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运营商能否一雪前耻?

最近,国内运营商之首的中国移动又开始在RCS融合通信(Rich Communication Suite)上下功夫,与各大手机厂商合作推广这一新产品,华为最新的Mate 10移动版已经支持此功能,简单点来说,融合通信可以理解为是运营商版本的“微信”,不同的是与手机本身的通话、联系人、短信功能进行了整合。RCS融合通信在2008年由GSMA提出,是基于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融合语音、文件、视频、红包等更多的富媒体内容,把传统通信业务重新融合并分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三个主要功能部分。

虽然移动声称RCS融合通信不同于目前的类似于微信的OTT(Over The Top)产品,但从终端功能上来说与OTT产品并无太大差别,不同之处在于运营商可以借助自身在移动网络上的优势,移动之前引以为傲的飞信业务自微信出现后就一蹶不振,甚至被完全碾压不见踪影,不过至今还没有放弃运营,融合通信与飞信从功能到插件上的互相支持也有扯不清的关系,虽然RCS与传统OTT产品形态不同,但是用户群基本无异,将来也就会出现手机短信也可像微信一样进行群聊的情况,用户会选择微信还是手机的短信,还不得而知。也不知移动是否能够真正利用好并发挥自身运营商的强大优势。就目前来看,RCS融合通信在设计和功能上仍有不少缺陷。

从移动给出的设计要求上可以看出移动相当于放弃了这个产品的独家大权,而是采用独立App和Native原生的两种方式去联合手机厂商推广融合通信,前者可以理解为是移动版的微信,而后者则将“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三个部分分别整合到手机系统自身的“通话”、“短信”、“联系人”模块当中,在功能上能够做到互相唤起和数据互通,这样的好处是无需安装额外应用,借助手机本身原有模块可以完美实现微信的所有功能,但是也因此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手机厂商各自的系统应用在交互方式、功能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移动所要求实现的融合通信功能需求列表中,有必选功能和可选功能之分,做什么功能,做成什么样完全由手机厂商自己决定,不同手机的融合通信只是在最底层功能上保持了一致性,实际交互方式和使用体验会因手机品牌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若是有功能上的升级,手机厂商也要立即各自进行升级和适配,在人力上的耗费很大。更大的问题在于手机原有短信系统与融合通信相关功能的完美融合,融合通信的目的在于通过短信实现类似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但是短信的消息、多媒体内容的发送流程与微信这类即时通讯软件完全不同,两者要达到完美融合且互不影响有很大的设计难度。Native的方式不知前景怎么样,目前来看,似乎是一种“舍大取小”的做法,很难被用户所看好。

简而言之,若采用独立App的方式实现融合通信的相关功能,则与微信无异并且很难与之抗衡以及争夺市场;若是采用Native原生的方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市场锋芒,但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形态,导致良莠不齐,在新需求、新功能的管理上也会无法同步。可以说其真是在“夹缝中求生”。

另一方面,从目前的布局情况来看,融合通信的发展还是很艰难的,且不说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苹果能否支持,即时在安卓平台,也只有作为与运营商合作的终端上才会被强行要求实现融合通信的相关功能。移动若无法说服手机厂商全部支持这一功能,那么大范围Native的形式的融合通信很难实现。融合通信这一概念提出已久,但市场上依旧不见比较成熟成功的应用。

移动此举是飞信业务的进一步苟延残喘还是会改变目前的即时通讯市场,重点仍在其自身对运营商优势的运用和与手机厂商的合作上,尚不知其对自己优势的利用怎么样,和第三方的完美兼容仍需时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融合通信-运营商能否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