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公司遇到一件让我特别生气的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近期要投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公司老总对此非常重视,特地安排我带着助理去考察项目点。
我们所在的行业,一般的项目只有一个地点,最多三五个算了不起了,然而这个项目有上百个地点,遍布帝都。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天内,尽可能多考察几个项目点,好确保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制作方案计划。
老总主动提出让司机开车跟我们一天,为行动提供方便,还专门把司机叫来交待了一番。
从老总办公室出来,司机问我开哪个车,并告诉我目前可用的车有两台,一台商务车,一台比较破旧的小轿车。
我想了一下,如果是一般情况,我应该选小轿车,比较节省成本。
但今天我觉得,有必要使用商务车。
首先,这件事情很重要,小轿车曾数次半路抛锚,一旦路上再出问题会耽误事。
其次,近期公事繁忙,我已经连轴转了许多天,一直没能得到好好休息,近两天已经开始出现视线模糊、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
对我来说,“注意力在主观上无法集中”这件事是极低概率事件,足以引起我的高度重视。
而商务车比较舒适,我可以在路上休养精神,免得到时还要以残血状态面对客户。
于是,我对司机说开商务车去吧。
结果这句话被管理部的一个同事听到了,当场来了一句:“开商务车干嘛?多浪费啊,开小轿车去!”
我开始感到极度不适。
好在最近开启了元认知、又刚刚学完小荻老师的沟通逻辑课程,我马上意识到我生气了,并且知道以现在的情绪状况,绝对不适合沟通。
于是我一句话没说,默认了这个安排。
2.
在路上,我开始仔细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生气。
首先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是,我确实很疲劳,而人在疲劳时情绪更容易被一点小事点着。
前面说过,我已经连续加班许多天,产生这些加班的原因不是因为工作低效,而是业务旺季。
每天很晚回到家,第二天还要比平时更早起床、出门。我最近养成的五点多起床的习惯好像就是为了加班而准备的。。。
而更糟糕的是,就在上个周末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还没下火车的时候,接到家里的电话,家里出事了。
但是我回不去,只能每天晚上电话跟家里联系,一直到凌晨,甚至三四点钟。连续数天,而且双重压力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这些天我是不停地靠“硬精力”撑过来的,我确实很疲惫了,很担心绷紧的弦会突然断掉。
第二个原因是,同事说话的前半句,听起来很像是质问。
“开商务车干嘛?多浪费啊!”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恶意,好像在说,你看你出去办个事还搞那么大排场,一点也不懂得节约公司资源。
TA不会考虑我前面所考虑的那些,半路抛锚的风险、我的状态对业务的影响等等,TA的逻辑很简单,有低成本的车,你开了高成本的车,所以就是浪费。
其实TA的逻辑我可以理解,做为管理部门,考虑成本是TA的职责所在,只是我极其反感用这种句式表达出来。
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要配合我而让司机(属于TA的部门管)临时改了安排,延误了TA的部门本来安排好的事,所以TA真有可能是故意用这种不友好的表达方式的。
许多人压根意识不到,自己会有那种“在心里有疙瘩的时候,故意用语言去为难别人”的习惯。
想到这里,我觉得可以理解。
继续思考,我发现真正让我火大的,其实是第三个原因——
我是部门经理,TA虽然属于另一个部门,但职位比我低一级。
虽然公司用车原则上是由TA的部门管理,但是该部门也有义务配合旁系部门的需求来提供车辆,一起把工作做好。
我明白TA有自己的理由,但如果是我面对同样的情况,别说对方职级比我高,即使是同级的情况,我也会跟对方商量,说明原因,然后让对方考虑看看是不是使用更低成本的小车。
尤其是两台车原本就都闲置的情况下。
而TA直接用了命令句式,没有给我任何选择的余地。
其实公司有明确提醒过所有管理人员,尊重组织级别的必要性,企业培训也专门讲过组织伦理,但事实上这种情况仍然是层出不穷。
许多人仍然会只要认为自己有道理,就随意驳斥、教训别人(而不是商量、请示),哪怕对方职级高于自己。
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根本不在乎,然而今天却这么生气,大概是因为最近开始真正的用管理者的目光看待问题。
3.
