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Day 7

圣家族大教堂

西行漫记 Day 7_第1张图片
圣家堂远景

又叫做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设计。

西行漫记 Day 7_第2张图片
设计图样介绍

西行漫记 Day 7_第3张图片
3D模型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

西行漫记 Day 7_第4张图片
建设年谱

圣家堂的建设进展缓慢,跨越一个多世纪仍然在建造中。教堂始建于1884年,官方预计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完工,保守估计竣工时间2050年。

大教堂共有三个立面: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和面向南方还未完工的“荣耀立面”。

西行漫记 Day 7_第5张图片
诞生立面

“诞生立面”早在1935年教堂施工中断前就已完工,受高迪风格的感染最为直接面朝向东北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立面分为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一个神学三德(有信、有望、有爱)。有爱门廊上雕有生命之树。该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

西行漫记 Day 7_第6张图片
耶稣诞生


西行漫记 Day 7_第7张图片
天使环绕

西行漫记 Day 7_第8张图片
各种祝福

西行漫记 Day 7_第9张图片
各种祝福

“受难立面”则是按照高迪1917年的设计构想建造的,于1954年在简要的规划基础上动工,后于1976年完工。受难立面的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塔顶的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形象憔悴。这些饱受争议的设计来自雕塑家约瑟·苏维拉齐斯。

西行漫记 Day 7_第10张图片
受难立面全景

受难立面门上的雕塑讲诉了耶稣背负着十字架走上刑场,左侧是等待行刑的罗马军士(下),然后被钉在十字架上(上)的故事,十字架旁边是哭泣的亲属。

西行漫记 Day 7_第11张图片
示众的耶稣

受难立面门前被捆绑在石柱上示众的耶稣。

西行漫记 Day 7_第12张图片
受难立面及左侧雕塑

受难立面左侧的雕塑讲述了被犹大出卖,然后被抓的故事。

西行漫记 Day 7_第13张图片
右侧雕塑

受难立面右侧的雕塑讲诉了耶稣受难前发生的事。

西行漫记 Day 7_第14张图片
受难立面及右侧雕塑

受难立面向着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耶稣的死亡,受难立面由六根倾斜的红杉树般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八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四座高塔分别代表一个门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

西行漫记 Day 7_第15张图片
全景

荣耀立面的建造始于2002年,将会是三个立面里最大、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主要象征的是耶稣升天。立面同样也会描绘诸如地狱、炼狱等场景,还会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进入圣家堂大殿内部,屋顶的圆孔和侧窗的玻璃画折射出七彩自然光,照亮圣洁的殿堂。
西行漫记 Day 7_第16张图片
八角立柱

圣家堂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至75米的双曲面穹顶。

西行漫记 Day 7_第17张图片
立柱上面有分叉


西行漫记 Day 7_第18张图片
光与影

西行漫记 Day 7_第19张图片
大教堂的穹顶

西行漫记 Day 7_第20张图片
受难立面出口

西行漫记 Day 7_第21张图片
偏殿窗户

西行漫记 Day 7_第22张图片
窗上的彩色玻璃

西行漫记 Day 7_第23张图片
夕阳光

西行漫记 Day 7_第24张图片
美轮美奂的穹顶


西行漫记 Day 7_第25张图片
唱诗班


西行漫记 Day 7_第26张图片
大堂内的耶稣像

西行漫记 Day 7_第27张图片
夕阳照进来的侧殿

西行漫记 Day 7_第28张图片
光与影的完美结合

树干状的白色立柱直插塔尖,象人的筋骨支撑起整个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西行漫记 Day 7_第29张图片
受难立面的高塔
西行漫记 Day 7_第30张图片
塔尖蕴含着权利象征
西行漫记 Day 7_第31张图片
大教堂内墙边的器物
西行漫记 Day 7_第32张图片
设计图

带有哥特风格的古建筑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巴塞令人迷醉的天际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漫记 Da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