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8.17
进度:第二十三章神观念P307-319
书摘:
1.吠陀中的神的概念。古代印度人的神的观念在吠陀(Veda)中就有重要的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形态:多神崇拜形态、主神崇拜形态(尊一神崇拜形态)、直观可见事物被神话崇拜形态、抽象概念被神话崇拜形态、想象事物被神话崇拜形态、崇拜中包含怀疑的形态。
1)吠陀时期对神的崇拜中最早形态是多神崇拜形态或直观可见食物被神化崇拜的形态,有风神伐由(Vayu)、雨神帕尔迦尼耶(Parjanya)、水深阿帕斯(Apas)、河神萨拉斯伐底(Sarasvati)、太阳神苏里亚(Surya)、或神阿耆尼(Agni)、雷神因陀罗(Indra)等。
2)主神崇拜形态在吠陀时期没有严格意义的一神教,但雷神因陀罗在诸神中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神,吠陀赞歌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有关赞颂不仅多而且极大。
3)直观可见事物被神化崇拜,具有抽象概念被神化崇拜,如无限神阿地底(Aditi)、语言神伐尸(Vac),与之类似的还有关信心和爱等方面的神。
4)想象食物被神化崇拜在吠陀时期也存在,如吠陀中有恶神阿修罗(Asura)、死者处所的主宰者阎摩(Yama)、魔神罗刹(Raksas)等。
2.婆罗门教(印度教)中的三大主神。婆罗门教(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
1)梵天(Brahma):被认为是创造之神,他创造一切事物(包括人,甚至一般的神),他被描述为四头,用以分别长官宇宙的四分之一(印度教圣典死飞拓亦被说成是源于这四头),而世间的魔鬼、灾祸亦由它创造,梵天是由思辨中抽象而来(梵的人格化)。
2)毗湿奴(Visnu):被认为是保护之神,他被描述为四只手,分别拿着伦宝、法螺、仙杖和莲花,他的坐骑是金翅鸟(半人半鸟)迦楼罗。他在救世时化身很多,主要有十个。鱼(洪水泛滥,化身为鱼就出人类始祖摩奴)、龟(变成龟与恶神阿修罗战斗最后获得使人不死的甘露)、野猪(变为野猪战胜恶魔黄金眼,拿出沉入还重的大地)、人狮(化为人狮将为非作歹的恶魔毗罗亚伽西婆杀死)、矮人(与恶魔巴利争斗夺回天、空、地三界)、持斧罗摩(维护婆罗门至上地位消灭了一些傲慢的刹帝利族)、罗摩(变为《罗摩衍那》中罗摩出掉魔王罗瓦那)、黑天(变为《摩诃婆罗多》中的黑天出去凶暴的国王及其派来的恶魔)、佛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借助理论使罗刹等恶人失败)、伽尔基(变为救世主家二级使世界迷暗早毁灭),据说毗湿奴有以前多个称号,如“世界之主”、“诃利”等。
3)湿婆(Siva):被认为是毁灭之神,破坏一切事物并能降妖伏魔,他被描绘为五头、三眼、死守。手中握有神螺、三股叉、水罐和鼓,颈部挂着骷髅,表示生殖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被作为湿婆的象征。他有许多变形,如时母、无头者、星星、十臂者等,最常见的一个化身是哈塔帕扎(五道湿婆、踊主),他表演一百多种五道,狂舞时可最后导致世界毁灭。湿婆常年在喜马拉雅山上苦行,属于阴暗和充满灾难之处,妻子是雪山女神,儿子是一头象头神。
4)三大主神对应三个派别: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
毗湿奴派:吸收综合吠陀文献、《往世书》、两大史诗等宗教崇拜成分基础上,行程本派种种宗教修持活动的基本内容。在神庙里举行敬神活动,舍利毗湿奴及其化身和配偶的神像,膜拜时不断默念神名并冥想。信徒要求修苦行和实行素食,并在额上划“U”。后来演化许多分支小派别,如罗摩派、黑天派、扎格纳特派等。
湿婆派:教徒一般都崇拜湿婆所具有的毁灭世界的能力,亦崇拜其创造世界(生殖)的能力,并修苦行,希望通过对湿婆神虔诚的膜拜获得其恩惠,最终达到解脱。演化分支派别有:三相神湿婆教派【流行于克什米尔地区,三项指其恐怖相(表示毁灭一切的能力)、温柔相(创造生殖世间事物的能力)和冥想相(湿婆经过沉思禅定而证悟一切事物的“真谛”),中主张坚信湿婆具有表现世间各种事物的能力,要求自我膜拜湿婆,与之合一】、林伽派【信徒持有(佩戴)林伽(生殖器)标志得名,此派对吠陀权威和婆罗门种姓至上地位表示怀疑,并反对歧视妇女】、圣典派【因较重视念诵和研究此派圣典而得名,信奉经典许多泰米尔文也有梵文,改派在理论上探讨万有的基本成分,分析湿婆神、自我与物质间的关系,认为陷于无明中的人只有与神合一方可解脱】。
性力派:主要崇拜湿婆的配偶难近母与乌魔妃、毗湿奴的配偶吉祥天女、梵天的配偶辩才天女以及黑天的配偶罗陀等。此派把时间一切事物创造归因于女神的活动力(性力),认为人要获得解脱,需依靠两性结合所产生的力量。性力派的英文是“Saktism”它是梵语“Sakti”而来,意为“能力”,后演化为专职神的活动力或神的女性的能力。性力派分为左道和右道。左道一般秘密举行宗教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男女滥交和用动物或人身向神供祭,修特种瑜伽,念咒语做魔法;右道一般公开举行宗教仪式,内容去掉左道中不少误会成分,主要进行观想,供奉的物品则是米粉、花卉等。
3.印度宗教哲学中神的地位。
1)在奥义书、吠檀多派、后期正理胜论派中神在宗教学体系中具有较高地位;
2)印度许多宗教中众多天神与通常宗教史的创世神很不同,具有较低的地位。婆罗门教及佛教经典中的天神(诸天等)知识生活在天上的生命物,他们有产生,也有灭亡(有寿命限制);佛教不讲神崇拜,所谓佛主要指创教者释迦牟尼,一般信徒只能修到阿罗汉的果位,不能达到佛的境地。佛教追求的仍是获得最高智慧的境界,所谓成佛主要指认识万有的实相或达到佛的智慧,而不是追求成为一个能随心所欲的神。
3)印度是个对神崇拜比较普遍的国家,神在宗教哲学体系中具有名义(表面)上的地位,早中期的正理派、瑜伽派、后期数论派就是不得不披上神的外衣,还有正理派在发展早期神的观念也不很突出,瑜伽派和数论派的神具有浅层次或表面意义并不具有实质的重要地位。
4)部分派别在某些发展阶段神是没有地位的,比如说耆那教和弥漫差派。
感悟:
对神的崇拜是印度宗教中的重要内容,但宗教信仰与崇拜神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从印度整个宗教思想的发展历史来看,神的观念在印度宗教中还是占有重要地位。
、华严类经。中观派这个大乘佛教中的主要派别的理论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对于全面了解早期的大乘佛教有很大的帮助,更加深刻地了解大乘佛教的发展及理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