其实我自己也有问题。
我的性格中有很大比例结果导向的成分,于是在选择用哪台车的时候,直接给了结论,而没有把我的理由表达清楚。
而我也知道自己确实是因为想要更舒适一些才选了那台车,不管理由如何,私心多少还是有的。
但是经过仔细的反思,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也出在沟通上。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而不是去想怎么解决我的需求。
小荻老师在讲沟通逻辑的时候说:“逻辑,是你对自己、别人和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很显然,我的善意被自己吃掉了。
如果我从一开始就抱着善意去听对方的话,也许听到的就是合理的理由,而不是让自己情绪化的恶意。
这样,我就不会生气,就不会进入一种不适合沟通的状态,然后坐着一辆又脏又破的车去执行重要任务——车座位上还有不知什么时候留下来的烟灰,恶心了我一下午。
如果我能抱着善意有效地沟通,就能让同事知道我所面临的情况,毕竟,TA并没有义务主动了解我所遇到的困境。
而其实我也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善意,因为在我内心深处,也确实认为“为了舒适一点而用更好的车是不应该的,哪怕是有原因的”。
所以最后才一句话都没说,默认了别人轻易的安排,任凭自己的疲惫程度进一步加深还在心里告诫自己“克服一下就好了”。
然而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呢?为了避免麻烦的争端而采取这种策略,真的应该吗?
4.
深入思考之后,我变得很平静,不再被这件事困扰了。
我的结论是,我当时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况,进而保持沉默,是现阶段的我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而如果下次面临同样的状况,我想我还能做得更好。
比如,当双方对【选择一】和【选择二】的问题产生分歧时,我可以尝试以这种方式与对方沟通:
你说的很对,我非常理解。
但是,这里有一些情况,可能是你不知道的,而这些情况会产生以下问题或风险……
而如果我们【选择二】的话,一旦出了问题,不但我要承担责任,你也会产生连带责任。
而我们自己的损失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会让公司业务承受不必要的损失,反而产生了更大的成本。
所以,综合起来看,我还是希望我们采用【选择一】,你觉得呢?
小荻老师的沟通课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沟通这门技能,光懂得理论知识并没有卵用,需要不断在实战中训练,才会越来越好。
5.
每次进行深入思考,得到的其实都不仅仅是某一个点的收获。
就像我曾经在千聊的课程里说过,许多领域的知识都是相通的。而深入思考的时候,最容易打通各个分散在脑海中的知识点。
比如今天,因为我对这一件事进行了深入思考,大脑中就有几个关键点联通了。
我先是意识到了自己在使用“元认知”能力,意识到了自己“很生气”;
“元认知”又让我回想起沟通课程的内容,意识到当情绪问题没有解决时,有效沟通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以求找到解决办法的时候,我的思考开始结构化、有序化,自动应用了“结构思考力”,虽然还比较初级。
而在最后,我开始尝试应用“非暴力沟通模板”,好让自己在未来能更好地应对同样的状况。
而当我总结到这里的时候,又突然意识到在两个月前了解到“复利公式”,已经在自己身上渐渐显现出了效果。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结果,都和世间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
就像自从加入了IP营,我刚好进入了“疯狂加班模式”,以致于IP群90%以上的内容我都根本无暇查看。
但我曾数次观察到秋叶大叔,秋水教主关于“刷群聊”这个现象提出的问题,也曾经思考过、困扰过、焦虑过、甚至恐惧过。
直到现在变得平静而从容。
那些你注意不到的、注意不到你的、你链接不到的、链接不到你的、你勾搭不到的、没来勾搭你的……其实并不是属于你的资源。
IP营并不是慈善社区,它更像一场盛大的攀登活动。
所有人在山脚聚集、汇合,各自向自己的山顶进发。你可以选择和小伙伴组队,也可以先埋头努力前行,直到有能力给别人搭把手,并获得来自更上方的支持。
高处的人指引方向,同频的人开始协作,奋进的人加速前行。
也许会有很多人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累太慢,就此放弃;也许会有一些人爬到一定高度,满足于现状驻足不前;但终究会有极少数的一些人,相互扶持着攀登到山颠。
然后乘风翱翔在自由天地间。
而能决定你最终走到什么高度的,除了你自己,别无他选。
夜已深,不用加班的感觉真好,晚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