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这个“玉见设计”早在一年前就展出过,这次再展出算是被我赶了个末班车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UzMDI1OQ%3D%3D&idx=1&mid=2247485946&sn=5cbf06b2a1c02338637ccf05d05749af
展览机构:上海震旦博物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
展览概念
摘录自官网介绍:http://www.auroramuseum.cn/specialShowS/aurora_one/
“玉见设计”展览并非纯粹物型态作为展示重点,而是以“古人设计思维”为主轴,创造古今话的链接一当我们去理解古代的物器时,不是“看”器物的形态、美学而已,更是进一步理解各种器物的“设计思维”。展览根据震旦古器物学中心提出的四种设计思维工法-依料施工、角度取象、样稿组装、一元多式,进行展区规划,期望呈现出古人在进行器物设计时的思维逻辑。惟有当人们理解、靠近了古人的思维方式,才能更有系统的理解不同器物的设计逻辑,这些“离我们很远”、“看不懂”的古文物,才又再一次“活”了起来。
依料施工
玉是珍贵的美石,硬度偏高,不易雕琢,玉匠为了省工减料,会在制作玉器之前先行「相料」,观察玉料形状与所需玉器是否相符?如何切割才能减少耗材,做出所需的器物?准此,发展出「依料施工」的方法,进而在经验的累积下,统整当时的需要,将各式器物依照形状大小排出主次之别,以决定用料先后顺序,成为计划性的玉料分配。虽然依料施工的局限性并不小,但是造型与纹饰的安排,却能呈现出个人省工省料、物尽其用的智慧。
角度取象
古代玉器的角度取象,与玉料形状及审美观念息息相关,简单地角度取象才单一 视点设计,如正面、侧面或者俯视三类;稍有变化者为双视点,以左右两个侧面结合为正面,或以正面和侧面、侧面及俯视来表现动物的姿态与特征;较复杂者 则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多重视点,可以使平面或者静态的动物玉饰产生立体生动的效果。此外,古代剑饰玉还有特殊的观者视点设计,从玉器的镶嵌位置对应旁观者的视点角度,营造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极为丰富有趣。
样稿组装
古代的动物纹饰具有时代特征,但会随着器物而改变,显示当时存在着基本的样稿,可依形制而做调整。如西周的人纹和龙纹,在玉璜和玉玦上作左右对称或环形排列;春秋时期的虺龙纹,可如寄生一般隐身于动物玉饰上,或是透过「一纹两用」法组成正面兽首;战国时期的蛇身龙纹以依附、交叠、共身及双身等形式,构成群体动物纹的组合;汉代螭龙纹可依玉料形状做成三角形、长方形及圆形等玉饰,也能与各种主体器型配合,产生巧妙的组合变化。
一元多式
「一元多式」是指同一题材、形式互异,或同一品类、纹饰有别的情况。如西周玉鸟有长方形、三角形及圆形之状,也有多色玉料的巧雕之作;战国玉带钩龙纹、形钩首、长挑珙身及柱状凸纽的造型,到了汉代逐渐发展出琵琶形、镂空形及象生形等样式;渫形佩以盾牌物为主体,玉料较厚者制作高浮雕动物纹,玉料宽薄者制作出廓式的动物纹边饰,与主体部分产生依附,横越及穿透等关系。一元多式的变化,突破传统造型的制约,使古代玉器更有创意。
关于震旦博物馆
以下部分介绍摘引自:【艺术过新年|崛起的上海滨江美术馆②:震旦博物馆与安藤忠雄】https://www.baidu.com/link?url=dtUIJe3sZskrtsC42PHZzZnU9XKrgLHGCNbuiWXTq_tgv42VQ8aX8IPbSghzgsQPZC5uQvQt0FsC9U3hpv_1eSQFlWjGEHxnion0l63-jnC&wd=&eqid=fd6f607c0004f01e000000045cadfd41
“我们站在一个历史和未来的节点,所以我们给震旦博物馆的定位就是历史和未来的桥梁。”——震旦博物馆馆长赖素铃
特色介绍
震旦博物馆的馆藏并不以丰富取胜,但作为一个私人博物馆,它的好处是可以更灵活。拥有很多中国文物的收藏,透过古器物学进行研究,同时,从开馆以来做过很多跟当代艺术的对话,现在新的展览就是从设计来切入。就是说,既是古器物学的博物馆,又有很多新的思维,是把老智慧和新思维结合起来。
震旦博物馆也是陆家嘴第一所私人艺术博物馆。很多人来到震旦博物馆,会感到意外,没想到在陆家嘴会有这样一个空间,会觉得一进来之后整个心里就沉浸下来了,在安藤忠雄先生设计的空间里面有很安静沉稳的氛围,跟金融城的形象和概念很不同。它是一个隐藏的珠宝。
震旦博物馆在每周五晚上会开到晚上9点,那个时候有一个私房景点,而且只有在震旦博物馆才能看到。大部分人来到上海是从外滩看浦东,有的人可能从东方明珠或者从上海中心,从浦东看外滩,但是在震旦博物馆,有一个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的独家景点,就是在我们六楼的佛教雕像展厅,(向窗外看)你会看到佛像漂浮在外滩的夜景上面。这个景象我们拿给每个人看,每个人都说太妙了,真是个奇观。每个礼拜五的晚上,我们开到晚上9点,外滩是7点亮灯,这个时候是最好的。
自身定位:
