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只讨论传统武术,“气功”、“太极”一类不予以评价。
本片文章图片水印均失效(我换微博账号了)
(一)
一年前的暑假,自己闲的蛋疼,正好家里人认识市里武术协会理事,就把我送去练武,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到武馆,师傅邀我喝了一下午茶,大概一壶过后,他问我有没有练过童子功或是曾经拜过其他师傅。我当时只有一个多月在家健身的经历,肌肉也并不发达,只能承认自己是弱鸡一只。随后师傅把我交给一个师兄,我叫他凯哥。
凯哥二十岁出头,却已有四五年的武龄,师傅嘱咐他先不要着急教我拳法,打几式套路拳让我开开眼界就好。所谓套路拳,每招每式都是套路,有对对方飞腿、直拳的格挡,也有对挖眼、肘击等一系列邪招的反击。当然,这套拳,我要在一个月以内掌握,除了每天扎各式马步以及给大师兄、二师兄擦擦刀枪外,其余一天八个小时,都要把这套拳过一遍。
有时等我压完腿以后,武馆里其他人都已经回家了,下图就是证据️
因为我来的晚,有些小孩的辈分都比我大,我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少听一些小孩家长的尖酸话语。终于在半个月以后,师傅来检查我的学习情况。
师傅让我站稳。我两脚岔开肩宽,胸膛前挺,二头肌充血发力,做好了一切准备。师傅用手轻轻拨了一下我的左肩,始料未及,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然后师傅说了我至今铭记于心的一段话:
学功夫,练的是核心,要学会把握好自己的重心,重心一旦偏了,也就露出破绽,高手过招,一击致命。此外,你来学武,功和夫要分开,功是你的力气,夫是你领会的套路技巧,开始你只需要练“夫” 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这就是传统武术,说到底,是一个修炼核心的过程,它不追求大块肌肉,讲究套路、灵活、巧劲。
(二)
从刚开始健身至今已经很久了,因为要上学,总是断断续续练习,但加起来也有半年以上。这是我健身之前的样子。
因为我有武术的底子,刚去健身房,我发现教练们都“头重脚轻”,过度追求大块腹肌和臂膀,看起来极不协调。我信心满满,一面换上一个15kg的铁盘做卧推,不亦乐乎,直到一个教练过来搭讪。
“小伙子刚办卡吧,请私教没?”
“没必要”
“呵呵,你练的不大对啊。”
“我这不是举起来了么”
“你按我教的做一遍试试。”
教练刚一上手,我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他用双手固定住我的肩膀,哑铃推举的位置向前挪了几公分,此时我失去了腰部和肩膀的借力,二头肌开始抖动,只勉强举起来一个便肌肉酸痛。随后健身教练说了一段能气死我师傅的话语。
健身要求把肌肉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又有细分,练胸肌,只能三头和胸发力,专项训练才更容易出成绩。
此时,我也明白了,健身是和武术不同的物种,他为了练出肌肉和线条,而不是为了实用,有时候美丽和适用无法兼得。
(三)
既然传统武术与健身各有千秋,我就想要将它们简单融合,达到既能适用也不损失肌肉美感的效果。
我在专项锻炼以后,会尽量调动全身各个部分肌肉,目的是不练“死肉”。比如今天练习胸肌,专项练完以后,我会在卷腹的同时做小重量的哑铃飞鸟,同时调动多方面肌肉,保持协调。
第二,为了不练“死肉”,我每一项的锻炼,其实都是为了武术而服务。我把健身当作功夫中功的练习,让健身最大程度的为武术服务,比如在健身房手持哑铃扎马步,做持重物“麒麟步”,都是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
此外,坚持跑步,坚持压腿,找没人的时候做做飞身踢腿,也是保持肌肉灵活性的好办法。有能力的话,试试倒立吧!
最后祝各位健身顺利,学有所用。
再想起其他的我会继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