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适用于 0-1 岁的产品小白,大牛请笑过。
很多人觉得后台产品简单又省事,不需要考虑前台烦人数据,只需要堆砌功能,或者把界面弄的好看点、交互弄的炫一点、提交表单耗费的时间短一点、别总是报 bug、业务方要的功能来一个做一个就行了,和众人搞好关系说不能还能混个年终奖加个薪。其实这是对后台产品价值的严重低估,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人的话。
后台产品属于 to b 体系,而 to b 更侧重于生态环境打造,行业格局变更,所以后台产品发挥空间非常大。也许你的一个方案,可以减少业务团队的人力成本,改善业务团队的流程,甚至让公司招人扩建团队的时间再往后推一段时间。
那个躲在幕后操纵黑箱的岳不群,描述的就是后台产品——额,这比喻怎么有点怪怪的?
如果你负责一个前台产品,想必非常熟悉它在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几个阶段,你需要做的诸如「拉新」、「留存」、「转化」等工作。
而如果你想把后台产品做好,你需要对公司不同阶段的战略非常熟悉,需要对它涉及的业务非常熟悉,甚至熟悉程度要超越前台产品。或者换句话说,「拉新」、「留存」、「转化」绝对不是只有前台产品才会去考虑的事情。
这也是一些公司把商业效果也定义为后台产品 KPI 的原因。
一条业务线从小到大,它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目标。比如:
第一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用户来访问自己的站点。
第二年,用户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此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用户在这个站点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蹦失走掉了。
第三年,要商业化了,我们希望用户在站点上下的每一笔订单的金额高一些。
从「页面访问数」、「商品点击数」到「提交订单数」,你非常熟悉,这是一个漏斗。你会根据产品不同的阶段,去想办法提成每一步的转化率。
其实后台也有漏斗。
以后台产品 CRM 来举例。
CRM 是一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销售、客服、财务等同学,会在这套系统里面录入一些信息,比如客户、机会、联系人、合同、到款情况等等。
一份合同的生老病死是怎样的?主要是这三个点:「销售四处找潜在客户」、「销售持续拜访有意向的客户」、「签了份合同」,其他的节点暂时略过。
「销售四处找潜在客户」,其实就类似于你做前台产品的时候,「有更多的用户来访问自己的站点」。
「销售持续拜访有意向的客户」,其实就类似于你做前台产品的时候,「让用户在这个站点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签了份合同」,其实就类似于你做前台产品的时候,「用户在站点上下了一笔订单」。
这是一个很清晰的漏斗,每年业务部门都会有销售目标,你也会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个节点发力,去配合业务部门。
举个例子,业务部门希望提高业绩。
业绩其实对应的就是合同总签约额,而提高总签约额有很多种办法,比如:
增加潜在客户数量提高潜在客户转化为有意向客户的转化率
提高每份合同的签约金额
从上至下,难度依次增加。
如果你的业务线处于增长期,这意味着你还有大量的潜在客户,那么此时你需要做的重心,可能就是增加「潜在客户数量」。
如果你的业务线属于成熟期,这意味着市场上的绝大部分潜在客户,已经成为你的瓮中之物,那么此时你需要做的重心,可能就是「提高潜在客户转化为有意向客户的转化率」。
如果你的业务线属于衰退期,这意味着你的绝大部分潜在客户,已经变成了有意向客户,那么此时你需要做的重心,可能就是「提高每份合同的签约金额」。
我们先来看在 CRM 系统中如何增加「潜在客户数量」。如果你做过前台产品,你会非常熟悉「如何让更多的用户来访问自己的站点」。你可能会去微信微博贴吧等各个渠道大力推广,你还会去分析不同渠道的转化数据,把一些劳心费力却不讨好的烂渠道扔掉,省的再在它上面浪费精力。
CRM 也一样,你需要想办法让销售方便的找到「潜在客户」,其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这些「潜在客户」名单端到销售面前,省的他们自己找。这些「潜在客户」名单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比如竞争对手,比如客户自己在你前台站点提交的信息,这些都是「渠道」。你同样也可以去研究不同渠道的转化情况,把一些劳心费力却不讨好的烂渠道扔掉。如果你喜欢钻研,你还可以费心费力去捣腾一些诸如渠道评分或者过滤规则的玩意,最终把一批干净「潜在客户」名单交给销售同学。
再来看如何「提高潜在客户转化为有意向客户的转化率」。如果你做过前台产品,你会非常熟悉「如何让用户在这个站点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可能会去搞个性化推荐,优化搜索,调整类目,等等。
同理,在 CRM ,你需要想办法让销售方便的找到「有意向客户」,你也完全可以去搞个性化推荐,把销售重点关注的客户方便的展示给他(谁说只有前台产品才需要标签系统),你也可以去优化搜索,展示更丰富的信息,方便销售判断。你还可以把糟糕的导航调整一下,给销售经常关注的客户类型做个快捷入口。
最后来看「如何提高每份合同的签约金额」。如果你做过前台产品,你会非常熟悉「如何提高用户在站点的每笔订单金额」。你可能会把用户分为很多种角色,比如首次购买用户、重复购买用户、高订单金额用户、低订单金额用户,去分析不同角色在订单金额上的不同表现。你还可能会把商品分为很多类型,比如热门商品、冷门商品、高价商品、低价商品,去分析不同商品在订单金额上的不同表现。你还可能会在订单页面给用户推荐更多的东西。
同理,在 CRM ,你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每份合同的签约金额」。你同样可以去分析新签客户、续费客户、大客户、小客户、热门标的物、冷门标的物、高价标的物、低价标的物等等不同维度的签约额数据,你可以给销售同学提供丰富的数据报表,你也可以找销售同学聊聊,一起思考把销售重心放在哪类客户、哪类标的物上面,投入产出比更高。
前后台产品形态不同,但思维方法其实是相通的,看一堆干货死记硬背除了浪费时间外没任何用,你更无须抱怨后台产品怎么连个能抄袭的竞品都没有。你需要做的是触类旁通,就像我们一旦学会了数理化公式,自己拿着就可以去做题了。
本文由@唐方 原创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产品100并附带本文链接
产品100非常欢迎产品界的各路大神、人神、女神、男神、土豪、屌丝来稿!
共同分享爱,明天会更好,小编等你来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