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下乡,就像鬼子扫荡

坐上记者团大巴,我得到了一张名片,新浪网运营总监张齐。嘿,我怎么才知道自己有这身份啊?吃惊,也淡定,都说北京水深鱼大,长长见识就行。

一下车,就受到热烈欢迎,工作人员还特意告知,下榻酒店是政府高层专属,是整个承德最好的酒店。把这话一听,就知道此行一定要知抬举,别不识大体。第一场欢迎晚宴就是在这家酒店进行,菜桌上雾气缭绕,人心熏醉。政府代表发表讲话后,各路人马就开始大吃大喝,串桌敬酒,“哎呀……妈呀……宣传部部长是我的老师……”

住了最好的酒店,吃了最丰盛的饭,说了最动听的客套话,接下来,想必就是怎么玩最嗨了?记者团每人都分到了一票入场券,标价298元,每人都领取了一件厚厚的军绒大衣,据说一场一件租金50元。进入承德实景演出的记者专场,看康乾太平盛世,看皇家耀武扬威,也看江南烟雨朦胧,诗情画意船悠悠……文化名家于丹担任总顾问的实景演出,想必会震撼人心,记者团都过足了这把玩瘾。

晚间,又有工作人员串各路记者们的客房,三分话语七分藏,三分笑容七分假装,故作俏皮的问一些男同志是否需要寻欢作乐。我和隔壁中国旅游报的一个前辈女记者,在各自的客房前对视一眼,知趣的退进了自己的房间。

次日,吃完早餐,开大会,会前记者领了信封装的鼓鼓的车马费,然后听市领导们轮流发言。中午,吃完午饭,休息起来又开大会,会前记者领了信封装的鼓鼓的车马费,然后继续听各级领导作汇报。我和其他几名实习生都上交了车马费,据说好多钱,最鼓的信封有五千元。接下来的几天,记者团就到宽城、栾城等县继续采风,继续吃最好的,喝最好的,玩最好的,拿最有用的。

席间,陪同的一名政府秘书,还给记者们唱黄段子,唱的不亦乐乎。很多记者都喝了酒,醉醺醺的,踉踉跄跄跟政府官员勾肩搭背,还不忘悄悄说句耳边话“钱我们有,报道要出彩……”

一路上,我闷闷不乐,滴酒不沾,但也不吭声。后来我开心的笑了,坐着游艇在青山绿水中穿过,观看传说中的水上长城。人在画中游,心里很舒畅,也很容易放松警惕,这合适吗?心里不免紧了紧。

地方官员都说想发展,都说缺钱,都指望上面拨资金,都指望媒体能表达实现地方的资金需求。在问到地方官员,财政是如何下拨扶植地方菌菇产业发展时,官员毫不避讳的回答:“给他家拨个50万,等他赚钱了,再回笼政府一些……”准确的数字很难说,国家的钱拨下去了,就很难真正回笼了,扶植的产业盈利了,就会回馈给地方官员一些好处,失败了,谁也不找谁。这就是我看到的地方财政出纳,这就是我看到的“要钱发展硬道理”,汗颜。

来到一家林芝养殖基地,记者团先是看啊问啊,后来就是拧着一大袋——农民馈赠的血汗。印象很深刻的是采访一个农民企业家,记者团跟着农民企业家走进大大的厂房仓库,让众人目瞪口呆的是绕进去兜了一圈又出来,里面空空如也。农民企业家的菌种种植改良技术获了专利奖,这是他发家的技术武器,这么大的厂房就是他梦想的航空母舰,而他满身泥巴,顾不上跟记者攀谈,一个劲的干着他手里的脏活累活。看什么呢?是看农民的辛酸,还是看哪里好借机捞钱……

我懂农民的辛酸,我也懂为官不易,我只是不免心寒,即使无奈也不能无力。还是吃饭,饭桌上都是这官那官的,来了一个更高级别的,那个谁就要主动起身让位迎坐。是否德配其位?天知,地知,自己知。

一口一个鲍鱼,一口就要两三百,一盘好几千,我吃了一次,就上火了,大补过头。吃着山珍海味,我总是低着头沉思,后来才发觉身边被安排了一个同龄的帅哥,他陪着我,给我搭话,好在他刚出道,初心仍在。我也不至于为难,再这样下去,定力不够,恐怕就要同流合污了。

记者下乡七日采访,像极了鬼子扫荡一样,吃光、拿光、风光……其间,大多数人的名片换了一张又一张,身份一重又一重,只是我保持住了自己本来的模样。后来,各大报社都报道了此次采风活动,那个记者团团长也是由张姓摇身一变变成了王姓,听说他是河南人,四十岁不到,在北京已有了三套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者下乡,就像鬼子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