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课程2017下·水浒传课程】杨志(清心有源)
提交人:清心有源
一、文本解读
杨志,是英雄好汉还是平庸之人?
粗粗一看,杨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
杨志主要有以下事迹:
一在梁山泊斗林冲并拒入梁山。
二在东京卖刀杀死牛二被充军。
三在北京比武赢得梁中书赏识。
四是押运生辰纲被劫。
五是和曹正鲁智深夺取二龙山落草。
杨志因为自己的武功,赢得别人的认可。
和林冲打成平手,让王伦赏识他,赢得了进入梁山的条件。
杨志杀死牛二,勇敢自首,让他获得了东京人的敬重。也正因为如此,他并没有因杀人而吃亏,反而被发配到条件较好的大名府,为他的重新崛起赢得了机会。
而在大名府,他先后和周谨索超相斗,打败周谨战平索超,赢得了梁中书的赏识重用,以及大名府将官的一致认可。
在去二龙山的路上,他和鲁智深相斗,两人不分上下,赢得了鲁智深的尊重,最终两人结成联盟,共同夺取了二龙山。
总之杨志很勇武,武艺高强,为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江湖地位。
杨志除了勇武之外,还有智慧的一面。
杨志的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丢失花石纲后,为免皇帝震怒处罚他,选择逃跑,等待天下大赦后才回京。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多少反映了他的聪明。
为恢复丢失的官位,他花钱求复任,表明他也深知官场规矩,他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在梁山,王伦再三邀请他入伙,他不想败坏家门点污父母遗体,就随便找了一个理由,说要回东京酬谢亲戚,委婉拒绝了王伦的邀请。撒谎也撒得很在理。
而在杀牛二之后,他被断了二十脊杖,虽说打得不是特别厉害,但他还了寻医士赎了几个棒疮的膏药,贴了棒疮。比起林冲受棒疮没有寻膏药而在路上棒疮发作,杨志无疑要机灵许多。
到了北京大名府,杨志受到梁中书的赏识,于是他更加小心殷勤听候使唤。梁中书更加高兴,有心抬举他,最后通过比武的方式,杨志赢得了大名府将官的一致认可。杨志凭借自己的智和勇,被梁中书任命为提辖,重新崛起,前途光明。
杨志获得梁中书赏识后,梁中书把押运生辰纲的重任交给杨志。杨志并不是一口答应。他先是问梁中书如何打点。当梁中书告诉他,打着“献贺太师生辰纲”的旗帜上路时,他马上拒绝,提请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梁中书惊问理由,杨志才道出乔装打扮成客商押送的计策,获得了梁中书的赞赏。而在出发前,梁中书教梁总管虞候和杨志一同去,杨志再次拒绝,他担心梁总管路上与他争执。直到梁中书答应这三人都听杨志号令时,杨志才甘心受命,并且自愿委了一张领状。杨志,为了押运好生辰纲,动了不少心思,所出的主意也很精明。
在押送生辰纲的路上,杨志更是费尽心思。刚离开大名府时的前五七日,行走在安全的平原大路上,杨志就“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进入山区之后,杨志就“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两个虞候不理解,杨志解释道“前日行的须是好路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说得很是在理。他一路严格要求军汉,不准他们早起早行;到了路上,也是一路赶打着,不许他们投凉处歇息,以免误了路程;到了黄泥冈,杨志先是不许众人歇息,以免遇到强盗;等到有人卖酒时,杨志又训斥众人“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汉药麻翻了”;直到看到对面贩枣的客商吃了酒后没事,杨志才允许众人买酒;当众人买来酒后请杨志吃一瓢,杨志为保安全先是不肯吃,直到看到大家吃了没事才勉强吃了半瓢。虽然最终还是被劫了生辰纲,但是至少说明杨志也是为人谨慎,机智过人的。
可是深入分析,你会发现,杨志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杨志,杨志只能获个差评。
在梁山好汉中杨志算是一个武功高手,但是,却没有大的业绩。和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相比,他的一生也是那样的平淡。我们能记住的除了他的武功高强和小有机智之外,还有就是他的多灾多难。可是就没有看到他如何强势崛起。为什么?因为他有小聪明,无大智慧;有匹夫之勇,无大担当。
丢失花石纲,他的选择是逃跑,而不是勇于面对。本来这是天灾,不是人祸,不全是他的责任。可是他这一逃,就显得完完全全是自己的责任。是畏罪潜逃!他只想明哲保身,却不敢挺身而出。他没有大担当,他的格局太小。
卖刀事件,又显示杨志的“不智”。面对东京有名的恶汉牛二,众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杨志为什么不避开?向一个泼皮炫耀宝刀,这不是犯傻吗?其实,他这是潜意识的自我炫耀。只因为他只想要卖刀,而且卖的是宝刀。在他的心目中,宝刀是无与伦比的宝物。他心目中这把刀,其实就是他的化身,是他家庭的出身,是名望,是地位,也是他的本事!他卖刀其实是在炫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尽管落魄,也有宝刀在手。面对牛二,他不逃不避,还极力的向他演示宝刀的特点。他为什么不逃,不躲避牛二?是因为他潜意识中,觉得牛二这样的小人物实在不值一提,
