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影响着生命--记《嗝嗝老师》观影

用生命影响着生命--记《嗝嗝老师》观影_第1张图片

        小女孩奈娜患有妥瑞氏症(抽动症),嘴里会不受控制地发出怪声。同学们嘲笑她、模仿她,老师也建议她转到特殊学校去。连自己的爸爸都会希望她成为正常人。小小的女孩为自己的问题感到困惑和痛苦,她一个人躲在卫生间,拼命地往自己嘴里塞卫生纸,想止住讨厌的怪声,可是,无济于事。妈妈带着她辗转了12个学校,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接收她。

直到她来到圣诺特克斯中学。

在迎新会上,奈娜的怪声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侧目。

可汗校长把她叫到台上,了解了情况后,问她:“同学们是怎么对你的?”

奈娜说:“他们嘲笑我,学我发出怪声。”

“那老师呢?”

“他们会把我从课堂里赶出来。”

校长说:“告诉我,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帮助你?”

没想到,小奈娜说:“我不需要任何帮助。我只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就行了。”

接下来,校长的一段话让奈娜铭记终生:

“孩子,这里是学校,每个孩子都是来这里学习的。今天,你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妥瑞氏症。我代表圣诺特克斯中学向你保证,你会得到和其他同学同样的待遇,同样的教育。然后,可汗校长给了小奈娜一个非常温暖的鼓励的微笑,和一个大大的、坚定的赞。

奈娜的一生,由此改变。

         电影一开始,我们被深深吸引,很希望幸运的遇到像可汗校长一样的人,等待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还是开展自我影响。我想当奈娜大胆站在舞台上与校长对话时,就已经是自己影响自己生命的开始,鼓励支持并给于奈娜温暖的爱的妈妈成为了影响奈娜的第一个人,是妈妈坚定的认为孩子应该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活着。这样的坦然接纳给了奈娜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强大信心。

      奈娜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做一个启迪他人生命的人——像可汗校长一样。然而,一个时不时会发出怪声的人想成为老师,谈何容易。五年里,奈娜到处面试,次次碰壁,被18所学校拒绝。直到机缘巧合,她终于在她的母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她的母亲还有弟弟用行动默默的支持着奈娜,没有指责和埋怨,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奈娜也开展了自我生命影响的过程,坚强的面对和接纳自己。最终战胜了困难。

         班上只有14名学生,都是贫民窟的孩子,因为政府的相关规定,被这所贵族学校勉强接纳,但处处受到歧视。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叛逆、捣蛋、惹是生非,短短几个月,已经气走了7位班主任。花样翻新的各种恶作剧。他们挑衅奈娜,打赌她干不了几天就得仓皇而逃,像她的前任一样。直到有一次,恶作剧闹得实在大了,惊动了校长。他们本以为会受到责罚,没想到,奈娜替他们顶了锅,把责任都包揽到自己身上。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他们面露惊诧。也由此,他们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接纳奈娜——这个人,好像是对我们好的,是会为我们着想的。

        在现实中,想要影响他人,重要的就是建立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对方感受到善意,是真心为对方好,而不是来指责、修理。获得认同,对方说的话,做的事,才能听得进去。奈娜用自己的真心,真诚换来了孩子们的基本信任。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建立与孩子的情感连接。

       在影片中,奈娜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发挥长处,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14个孩子,她身边的人,也因为她,生命状态发生了改变。比如奈娜的父亲,从小到大,奈娜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不能说,父亲不爱奈娜,但是,他的爱更多是从自身出发的。他生动地演绎了很多父母所谓的“为你好”,实则是为自己好。奈娜整整五年没有找到教师工作,父亲认为她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煞费苦心为她介绍了一份银行的工作。在餐厅吃饭,奈娜因为发出怪声,不能流畅地点餐,还引起其他人的注目,父亲主动代劳,点的都是奈娜爱吃的。因为,在父亲眼里,奈娜是有问题的,是不正常的,所以他要帮助她,让她看上去“正常”一些。我没有办法治好你的妥瑞氏症,但我想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奈娜爆发了:爸爸,你总想解决问题,可是,这根本不需要解决!这就是我,我永远都会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的正常!

        作为一个家长不是尝试去改变孩子,而是接纳多么的重要,奈娜喊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你爱的不是本来的我,而是你理想中那个正常的女儿!没有接纳和认可的爱,是自私的爱。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比如奈娜的同事瓦迪阿老师。曾经,瓦迪阿老师是一个带有偏见、信奉“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他对奈娜的学生充满了歧视,认为他们是垃圾,几次三番想赶走他们。他对奈娜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成功,那些花哨的技法都是雕虫小技。奈娜的坚持,9F班的变化,让他看到,这些学生并不比其他学生差,所以,当他成为唯一一个掌握“作弊”真相的人,在良知和偏见之间,他最终选择了良知。影片的最后,从来都是板着面孔的瓦迪阿老师居然和学生们一起打起了篮球。他的生命状态也被激活了。当瓦迪阿老师选择了良知,并像奈娜一样,为学生的错误做出担当,他的选择也深深触动了学生,故意给错试卷想要赶走9f班的学生,把曾经那枚优等生勋章交还给他,转身离去。影片中男生匆匆又坚定的步伐,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信念正在他的心中形成——从此,向老师一样,做个有良知的人。奈娜影响了瓦迪阿老师,瓦迪阿老师又影响了他的学生。

         这种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的影响。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去爱、去影响孩子。让他体验到,被爱是什么感觉,让他体验到,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人生,让他愿意,把他感受到的这些传递给更多的人。


                                                                                            馨阅于2018.10.22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生命影响着生命--记《嗝嗝老师》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