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時這麼做了。此外,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標準化考試絕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我會極大地削減標準化考試在評估方面的權重。
此外,我還將從兩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並將它們作為評估的核心。其一是持續多年的跟踪調查,不僅包括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跟包括他們的學習方法;其二是體現學生創造力的作品集。摘自——P163

一直以來我們沿用並不嚴謹的標準化考試與字母等級評分制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績,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理解能力的差異導致評價出現差距,但這樣的差距這並不能說明學生的學習能力,若嘗試可汗提出的這些方式方法也許會使目前厭惡學習、討厭考試的孩子重拾學習信心。

最後的話:
可汗對於自己可汗學院有著明確的目標與追求,他對於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會給未來教育行業帶來一些新的變化。他所提出的新穎教育理念也許有些“烏托邦”,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使紮根幾個世紀之久的“過時”教育體制有所鬆動,掀起一陣教育改革風暴!

你可能感兴趣的:(「讀書筆記」看可汗學院如何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