摘录自【上海艺术系统: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新趋势】http://www.auroramuseum.cn/en/newroad/essays/art_systems_in_shanghai.html
震旦博物馆在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公共关系中扮演了一个有趣的角色(它的私人古器物收藏是无价之宝,大部分都从海外拍卖中重新回流中国),回应了上海和中国大陆的愿望,将自己的过去和文化遗产重新联结在一起。为了继续深化这样的联结,震旦取得了在中国乃至全球最重大的成就之一,通过安藤忠雄的设计,将建筑改造为世界级的博物馆。馆藏分布在五层楼的空间之内,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媒介,将参观者带入到迷人的旅途之中,浏览中国墓葬工艺品、玉器、青花瓷,并在旅途的顶点,也就是顶楼,欣赏到难以忘怀的早期佛教雕塑作品。还有一个区域专门为学术研究而开辟,向学者和艺术领域的专家开放。展览空间中,布光使参观者从黑暗(一楼)开始,逐渐进入到顶楼(以自然光布置),象征人类历史的进程。
震旦还通过大量教育支持来指导艺术装置,并充分考虑到其媒介的复杂性,每层楼都开辟了教育区,用大量的可视化手段精心诠释,对展区中的独特展品,包括玉器、陶瓷、雕塑及其媒介进行了延展。整体的观展体验与众不同、令人难忘。2012年,震旦找到了Arthub, 希望能够在将来继续延展自己的领域,并规划出一部分用来给当代艺术。从那时起一直到2016年,Arthub的团队和震旦紧密合作,开启了当代艺术项目,并起名为《新路》,包括展览、新的委托项目、以及一系列的讲座活动。
一些碎碎念
第二次震旦博物馆,因为有通票,想着不去一回有点可惜,于是蹭着这个展览最后一天去打了卡,也顺便听了一节沙龙课,感觉不错。剩下一小时,说是去看这个展,其实只算匆匆一瞥。这个展览从名字上就很有意思,玉+见=看见古玉=发现的“现”,是让我们用设计的眼光去看见和发现古玉。看了各种具象或是抽象的形纹设计,真的佩服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也正如赖素铃馆长在上面那篇文中提到的这个展览的独特之处:
“大部分的古玉展比较强调精品的展示,基本上是静态展示。到了现在这个社会,包括国家文物政策都在主张: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在思考这样的方向,我们这个展览也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思考。现在文创是显学,可是文创它高度仰赖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文化底蕴去生根、发掘、提取精华。
这个展览,我们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方向,从古玉的形纹设计出发,设计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要在限制里面寻找最大可能,材料跟工法都是限制,因为你的玉料就是这样的形状,你的工法就是你当时的技术、工具,你能够用的只有这么多,你如何去解决问题来做设计思考,就是形纹,就是造型和纹饰。
造型和纹饰我们归类了四大方向。首先是依料施工。玉料很珍贵,你不能浪费,即使是边角料、余料,你都要充分地设计,省工省料,这是依料施工。再有就是样稿组装,我们有很多的纹样,可能是一个回龙纹或者龙凤纹,基本上你把它们组合之后可以千变万化。还有角度取象,就是你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面,怎么样去完成一个造型,让它能够灵活变化,所以我们有很多视角的组合,譬如说有侧面的,各种各样的,就像毕卡索的立体派,你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看到很多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个完整的物体,这是角度取象。最后还有一元多式,就是说你通过一个主题,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同样是玉枭,玉枭有各种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一个玉枭。玉笼有很多不同的玉笼。依料施工、样稿组装、角度取象、一元多式,这四个方向我们不只是用了材料、用了图说,来让观众了解,也用了很多互动的游戏,让观众能够轻松有趣地理解。
我们觉得这个展览开创了一个窗口,跟更多的年轻族群对话,喜欢设计的,或者对于设计有兴趣的人,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原来古人有这样一个设计思考,这是我们过去忽略的。我们过去讨论中国的古玉通常会从中国工艺史开始,可是实际上设计在这里面扮演一个很大的角色,古代工匠的智慧是怎么思考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