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读书是方法不对:原来碎片时间读书应该这样读

找碎片时间没问题,问题在于看不进去,好不容易刚看进去,时间到了出不来。说来说去,主要是脑子转换困难。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帮我解决了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的问题,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

《洋葱阅读》把读书过程拆分为“因概少切复”五个步骤,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提问(5mins)→预习(15mins)→扫读(10mins)→切重点(45mins)→复习(30mins)。


没时间读书是方法不对:原来碎片时间读书应该这样读_第1张图片

除了“切重点”这个步骤需要用整块的时间集中注意力精读以外,其他的步骤都是一二十分钟的功夫,就特别适合利用碎片时间。可以用这种方法一天读一本书:早上完成提问和预习,中午进行扫读,晚上再利用一个小时切重点,第二天早上完成一次复习。

这种方法也符合《雪球速读法》(作者宇都出雅巳)的思路,阅读不是把书中的东西下载到自己脑子中。而是书中的内容和大脑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脑内存量大小直接关系到阅读速度的快慢。

也就是说,如果一本书是你专业领域内,或者是你很熟悉的领域的东西,那么你会读得很快。如果是陌生的领域,那么读起来就很慢。所以,只要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大脑熟悉的内容,就可以读得更容易。

用“洋葱阅读法”来实践的花,就是在切重点之前,先预习和扫读。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熟悉书籍内容,降低阅读难度。这些小步骤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开始,随时结束。多批次、少容量的读,可以加深印象,为“切重点”节省精力和时间。

看了书,记不住?我之前的做法是,看了书,underline一些好词好句,或者粘贴到印象笔记里,就完事大吉。《洋葱阅读法》告诉我们,读书的过程中需要提炼出核心概念,并且分享出去,这样才能记得牢。

这就提到第二个对我帮助最大的概念:提炼核心概念。思维导图对我来说有些太过于面面俱到,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很容易画出来一个目录。那么,换一个方式,用《洋葱阅读法》提供的九宫格图表,作者彭小六说:能在一本书中提炼出九个核心概念就已经很厉害了。提炼出核心概念之后,还要有框架思维,在大脑中,能够将来来自不同地方的核心概念串联起来。


没时间读书是方法不对:原来碎片时间读书应该这样读_第2张图片

毫无疑问,视觉化的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记得牢。视觉笔记,思维导图,以及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出的流笔记,效果都远远超过普通的文字笔记。特别是斯科特 扬的流笔记,也是一种将各个核心概念建立连接的好方法。最重要的是,利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化的方式可以方便将各个核心概念链接起来,看起来很直观。所以,我现在很少用横线本了,取而代之的,是点阵本和方格本。因为横线本子会限制我的想象力,让我觉得只能写文字。

而且,赏心悦目的东西,不但自己会常常翻看 分享出去,也会得到更多的反响和反馈。我就很羡慕会做视觉笔记的小伙伴,也很喜欢看微博上的bujo排版。


没时间读书是方法不对:原来碎片时间读书应该这样读_第3张图片

最后,再来说说这本书。本书是由一门线上微课改编过来的,所以说豆瓣评分低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受众群体可能不太一样。我选择这本书,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在微博上看到很多花花绿绿的视觉笔记,让我很是羡慕,也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所以想着买来书看看。

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也提过,本书的受众群体就是90后这个年轻群体。本书用故事思维,打造了一个阅读岛的闯关游戏。并且,做了很多视觉笔记,有图有故事,即使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也很容易被吸引进来。

当然,我们都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好,爱读书的人大部分都爱。可是,对于一些不爱看书,程度不一样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很合适。我的观念一直都是:只要能吸引人来看书,就是一件好事。就好像现在很多网红书店,能把很多没有读书习惯的人吸引到书店,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我想,因为掌握了新的技巧,我想,我的阅读之路,也会走得快一些,容易一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时间读书是方法不对:原来碎片时间读书应该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