潜意识中他瞧不起下层的小人物。所以,对落草的林冲,他是义愤填膺;对寻衅的牛二,他是毫不在意;对开酒店的曹正,他也是吃了就走,根本就没有把这些乡下人放在心上。
他自负。自负自己家世不凡,自负自己武艺高强,自负自己见识超群。因为家世不凡,所以不肯落草;因为武艺高强,所以不甘屈就;因为见识超群,所以瞧不起人。结果他就栽在自己的自负身上。
他自负,但却负担不起更大的责任,丢失花石纲后他逃跑不敢回京复命,丢失生辰纲后他再次逃跑不敢向梁中书复命。他总认为自己是时乖命蹇,却从来不反省自己的性格缺陷。他只能做一个顺风顺水的人,太欠缺在逆境中奋起的决心和精神。
他小心,却粗心到看不见别人的心思。押运生辰纲,虽然只是他一个委了领状,但是这其实是他们一行十五人共同的责任。他的小心谨慎,只用在如何防备敌人的暗算上,完全没有考虑到手下人的心理。尽管军汉们一再向他建议和抱怨,可是,他完全听不进意见,只是对他们又打又骂,激起所有人的不满。如果他能关心他们,与他们共同商量,和他们结成命运共同体,也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了。
他其实是一个性格扭曲的人物。一方面自大自负,一方面又谨小慎微。这其实是在权力的格局中形成的双重人格。和上司比,他自然是小人物,但因是世家出身,不想败坏自己的清白家身,不得不在上司面前夹着尾巴做人,这让他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可是,在下层人物面前,他又自恃身世身份,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屑于和草寇和军汉们为伍,更不可能和他们推心置腹成为朋友。结果,他高升不成,无奈低就,最终还是落草做了草寇。
杨志出身世家,从小没吃过苦,也许正是这导致他对生活的苦难认识不足,准备不足,一遇到大的困难就选择逃走。对社会的下层人物,缺乏足够的同情心。他瞧不起同行的军汉,不同情他们的处境,反而鞭打斥骂,于是他们处处和他唱反调。这也为他在黄泥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杨志人生有三个转折点。一是丢失花石纲,他畏罪潜逃,导致丢官。二是杀死牛二,导致被充军。三是失陷生辰纲,导致被迫落草。三者的共同原因,都是他的自大自负,又不能忍。杀牛二赢得同情和尊重,更加强化了他的自负。而他的自大自负都是因为格局太小,太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胸怀容下更多的人。
杨志无大仁大义,无大担当,从未主动做过行侠仗义的事儿。他杀牛二,并非出于仗义,而是被逼无奈。他不但没有行侠仗义,反而干过白吃白喝的事,他和曹正相斗正因为如此。只因曹正是林冲的徒弟,而他恰好认识林冲,他这才与曹正化敌为友。
因此,可以说,杨志的志向是小志向,智慧是小智慧。
他念念不忘,是封妻荫子,不负祖宗清白。他根本没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梁中书对他好,赏识重用他,他就忠心的为梁中书卖命,而全不管梁中书要他押送的财物是不义之财;只为主子卖命而不关心百姓,这是不仁不义。
而丢失花石纲,生辰纲被劫,他都是一走了之,“为人谋而不忠”,这是不忠不信。
押送生辰纲,明明是一个团队的事儿,可是,杨志只把这看成自己一个人的事,把所有的军汉当成奴隶和工具,弄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得道多助失道失道寡助,杨智竟然不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不明不智。
失去了生辰钢,不敢担当责任,一走了之,不敢回去向上司说明情况情况戴罪立功,这不是勇者所为啊;一次潜逃尚且不对,还要第二潜逃,对自己的错误不以为耻,反而处处向人诉说自己时运不齐,这是典型的无耻无知啊。
杨志的武艺和林冲、鲁智深、武松不相上下。但是,总觉得他的生命不够精彩。他能忍,却比不过林冲;他善良,却比不过鲁智深;他小心,却比不过武松。他样样在行,但没有哪一项达到极致。所以这就铸就了他的平庸。而根本的,在于他只有小智勇,而无大担当,欠缺一些生命的强度和厚度。
所以,杨智只是表面的智勇双全,深入分析,他既不仁,又不智,更不勇。他的失败也就注定了,他的平庸也就是自己有意无意的自我选择。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念至此,我们能不多一份警醒之心吗?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总体把握杨志的生平与性格。
1你认为杨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列出杨志的主要经历。
3杨志有几次大的挫折,他如何面对挫折的?
4杨志是英雄吗?对比武松和鲁智深,作一简要的分析。
第二课时,从杨智丢失生辰纲看杨志的性格。
1杨志如何获得押运生辰纲的机会的?
2杨智获得了这个机会后,他是如何安排的?
3杨志如此精明为什么还失败了?
4杨志在失败后,是如何做的?众人又是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