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边界》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App

《知识的边界》,这本书的英文书名“Too Big to Know”,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大到不可知”。听这个书名,你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比如互联网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知识碎片化的问题,网络世界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我们根本不可能去理解它。“每天听本书”曾经解读过一本畅销书叫做《浅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那本书就认为,互联网让人们不能再深度思考。总之一句话:网络让我们远离真正的知识,而变得浅薄又愚蠢。

第一部分

先来说第一部分,关于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偏见,我为你总结了四条:第一,纸质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第二,现代人们的焦虑,不是因为信息过载,而是因为过滤器失效;第三,网络上虽然存在回声室效应,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第四,事实失去了它古老的作用,不再是知识坚实的地基。

第二部分

互联网到底把知识塑造成什么样了呢?这就到了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重点,互联网塑造出的全新的知识生态系统。我将从知识的本质,知识的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人们思维的形状,这四个方面的变化来跟你描述这个生态系统。

在网络化知识里,每个节点都不是终结点,它们构成了一个扁平的网。想了解进化论的知识,就算搜索到了达尔文的作品,你也可以继续从他作品当中找到可以延伸出去的链接,这些链接会让达尔文的观点更容易理解、更加贴近现代。而且,一部作品是不是权威,也不单单是由单个人或组织来决定的,而是在不断地讨论、编辑、修改当中,逐渐确立的。

互联网塑造出来的全新知识生态系统,和原来相比都有哪些变化呢?我们分别讲述了知识的本质、知识的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人们思维形状的变化。总的来看,网络化的知识告诉我们,世界更像是一个不定形状的、相互交织的、不可掌控的大网。

第三部分

历史上每次出现不同的媒介,都会带来知识革命,从竹简到纸张,到广播、电视,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每次都带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温伯格说,我们希望这个过程能更加迅速地发生,因为我们现在的知识媒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利。

我们该怎么利用网络,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呢?这就到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温伯格说,一套新的认识世界的策略正在形成,我们要在无法达成共识的世界里探索知识,我们要主动出击。他为我们提出了四个建议。

第一是在开放的网络生态里,学会混合利用过滤器,让一些过滤器成为筛选其他过滤器的指标。第二个建议是上传资料时,要上传“关联数据”,让数据和数据之间发生联系,变成知识。第三个建议是展示你的工作,让有价值的观点能及时让人们看到,并且链接一切,链接越多,网络就优秀。第四个建议是,学会拥抱不同,我们既要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别人的观点,也要包容不同的意见。请把自己当成一帧网页,和世界做更多的连接,收获更多对自身的理解。

在达尔文的那个经典事实年代,他的进化论也不是自己独自研究出来。他也同样在一个网络里,和很多同事进行书信往来。温伯格在书的最后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下一个达尔文,可能是一个数据狂人,可能会在网上找到很多数据,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别人无法理解的联系。他可能会在网上公开每一步的研究,和更多人发生连接,而不会等到最终有了结论才发表。那他还会变成像达尔文那样伟大的人吗?互联网让他变浅薄了吗?

信息网络的这种超链接,的确会诱惑我们一路向前、不停地点击,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这个诱惑让我们偏离了本来的目的,那也许它真的消耗了我们的专注力。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因为它不仅迅速地帮我们解答了困惑,也让我们能沿着自己的兴趣去探索。

温伯格后来在一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知识网络并不关心我们从哪里获得知识,无论是从网络上免费获取,还是从书本、课程里付费得到。它关心的是,在获取知识之后,你是不是能和别人构成网络,一起理解这个知识?互联网形成了比起聪明人还要聪明的专家网络,网络能够让我们更聪明,只要我们自己想要更聪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的边界》读书笔记)