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a "be better type"

——给笑来老师的成长征文

说实话,我可能很早之前就读过笑来老师的文章,按照笑来老师的说法,可能已经是一辈子之前,隐约记得当时笑来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当时我也毫不犹豫的买了,但是然并卵,书买回来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改变。那种状态就跟笑来老师在多年以前听了“庄轶”的创投课如出一辙,知道那些道理貌似是正确的,但是完全无法将那些道理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间建立起联系,其实也就是完全无感。因此我依然还是那个没有进行认知升级之前的我,恩,就这样,我错过了一辈子。

再次读到笑来老师的文章已经是2015年的7、8月份的某一天了,忘记最开始给过我触动的是哪一篇文章了,也许是“睡后收入”的概念,也许是摆脱“重力加速度”束缚的概念,也许是“个人成长的复利曲线”的概念,也许是所有这些概念的集合。总之,我深深的被笑来老师提出的各种令人脑洞大开的概念所吸引,因此就一篇接着一篇的往下读。后来又读了《把时间当做朋友》和《人人都能用英语》这两本书,里面的思想和论述过程更加精彩和系统,并让人信服。其实在阅读老师文章的过程中,我个人有两种体验,一方面,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居然如此之大(简直如同猴子和人的区别),但另一方面,又让我增加了一个无比坚定的信念,一切知识都可以习得,通过不断积累我也能够达到一个行业里顶尖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阅读和实践,我切实感受到了某些概念在我身上发挥着的作用和自己的成长,所以后来当笑来老师创办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时,不禁让我眼前一亮,毫不犹豫的就订阅了。因为我就知道这个专栏是确实可以让人通往财富自由的专栏,而且我也知道这个专栏并不会讲太多关于理财、创业之类的内容,因为在笑来老师看来,赚钱的钥匙从来都不在于赚钱本身,那把钥匙往往在我们自己身上,因此努力打磨自己的底层价值观和专业技能,才是普通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最佳途径。

一、什么是最重要的底层价值观

之所以说底层价值观最重要,那是因为当人们在做任何一个决策和行动的时候,那些底层的价值观都会开始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我们的每一次决策,即使做决策的人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而每一个决策和行动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今天就谈一谈笑来老师教给我的最有力量的一对概念,“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和“表现型人格(be good type)”。之所以说这一对概念是最有力量的概念,是因为我们的整个人生基本就是被这两个概念所驱动,从而形成了我们每个人迥异而独特的一生。

其实这两个概念很简单,我的理解如下:

拥有“表现型人格”的人就是只关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够赢得别人的认可,而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反而没那么重要。

拥有“进取型人格”的人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只关心一点,这件事能够给我带来哪些成长和收获,而别人对此的看法反而无关紧要。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两种人格的混合体,在一些我们很擅长的事情上,我们往往是进取型人格,越是做得好就越是多做,而在我们不擅长的事情上,我们往往体现为表现型人格,越是做不好就越是不做。今天笑来老师得到专栏里最新一期的思考题是“你最应该戒掉的恶习是什么?”。我想人生最大的恶习莫过于知难而退,浅尝辄止。但这只是表象,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的那一只“表现型人格”在作祟,对,就是一只,像老鼠一样。

二、“表现型人格”如何成功阻碍了我的一次成长升级

我个人在航空公司及相关行业里混迹8年时间,主要从事的资金管理和融资相关的工作,应该说在职业生涯前三、四年时间里,我的成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在那几年里我做过与企业现金流相关的几乎所有业务,比如资金调度、各类融资(包括长短期贷款、信托、租赁和飞机融资)以及集团整体授信业务。

但是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尽管也有职位上的晋升,甚至也有在一家航空公司财务部担任副职的经历,那本来是一次特别好的学习其他财务知识的机会,但我的成长速度却在逐渐放缓,有时甚至停滞不前,这里有两地分居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出在我自己身上,我没有能够好好利用那个职位,多处理相关的业务来提升自己,当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别人觉得我对核算业务不懂。

然而,越不处理那自然是越发不懂,而且过了初始的一段最佳提问期之后,你可能就再也不好意思向他人提问了(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应该能理解我刚才说的这些感受)。而且,我当时还给自己找了个自欺欺人的理由:学了那些会计核算方法也不能怎样,我只需要专注于把融资这个最主要的工作搞定就行了,而且公司里到处都是不懂业务的领导。现在想想,这真是一段无比可笑的经历,我在对那件事情的处理上,完全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阿Q而已啊。但如果不是后来看到“表现型人格”这个概念,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觉得我曾经错过了什么。

看,“表现型人格”就是这样阻碍了我本该有的一次成长和升级。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最终却沦为自己的笑柄。

三、“进取型人格”这个概念怎样帮我作出重大决策

实际上,2016年8月,我做了人生中到目前为止第二重要的决定(第一重要的是结婚),辞掉之前的工作,离开妻子和孩子,来到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读书,攻读航空金融硕士专业(AviationFinance)。如果说之前的某些决定:比如上什么大学、去哪家公司上班、选择在哪个城市居住,更多的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做出的被动决策,那么这一次,则是我深度拷问自己的内心后,做出的一次主动决策。

