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课之《我的叔叔于勒》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读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丰富的主题内涵而经久不衰。克拉丽丝、菲利普、于勒和“我”若瑟夫,这些人物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都是什么样的?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文段,聚焦人物

文段一:聚焦心情

小说开端就写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盼望,于勒能给菲利普一家带来什么呢?金钱、好生活。那么盼望的心情如何呢?

有感情朗读第3、4段: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有感情朗读第12、15段: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设计意图】通过重读充分体会菲利普一家对叔叔于勒盼望之热切,盼望之长久,从而体会他们心中编织的一个于勒梦!一个发财梦!让学生对比后文菲利普夫妇遇到穷困潦倒的于勒的态度变化,有助于理解、品析人物形象。

文段二:聚焦描写

请同学们精读第20段至文末:

第一步:圈画。请在文中圈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揣摩人物心理。

第二步:批注。用准确的词语批注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屏显】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预设:

1.“毫无疑义……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明确:文中“初步打动”“郑重其事”“迟疑不决”“怕花钱”“很不痛快”“怕伤胃”“用不着”“别把……惯坏了”等处描写,都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爱慕虚荣的特点。不同之处:菲利普想摆阔绰,故作高雅,羡慕上流社会的高贵生活;而太太明知“怕花钱”却用“怕伤胃”来掩盖自己的面子。碍于女婿在旁边,当初这个青年多半是因为于勒叔叔才下决心求婚,爱情也摆脱不了金钱的束缚。所以也从侧面反映社会金钱至上的观念。

2.“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您知道这家伙的底细吗?”

明确:这里的“一面……一面……”“后来”“随即”“最后”的一系列动作和评议描写,把将要问的事情一直绕到最后才提出来的那种既生怕漏了马脚,又要摆出一副假绅士的臭架子的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3.“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说……”“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地说……”“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

明确:这些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了菲利普确定是于勒时,从“神色不安”“脸色苍白”到“煞白”,两眼从“不寻常”到“呆直”,说话哑着嗓子,又结结巴巴,又嘟囔,特别是听了船长的话之后那段丧魂落魄的独白,活现出从热切盼望到突然跌入恐慌、绝望的狼狈相,暴露其性格的自私虚伪。

4.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明确:发财梦使母亲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他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明确:此时表现母亲很惊恐,但仍心存一线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明确:旧怨新恨一起发作,气急败坏,因而暴怒,破口咒骂,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随着他的语言和心态变化,一层层发展,直至毕露无遗了。

教师小结: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分角色朗读部分段落,学习作者精湛的人物刻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当生活困顿的菲利普夫妇十几年的“于勒梦”“发财梦”化为泡影,他们恐惧、绝望,风度全失,在歇斯底里发泄着自己的愤怒时,他们身上的温情消失殆尽,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冰冷。心中金钱与亲情的天平重重地倾向了金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品读中抓住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变化,评价人物,再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看到他们在困顿中向往金钱,在金钱面前丧失了美好的人性,金钱异化了亲情。

四、多元视角,探究主旨

1.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揭露了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的关系。

作品的诞生都有其时代背景,下面我们了解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屏显】

19世纪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艰难辛酸,金钱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2.菲利普夫妇的灵魂是丑陋的,令人厌恶。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菲利普夫妇有没有值得人们同情的地方呢?请根据文章说说你的看法。交流讨论:

于勒的恶习导致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

自己生活拮据困顿,自顾不暇,于勒的为人和现状,只能对他避而远之;

克拉丽斯也是个精打细算、善于持家,既爱孩子,又不溺爱孩子的母亲;

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可见工作也勤恳艰辛。

明确:小说还表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卑微。

所以菲利普夫妇可鄙又可怜!

教师小结:

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表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卑微。

五、聚焦“我”和于勒

1.小说中还有“我”和于勒两个主要人物。对于金钱与爱情,他们心中的天平会倾向哪边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交流讨论:

于勒渴望亲情:

从被打发到美洲到回到法国,从起点到终点,从一个行为不正,挥霍家产的浪荡子,变成一个改过自新,有良心,直面人生,自食其力的人。在他内心是渴望亲情的,但又迫于穷困潦倒的生活,只能独自面对。于勒是金钱社会的受害者和失败者。这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卑微。

从于勒的两封来信、两位船长之口以及一处细节描写分析可知

细节描写:

第30节:我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我”重视亲情: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先生!”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反复突出强调于勒和“我”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表现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的困惑和强烈不满。

可见“我”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孩子。

    2.小说塑造“我”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①“我”是线索人物。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结构全文。

②“我” 是一个纯真善良、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衬托出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

③突出主题,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

④深化主题,“我”寄托着作者希望社会多一点温情的美好的希望和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选读和精读文本,充分细致地从人物的多种描写入手分析,多角度的审视人物性格的生成,以变化的眼光多元地进行分析评价,每个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照应、丰富着小说主题的内涵。

六、小结

我们在进行小说的阅读、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的理解时,要充分细致地从人物的多种描写入手分析,多角度的审视人物性格的生成,不要给人物简单地贴标签,要以变化的眼光多元地进行分析,每个人物都可以照应、丰富着小说主题的内涵。其实,正因为人物性格和主题的丰富和多元,才使得莫伯桑的小说经久不衰,许多经典小说也正因此广为流传。。

推荐阅读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学会通过梳理人物的相关情节及多种描写,变化多元分析人物形象,知道每个人物的设置都可以为体现主旨服务,从而探究到丰富多元的主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抄课之《我的叔叔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