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绝响》摘记

《大师绝响》摘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老一辈的学林耆宿身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他们的可爱之处,也可以发现人性的闪光亮点。据中华书局的老编辑张世林先生回忆,当年他为《学林春秋》《学林往事》《大师侧影》等书组稿时,与这些学林耆宿交往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下面摘录几则与诸君共赏。

一、顾廷龙的小计较

顾廷龙先生(1904—1998年),苏州人,版本、目录学家。长期致力于古典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的研究。据说顾老晚年有点耳背,每次张先生同他交谈时声音都会放大很多。1996年初,有一日张先生去拜访顾老,开门的是顾老的儿媳妇。张先生与她寒暄时,聊到了顾老耳背的顽疾,得知顾老耳背比之前更甚了,张先生顺口问了一句“眼力还好吧?”哪曾想他们之间的谈话,都被旁边的顾老听去了。此次谈话结束后,大约过了一个月,张先生接到顾老的电话,要他去一趟。到了顾老家,顾老二话没说就把一个信封交给了张先生。打开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上面是顾老用毛笔小楷书写的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两幅手迹,第一幅上的字相对要大一些,而第二幅上的字要小很多,简直可以说是蝇头小楷。最为特别的是,顾老在第二幅诗的后面,又用更小的字写了一段跋:“世林先生老友也,试我目力,作此小幅,聊供粲正。丙子二月,顾廷龙,时年九十三,于北京之北苑。”

二、于道泉夫人放羊

于道泉先生(1901—1992年),字伯源,山东省临淄县人。他是我国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他首次将仓央嘉措诗歌译成汉文英文,被称为仓央嘉措的第一个“媒人”;他是令泰戈尔刮目相看的东方学大师。据说新中国成立后,于先生从国外回到了北京,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为投身新社会,迎接新生活而感到欣喜万分。他对老伴儿说出国这些年,一直都是她照顾这个家,侍奉双亲、抚养孩子含辛茹苦,付出了很多,他很感激老伴儿。但如今是新社会了,都要自食其力,不能剥削。为此,他叫老伴儿也要做点事情,由他给发工资。做什么呢?最后他给老伴儿买了一只羊,让她每天到外面去放羊。老伴儿无奈,只好接受。于是,邻居们每天都会看到于师母到校外去放羊。遇到下雨天怎么办呢?他就买了两件雨衣,一件给老伴儿穿,一件披到羊身上。当时来说,塑料雨衣可算是稀罕物,红红绿绿的,鲜艳极了。这一下成了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特别是后来,他听说音乐有助于母羊产奶,就又买来个半导体收音机,叫老伴儿跨上它,一边放音乐,一边放羊。遂成为当时的奇谈。

三、季羡林的“君子一诺”

季羡林先生(1911—2009年),众所周知他是我国东方学的泰斗人物之一。当年张先生曾策划出版季老的《千禧文存》,因出版质量上乘,深得季老信赖,并允诺后面的文集都交给他来出版。自2001年以后季老的身体是每况愈下,陆陆续续地住院好几次,影响了他的正常写作,但季老还是如约在2003年以前交稿。由于这次稿子数量有些少,季老允诺再写一些文章补进去然后出版。可谁知,此后他的病情加重,再次入院,一直没能出院,出书这个事就此耽搁下来了。季老住院期间,笔耕不辍。直到2006年10月,季老将先前那部分文章加上新写的共九十多篇结为一集,定名为《病榻杂记》,准备出版。此时,张先生已经因工作调动,去到了香港。当时联系季老出版此书的出版社有近五十家之多,而且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远在香港的张先生,听闻此事后,心里打起了鼓。据张先生说,当时知道情况如此后,他也不愿意就此放弃,遂电话联系了季老的助手李老师,重提此事,结果让他是异常感动。李老师告诉他,季老对所有前去求稿的人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已经答应张世林了。君子一诺!”就这样,张先生不仅拿到了这部大作,而且还把简体字和繁体字两种版权同时授权给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绝响》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