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ever since we loved

    那些热血的放肆,歇斯底里的哭泣,整夜整夜的饮酒欢歌,三五成群惹事干架仿佛如今都只能苟延残喘于小说里面了。那是一个世代人的回忆了,如今他们四平八稳的走在人生的路上,偶尔缅怀一下那些青春,随手写进书里供新世代的人仰望意淫。

    因为我们也同样憧憬着那样暴烈而温柔的时光。

    看过太多以青春为卖点的电影,从《致青春》,到如今的《万物生长》。最怀念的竟然是很久很久之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夏雨骑着28大杠穿行在老北京的胡同巷弄里,青涩的如同未熟的番茄,夏日的阳光在他的身后耀眼夺目,是想一想都会温暖的场景。在我眼里,那才是属于青春的电影,有着青春的淡淡忧伤,懵懂初开的暗恋,少年远远望了少女一眼,流氓一般吹着口哨穿梭在阳光下,自以为没有人可以看破那些小小的心事。一群无所事事的少年晃荡在大街上,是真的无所事事,就那么看着日头东升西落,仿佛与大人们的世界完全隔开,也会有一些青春期的好奇和坏,拿着避孕套当气球玩闹。

    那部篇子是在95年。那时我才一岁。

    后来我也同片中夏雨那般长大了,可是却没有胡同供我游荡,没有人勾肩搭背在街角等我夜里探险,也没有姑娘供我吹口哨,因为我不会。

    我爸说:“女孩子吹什么口哨,成何体统。”

    于是我就体统成了,如今吹口哨如哄小孩嘘嘘一般。

    再后来以《致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电影成了潮流。顺便潮流的还有泛滥成灾的荷尔蒙,性,酒后闹事,歇斯底里的哭泣争吵,仿佛要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以成就自己可歌可泣的爱情。以致于《致青春》出来之后,所有人都要感激涕零的提一提这片子终于没有堕胎了,好像凭此就已经算是功德一件。

    可是看看白露,看看柳青。仍旧是性,仍旧是荷尔蒙,仍旧是疑似怀孕,好像片中的男人忘记了那临门一脚。似乎,青春里面没有这件事情就没有了人生转折点一般。好像只有经历过堕胎,或者疑似怀孕这样的事情,才足够深沉到某个程度得以去改变去成长去感受五味陈杂。至少我没有经历过,我不知道。而我身边众多的朋友也没有经历过,可是他们依旧沉思着,成长着,改变着。

    我可耻的承认,我是这种青春电影的忠实观众一枚。就如同锵锵三人行评论《速7》一般,尽管他在影评人严重烂的一塌糊涂,可是对于大众而言却趋之若鹜,没有办法,这是荷尔蒙的生理需求。现实生活已经如此操蛋,大家也只求能在电影中,在豪车环环相撞中,在俊男美女身手不凡的打斗中发泄多余的荷尔蒙。而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或者妹子更甚)需同样也喜欢这种活的甚嚣尘上的生活,现实中要担心毕业没有工作,要担心人际圈子太狭窄,甚至还要担心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死于中东呼吸综合征,也就只能在电影里寻找一下那些所谓的青春,酒精,爱情。

    这种工业电影具备了所有此类电影的必备因素,如俊男美女大场面之于好莱坞,如青春肆无忌惮之于中国青春类型电影。除了相比之下,中国的青春电影题材还接一点地气儿,让人有点似曾相识一般,实在没有更多区别,哦,我是指题材,如果是说中国电影制作的农民工团体,那区别,反正区别不完。

    这不过是一场集体的意淫,囊括了80年代,90年代,甚至于00年代的小毛头。毕竟我们都曾经希望自己的青春可以活的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希望极尽所能的绚烂璀璨,希望所有自己爱的少年少女都可以也爱自己,希望经一点小小的磨难成就一段金童玉女万人祝福。

    可是后来时光就这么残酷的流逝而去,没有惊天地泣鬼神,没有山无棱天地合。我们一不小心就长大了。

    还没来得及爱一个人到地老天荒,还没有为了一个人去与世界为敌。可是回忆起来那段青春日子,还是有浅浅淡淡的阳光,嬉皮笑脸的调笑以及曲曲折折的小心思,像95年属于夏雨的那个夏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物生长,ever since we l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