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写作的一点反省

晚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写了她在长途火车上受到性骚扰的经历。我在评论区留言:

“读了。 希望你注意文中的用词,不要让你的读者有被侮辱的感受。当然,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以断定我们的身边存在有如那个貌似斯文人的“狼”,以及人性的恶。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自己,不给对方机会。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用适当的言语表达你的态度,给对方一个警告。在那样的环境,相信他是不会乱来的。 我在从广州坐到拉萨的卧铺火车上,居然没有碰到有人喊我“哥哥”?尽管,我对面下铺也是个女的,上铺也是女的,我怎么就没有想着去喊她们“姐姐”呢。难得坐这么久的火车,想来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相遇写作的一点反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后段纯是开玩笑口吻,可我意识里觉得有不妥,于是又把它给删掉了。但我的脾气不是这样,接着干脆把这条评论复制私发给了作者。

作者很快回复,问:哪个用词会让读者觉得被侮辱了呢?

我不好意思说出来,没有直接回答。就说:你以读者的身份多读两遍看能不能发觉出来?

另外我了解到你说“学习写作三年”,而我一直希望有人给予指导,能不能给我参考意见呢?

作者回复道:我写作只表达真实发生的事,不捏造,不讨好。至于读者的感受,我不在意的。

我说这也是我对写作的态度。但是完全不在意读者有感欠妥吧。我们写的文字,一经公布,面对的即是读者,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对自己对读者负责。完完整整的照搬现实?也未必妥当,需要智慧和技巧。

她说学写作是通过付费报班的。我问她付费学习写作的初衷,是想学习什么?对写作的态度、看法是怎样?

过了一会,作者认真回复:我不是在进行文学创作,不求出名,不求赚钱。花钱写作只是为了遇到同类型的人,互相鼓励,就是这样。文中带着主观情绪是避免不了的,我不是在讨好读者或文学市场,我只是真诚表达。并对我的不屑报什么培训班不置可否。

这样的对话,是严肃的。以至觉出不和谐的气味来。

作者说的没错,我已无话可说。

我这才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喜欢以一种批判教导的姿态于别人。我凭什么?

对于写作,我才刚刚开始。写得犹如白开水,平淡寡味。什么文学史理论技巧流派等等我一概不知,且限于自己表达需要一直在写。我拿什么批判、教导别人?我何来这样的勇气?

类似这样的交谈,近一个月内也有过一次。

在读了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号主写的文章后,我几乎是以同样的语气对号主的文章“指指点点”。当然,都是出于我真实的感受,没有目的,没有恶意。也可以说是善意的正常交流。我对号主总是写些日常生活社会不平相关之事的各种吐槽,对其这种不容不快的胸怀落笔感到不以为然。希望号主能多写些令人愉悦赏心悦目的文字。

号主的回复,大概也类似上面提到的作者:坚持写自己喜欢写的。

字里行间透出对我这个读者的轻描淡写。后来我想:并不是人家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主要的是我这个读者说的话没有重量,没有说到点上,人微言轻啊。

再者说,人家就是出于兴趣爱好,出于结交同类朋友,况且写得着实还比我好。我也就搞不懂,我这样不明就里的为何要去“指点”别人?我真的觉得自己幼稚,不知天高地厚。

认真一想,这一定不是我的本意,我也并不是要来“教导”别人,而是希望自己能这样做。或者说,我正在这样做,我就是这样做的。自然也要求别人也能这样做。

要求自己且不论对错,是无可厚非。但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别人就是幼稚可笑的事。正如,你对别人好,要求别人一样对你好,可能吗?

再来看,大概是出于一种自诩心理?就是觉得自己还可以,也写了这么久了。眼里看到的多是“不如”自己的文章,而把那些优秀的束置高搁,当神山一样假装看不见。陶醉在自我一隅。是不是?有没有这样?我需要好好反省反省。

我是一个骄傲的人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分裂型的人。说骄傲,其实有一点自卑;说自卑,却常让人认为是一副骄傲的样子。

其实那里有人知道:我更清楚的是自己身上的浅薄,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深远,了解到人间的丰富多彩我的渺小。

也不知于什么时候,我常会说到,写作者要向作家学习,学习作家身上的品质,精神,学习作家具有的一种以文学的方式对社会人类的承担与责任。当然,他必须是这样的作家。

再回头看自己的文字,有时也会哂笑自己。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热爱文字坚持走向文学道路在途中人的一种症候吧。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近来阅读量下降,甚至不比有些初入的写作者。我在前面写过的《写作碎碎念》中也提到过,并没有得到反馈。后来补充想到,马到成功程雨烟简友老师没有再“评论”我写的文字,以前她一直有,每篇都会,有评论大概会增加暴光增加阅读量吧。可我从来没有认真跟她说过谢谢的话。我想一定不是因为我没说谢谢她才不再评论的。

那么是因为什么呢?我感到茫然。

但我知道,在这期间,我还是唯有且坚持。自从入写作以来,我的生活就没有缺少写作,写作影响了我的生活。我想我会坚持写下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遇写作的一点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