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每日一句 2月7日 运安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译文:《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 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 吗?”

感悟:

1.关于《大学》。《大学》是一本孔孟之学的入门读物,“为学纲目”,是儒家教人修炼成圣人的纲要,学人由这本书懂得修行的先后次序和高低层次。王阳明还专门写过一篇《大学问》来向学人介绍如何从大学领悟“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

2.关于“止”。在《大学》之中,“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我认为“止”是指目标和界限。大学开篇讲到,“知止而后有定”,就是说知道目标和边界,就能够安定下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邦畿千里,惟民所止。”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说这句话指的是周文王的国家是人民该呆的地方,维民所止的“止”对应黄鸟的“止”,都是居住的意思。有说国家之间征伐相对,抢夺地盘,不知道一个国家的界限其实就在人民所向,这里的“止”就是动词,对应后面孔子所说的“知其所止”的止了。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一个国家延绵千里,应该立足于它所泽被的人民,而不是盲目扩张,不知所止。就像啾啾叫的黄鸟都知道自己就该呆在丘陵之中一样。孔子说了,连黄鸟都懂的道理,怎么人还不如鸟吗?

3.关于“知止”。在个人的人格修行上,“知止”是一个首要的事项,对应于人之“立志”。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界限以后,才能安心下来投入的生活、工作,也不容易被外界干扰。说起立志,古人一般会说成“圣人”、做“君子”,就算追求再低的,好歹也是立志当个知识分子——做秀才。而如今社会,问起孩子的志向,往往都是“做医生、做科学家、做律师”,这些都只能算是职业理想,要是问起“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要说孩子,就连成人也往往张口结舌,不知如何作答。这也许因为,长久以来,我们除了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再也没有第二种选择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每日一句 2月7日 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