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个衣服也要被谴责,为什么不能平和点

文/阿止DORA

晚上看书的时候,正看得烦躁,老同学突然发来信息

——刚看见我们学校两个女生在撕逼,挺好玩的,我发给你看看啊

——坐等

要是平时,这种无聊的小事我是不会有兴趣的,但今晚它来得正是时候,我正好可以借此消除一下看书时间太长所带来的双重疲劳。

不一会儿,她把截图发过来了。


洗个衣服也要被谴责,为什么不能平和点_第1张图片


洗个衣服也要被谴责,为什么不能平和点_第2张图片

好吧!说实话,看完我真的有点忍不住想笑。就为洗衣服这件事也值得吵成这样,撕逼,卧槽这样的话都用上了?现在的小姑娘啊,真是不得了,不得了哦!

这件事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不断发酵,先是一个同学发了信息,后面一段时间后,可能另一个当事人通过平台或者是其他人的告知发现了这条信息,也跳出来澄清。

不仅是这两位小姐姐,后面还有一大批打抱不平的同学起哄,因为信息是先后发送的,所以评论比较片面,但也发给大家看一下其中一部分。


好吧,到这里,笑也笑够了,接下来让我们严肃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人各执一词,她说她对,你说你对。这个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们不知道真正有理的是谁,或者说两个人都没理。

在跟别人争执或者吵架时,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整件事,并且,我们会极力寻找相关证据佐证我们的观点——我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种情况这样听起来感觉幼稚又白痴,但真的时刻都会出现。

有些人会说,这是因为人都是自私的,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想获得别人的支持。但其实不尽然,人确实都是自私的,但如果事实明朗清晰,对错无可辩驳,还会出现这种双方各执一词的状况吗,应当不会吧!

所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这两个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他们不知道在这件事发生前对方都做了什么,只知道自己做的,所以坚持己见。另一方面,这个事件的当事人和下面的评论者信息不对称,没有任何一个评论者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他们获得的信息都是被给与的,而不是主动获取的,也就是,那两个当事人说什么,他们才知道什么,人家不说,他们就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谁都不是傻子,不会把事件的全部过程说出来,他们会不自觉隐藏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而夸大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所以我们知道的信息的虚假成分就更高了。

其次是观众的态度,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看客眼中这件事就有一千种情况。

不管看客是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所以怎么说都无所谓,反正别人怎么知道是我说的。

抱着这种心态,评论的人群中总有些人不嫌事大使劲挑唆,也有人自觉正义,站出来主持公道,但这都是别人的事,你所知道的都是他们说的,你没看见,真是的情况到底怎样,你有哪里清楚呢?

我们并没有发现,当有事发生时,我们不自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洋洋得意地去评论别人,甚至谴责,指责别人。半点不问下自己,你,有没有这个资格?

我个人是极为痛恨这种人的,在事件不明朗的时候急着表态,事情清楚后又忙着道歉,极为讽刺。假如,我们的表态是错的,而我们的言语过于激烈,伤害到了别人,又该怎么算。这种时候,你的一句道歉有什么用,可以弥补别人吗,可以抵消那人之前受到的伤害吗?

说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被谴责的人心理素质差,且不善表达,被误会了他没办法澄清,面对流言谴责又无法置身事外,不受伤害。那么他可能就在庞大的流言谴责攻击力承受不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责,谁又来负?

而这个时候,看官又会说,不过说了他几句,心理素质这么差,怎么长这么大的。对这种无差别指责我真的是无力反驳,有时候只想指着那人的鼻子骂,这样好似也并不解恨。

人呐,就是有这种心态,总觉得自己至高无上,可以随意对待别人,一旦处于隐匿的状态下,这种平时的小小恶意就会被无限放大,变成致命的毒箭。

回到事件本身,这真的只是学校里一个很小的事情,两个学生抢洗衣机,没有肢体冲突,可能的言语冲突也并不激烈,所以本身事情并不大。

妈妈从小就教我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都忍一时,退一步的话,是不是都还是好同学,好朋友呢?

另一个方面,我们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一言一行虽未被明文规范,但是否自己心底得有个底呢,什么事该做,什么话该说,是不是该想清楚呢?

不对这件事评论过多,只是觉得言语攻击什么的太过恶劣,而且一个大学生竟然还因为这种事争吵太过丢人,才写文抱怨下。当然,我也没有资格指责任何人,但是希望大家心态平和点生活,那样世界都会更美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洗个衣服也要被谴责,为什么不能平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