工作六年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对于飞机租赁这个行业情有独钟,于是我选择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这次跳槽以及其后2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于飞机租赁这个行业本身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然而理解的越是深刻、越是全面,就越是感觉的自己这方面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也越是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挣扎。恐惧和挣扎的原因是:当时的工作虽然能够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并不能带给我所需的成长和技能,或者说成长的速度太过缓慢,而成长缓慢是一种罪。而那感觉就像你刚刚看过一个异常精彩的电影预告片,里面有你喜欢的演员和情结,那你肯定希望马上能够一睹原片的真容,但是电影院告诉你要等十年以后才能放映,你怎会知道在这十年的等待过程中,原来的憧憬是否会被时间和琐事所冲淡。

所以当爱尔兰(世界飞机租赁行业的发源地)都柏林大学在2016年首次开设航空租赁的硕士学位课程后,我第一时间就向其提出了申请。可是等offer拿到了之后,我又开始犹豫不决,这主要是家庭和孩子的原因。但当我排除了家庭、成本等所有其他的干扰因素后,摆在我面前的其实就是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行走在原来的轨迹上,进行缓慢的知识升级,并且不知道何时才能完成升级(也许永远也不能完成),另一条是花一个大价钱和一年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极大的加速度,让自己有机会进入快速成长通道。这一次“进取型人格”战胜了其他一切的顾虑,如果这一年学习带给我的成长幅度是我工作很多年都难以获得和不可替代的,那么这次尝试就是值得的,这就是我对这件事的价值判断,尽管这导致了我们再一次两地分居,这导致了我们家多了一大笔留学开支、还少了很大一笔生活来源,这导致了我失去了一部分安全感,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的疑惑和不解(恩,知识无用论再一次在他们的头脑中占据了高地)。但这些失去或者成本,与成长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后,这也是一个花钱购买知识的典型事件。

四、“进取型人格”驱动的人生才是开挂的人生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进取型人格”如何在人生重大决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但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进取型人格”能够驱动我们的人生不断进行每一次微小的尝试。有人说第一流的好小说通常是人物性格驱动剧情,而我要说的是,由“进取型人格”驱动其行为的人物才能成为一流的人物。

首先,人生并不常有重大的决策,其次,一次重大的决定本身并不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充分条件,最后,真正能够改变普通人命运的往往就是那些一次又一次的仿佛看不见的细小决策构成。比如,选择留学只是一个入口,就像选择订阅笑来老师的专栏也只是一个入口一样。通过这个入口,我来到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了一些欣奇的知识和思想,但只是“看”这个动作本身,并不能给我带来太多改变。还记得我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人生最大的恶习么?对,知难而退,浅尝辄止。注意,这里的知难而退和浅尝辄止甚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所谓做一件事情半途而废,而就是你一直在坚持做的这件事情,也可能经常出现知难而退、浅尝辄止的状态。

想想看,有多少人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把书里的每一个关键问题都研究透彻,反复琢磨明白这些关键概念的正面、反面、用法和陷阱;有多少人在看英文书的时候,即使是猜,也不愿意把里面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查一遍;有多少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自顾自的负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对于全局(或者说项目整体)从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从来不这样思考。而反过来,有多少人,即使是玩游戏、出去旅游都能够进行规律总结,甚至写出完备的游戏和旅游攻略,不仅提升自己也惠及他人。

很明显,前三类就是拥有“表现型人格”的人,他们做事情从来不为自己的成长考虑,只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否好学生和好员工,但实际上的真实心态不过是得过且过。而第四类人就是拥有“进取型人格”的人,他们凡事都会问这对于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因此就算是玩也通常会选择那些有难度和挑战的游戏,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性,就算是社交,他们也往往能够与对方进行一些很深入的对话,以便自己从中汲取养分,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即使有些机会可能让自己出丑。所有这些看似细小的决定,就汇聚成为我们的整个人生,而“进取型人格”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在每一个细小的决定上都高上那么一筹,最终得以进入人生成长的快速通道,而在别人的眼里就仿佛开挂了一般。以上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如此巨大差距的真相吧。

PS1:在来都柏林大学学习之初,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写微信公众号的计划,内容一方面是围绕飞机租赁搭建知识体系,基本上每篇文章讨论一个相关主题,另一方面就是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会。从2016年9月1日到现在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共计写了18篇文章(平均每篇4000字),其中《当我在谈论健身的时候我在说什么》这篇文章还在“新生大学”里进行了发表。因此如果这篇文章可以被录用,我希望推广一下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朱昊写字的地方”(微信号:zhuhaowriting)。

PS2:这一阶段的写作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让我在圈子内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比如让我的思维更加缜密、严谨,但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这种思考的深度和能力是我在写作习惯养成之前所不曾体会到的,真是意外的惊喜啊。

恩,就这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To be a "be better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